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廣東:下一站,森林城市群

日前,擬批準的2018年國家森林城市公示期結束,廣東省深圳市、中山市通過公示。至此,珠三角9市全部達到國家森林城市建設標準,向建設國家森林城市群邁出新的一步。

“區域內每個城市都建成國家森林城市並不是國家森林城市群。下一步,我們將著力加強城市間的統籌協調和綠化提升,構建整體聯結、互融互通、共建共享的區域生態支持系統。”廣東省林業廳廳長陳俊光說。

理念進階,從城市到城市群

2004年,我國啟動森林城市建設。2008年11月,廣州市成功創建廣東省首個“國家森林城市”。

2013年8月,廣東省委、省政府作出全面推進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的戰略決策,要求珠三角地區各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並提出建設珠三角國家森林城市群的戰略構想。這是全國首次提出建設國家森林城市群的概念。

“森林城市群屬於生態城市的高端形態,不僅僅是區域內單個森林城市的簡單集合體,更體現區域生態高度融合、生態安全一體化建設的內在要求。”陳俊光說。

廣東森林城市群

2016年1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長官小組第十二次會議,強調要著力開展森林城市建設,搞好城市內綠化,使城市適宜綠化的地方都綠起來。搞好城市周邊綠化,充分利用不適宜耕作的土地開展綠化造林。搞好城市群綠化,擴大城市之間的生態太空。同年8月,國家林業局將珠三角地區確定為全國首個“國家級森林城市群建設示範區”,要求廣東在國家森林城市群建設上率先突破,把珠三角地區打造成為林城一體、林水相依、生態優美、綠色宜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森林城市群建設樣板。

2016年9月12日,廣東省政府召開珠三角國家森林城市群建設工作會議,正式啟動珠三角地區國家級森林城市群建設工作。

森林城市群怎麽建?國內並無成型經驗。

根據廣東省委、省政府部署,省林業廳組織專業團隊,對森林城市群的概念、內涵和建設指標體系進行了研究,經過國內森林城市建設領域專家的多次研討,完成了《珠三角國家森林城市群建設規劃》編制工作。

2016年11月14日,國家林業局在廣州召開《珠三角國家森林城市群建設規劃》專家評審會。以中國科學院院士唐守正為代表的多位頂級森林生態、城市生態系統建設方面的評審專家表示,《規劃》為全國森林城市群建設提供了重要的示範和借鑒。

2017年4月,經省政府同意,省林業廳印發《珠三角國家森林城市群建設規劃(2016-2025年)》。規劃到2018年,珠三角9市全部達到國家森林城市建設標準;到2020年,完成各項建設任務,基本建成全國首個國家森林城市群。

生態融合,緩解區域城市病

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珠三角城市群是亞太地區最具活力的經濟區之一,以廣東70%的人口創造著85%的GDP,並輻射帶動華南、華中和西南地區發展,是我國人口集聚最多、創新能力最強、綜合實力最強的三大區域之一。

與之相對,城市群內部分城市無序化發展大量擠壓森林體系和生態水網,城市內部、城市間生態破碎化問題嚴重,城鄉綠化美化水準不均,生態服務功能亟待提高。

“珠三角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已經形成了城市群,並逐步出現了城市化問題。要解決城市群的生態問題,就需要建設森林城市群,通過整體考量達到整體最優效果。”廣東省林業廳副巡視員林俊欽說,單一個體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目的在於解決城市內部生態問題,而森林城市群建設則致力於解決城市間生態破碎化問題。

立足補齊生態短板,珠三角森林城市群以滿足區域可持續發展的生態需求為目的,以森林生態網絡體系和綠色生態水網建設為重點,優化生態太空布局,構建“兩屏、三網、九核、多點”的區域生態保護體系。“兩屏”,指北部連綿山體森林生態屏障和南部沿海綠色生態防護屏障。

“三網”,指珠江水系林網、城市緩衝隔離網、主要交通路線林網,有效串聯各城市之間的山地、農田、濕地等綠色開敞太空,形成網絡狀生態廊道。“九核”,指由9個城市組成的城市森林組團。“多點”,指散布在區域內的重要生態節點,主要包括森林小鎮、森林康養基地、區域性科普教育場館等。

依托珠三角山脈、水系等生態太空,森林城市群建設通過森林進城、圍城,山水林城同步治理,推進森林生態系統和綠色生態水網建設。目前,珠三角地區完成森林碳匯工程總面積120.7萬畝,營造生態景觀林帶2798.7公里,建成森林公園482個,區域森林覆蓋率由2012年的50.42%提高到51.80%,森林生態體系初步建成。建成濕地公園113個,建設與村級排汙設施相配套的鄉村小型濕地1000個,水網濕地保護率超過50%,綠色生態水網初步建成。

各地聯動,對標規劃再提升

根據《規劃》,珠三角9市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要圍繞建設世界級大都市的目標,繼續推進各項森林城市建設工程,鞏固、優化和提升森林城市建設成果,著力推進森林城市品質提升。

“在統籌考慮的基礎上,我們給每個成功‘創森’的城市設定了差異化的提升目標,確保即使拿到牌子也不會就此止步。”陳俊光說。

對標《規劃》、鞏固提升,各市正在行動。

廣州市組織編制了《國家森林城市品質提升建設規劃(2016-2020年)》,大力推進園林景觀亮點建設,擦亮花城品牌。全市打造了東風路、機場高速等24條特色路線景觀主乾道,349公里綠化美化天橋成為全國最長的城市空中花廊,重點路段55座天橋綠化實現盛花期可控。越秀、海珠、荔灣、天河等區開展了牆體綠化,推出立體花壇、擺放花箱、掛花、藝術花箱等景觀小品。目前,全市建成區綠地率37.45%,綠化覆蓋率42.54%,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7.06平方米。

東莞市立足獨特自然資源,積極推進濕地公園建設品質提升,將公園建設與水系治理、水汙染整治相結合,對原來環境髒亂差的河湧、灘塗等進行改造,打造了一批以濕地公園為主體、各具特色的綠色生態水系。目前,全市共建成濕地公園16個,總面積16.65平方公里,建成綠道955.9公里,打造出17.8公里水鄉大道、9公里洪屋渦水道岸線、7.12公里萬江都市岸線、32公里麻湧水上綠道等一批綠化精品,綠道建設獲評“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

佛山市結合工業城市轉型更新需要,去年“創森”剛剛成功,市委、市政府就召開全面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動員部署大會,向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高品質森林城市和國家生態公園的目標邁進。全市編制了《自然生態文明建設專項規劃》《建設大灣區高品質森林城市工作方案(2018-2022)》和《關於推進城市生態綠心群建設的實施方案(2018-2020)》,加快創建國家濕地公園和國家生態公園,形成綠道+綠網的高水準綠化體系,規劃建設一批1000畝以上的城市生態綠化公園。

向下延伸,鄉鎮同建森林城

2016年10月,佔地1000畝的中山市古鎮燈都生態濕地公園建成開放。公園設計了山、湖、島、溪、塘等多種元素,構建傳統嶺南水鄉生態濕地景觀。同時,融入古鎮特色燈飾產業文化,打造燈光音樂噴泉。

“這裡原本是鎮政府的儲備地,2015年規劃建設濕地公園,現在是國際燈光文化節的舉辦地。”順著中山市林業局辦公室主任朱育指示的方向看過去,古鎮的一條主乾道穿過公園,直通遠近聞名的星光聯盟燈飾城。

圍繞“創森”,中山市大力推進全域森林小鎮建設,組織編制了全市森林小鎮建設總規和各建制鎮森林小鎮建設分規,以各類公園建設、路線景觀提升等重點綠化項目作為著力點,持續優化城鎮生態宜居環境。

“中山是全國5個不設市轄區的地級市之一,開展森林小鎮建設、補齊鄉村森林建設短板就顯得尤為迫切。”中山市林業局局長、市創森辦主任盧灶輝說。2017年,中山市包括古鎮在內的4個鎮入選首批“廣東省森林小鎮”。

在廣東,森林城市群建設是推動城鄉綠化一體化的重要抓手。

2017年6月,經省政府同意,省林業廳印發了《關於大力推進森林小鎮建設的意見》及相關評價標準和工作方案,將森林城市建設向城鎮和鄉村延伸,補齊森林生態建設體系的短板。

2017年,省林業廳認定首批“廣東省森林小鎮”38個。今年,這一數字有望增加到70個。

多的不只有樹,還有統籌劃建的科普場館。

根據《規劃》,珠三角地區將建設780處自然生態文化教育場所,新建9處具有世界級水準的生態文化科普場館。廣州的自然博物館、深圳的紅樹林博物館、珠海的濕地科普園,9處新建科普場館各具特色、相互補充。除此之外,至少建成1個國家森林公園、1個國家濕地公園、1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為珠三角地區每個“創森”城市的硬杠杠。

隨著珠三角9市全部達到國家森林城市建設標準,廣東開始謀劃更遠大的發展。圍繞城市生態系統共謀共建、生態廊道互聯互通,組織編制粵港澳大灣區水鳥生態廊道、珠三角地區生物生態廊道等省級重點工程,全面優化城市內、城市間和城市群的生態太空。

而更進一步,今年,《廣東省森林城市建設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啟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以珠三角國家森林城市群為綠心,以粵北、東西兩翼森林城市為生態屏障,構建嶺南特色的森林生態屏障。(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 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