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年內20位上市銀行副行長離任 員工總數保持減少態勢

  年內已有20位上市銀行副行長離任 員工總數保持減少態勢

  記者發現,今年這些銀行副行長的離任原因多為因年齡、工作、內部職務變動、個人原因或家庭原因所致

  ■本報記者 毛宇舟 

  工商銀行近日發布公告稱,該行副行長王敬東和李雲澤因工作變動向董事會提出辭呈。

  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今年已有20位上市銀行(A股及H股)副行長因年齡原因、工作原因、內部職務變動、個人原因或家庭原因離任,其中因工作原因辭任的副行長有12位,而今年任職資格獲批的副行長僅有9位。

  高管去向

  在12位因工作原因離任的副行長中,有7位已有明確去向。今年1月份,高迎欣辭任中國銀行副行長一職,接替嶽毅擔任中銀香港副董事長、總裁。原中國銀行副行長任德奇在今年8月份獲銀保監會核準交通銀行行長資格。

  原平安銀行副行長何之江任職資格於6月份獲監管部門核準,出任平安證券總經理兼CEO一職,8月末,證券業協會發布了關於何之江繼任中國證券業協會理事的公告。

  原中國農業銀行副行長康義出任天津副市長,原上海銀行副行長李建國的去向是任職上海農村商業銀行監事會主席。

  此外,工商銀行分別於9月5日和9月6日發布公告,宣布兩位副行長變動,王敬東和李雲澤先後辭任工商銀行副行長一職。坊間傳言,李雲澤將調至地方政府任職,王敬東將赴任另一家國有大行。此前的今年7月份,工商銀行副行長王紅力因家庭原因辭任。

  今年副行長人員調整力度最大的是光大銀行,該行副行長張華宇和李傑同時因為年齡原因辭任;上半年,副行長馬騰因為工作調整辭任。

  此外,天津銀行、建設銀行中信銀行、交通銀行、上海銀行、農業銀行、華夏銀行、江蘇常熟農商銀行也均有副行長辭任。

  不過,在這一輪的高管變動中,與去年紛紛跳槽到圈外不同,更多的是由於年齡到期和行業內變動,而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監管趨嚴與行業洗牌,銀行圈外的吸引力正在減退,同時,由於民營銀行批籌的進度放緩,來自民營銀行高薪挖高管的人才之爭也暫時偃旗息鼓。

  某股份製銀行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這些年很多人都談論銀行離職潮,但是從目前來看,高管跳到民營銀行或者圈外也並非一定是理想的去處,尤其是互聯網金融行業在平衡收益和風險上與銀行看法不同。“比如一個新的技術,互聯網企業的風險控制能達到98%,但是銀行一定要求百分之百,而這2%的風險控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互聯網企業往往會放棄這部分而去追求便捷與高效,這是兩種經營模式,很多高管去了以後會水土不服”。

  上市銀行員工減少六大原因

  事實上,近年來,不僅僅是上市銀行高管流動頻繁,普通員工也呈現出持續減少態勢。

  根據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2018中國上市銀行分析報告》,32家A股及H股上市銀行的員工總人數自2016年開始減少。

  國有銀行方面,5家國有大行員工數量在2015年達到了最高值174.01萬人,此後開始下降。從今年上半年各家銀行中報來看,依然保持了減少的態勢。

  報告認為,上市銀行員工人數下降主要有六大方面的原因:分別為互聯網平台等類金融機構的快速發展分流部分銀行員工;業績考核壓力大、薪資待遇下降導致對員工吸引力下降;網點瘦身、智能化轉型對桂圓等操作崗位的替代;組織架構調整對員工發展的不利影響;業務整頓規範使得相關部門的員工主動調整職業發展方向;現有企業文化無法充分滿足銀行的精神需求。

  報告特別提出,商業銀行考核激勵機制短期化,考核壓力大且不合理,一直被認為是製約商業銀行員工忠誠度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我國金融業員工的平均在職時間為28.3個月,遠低於歐美發達國家的這一數字(54個月)。

  而在員工考核方面,部分商業銀行在原有的吸收存款、發放存款、辦理結算等考核指標外,還加大了對於中間業務收入、網絡銀行和手機銀行業務的考核。

  例如,對於某銀行支行的客戶經理而言,銀行對其的考核指標除了吸收存款額、貸款違約額、貸款不良額等主要指標外,還有理財銷售額、移動端客戶新增數、貴金屬銷售等20多個指標,部分銀行從業人員難以達到銀行考核目標要求。

  此外,政策趨嚴或也將影響員工去留。報告認為,對於資產管理、投資銀行、金融市場等部門的員工來說,嚴監管帶來的業務整頓規範,以及債券違約等風險事件增多,意味著新增業務量的減少和薪酬待遇的下滑,部分員工會重新考慮未來職業發展,主動調整職業方向。

  而隨著實體行業大型企業集團對戰略投資並購、資本運營、資產整合的需求增多,市場太空較大,也有部門員工選擇到實體企業工作。

  報告認為,核心員工主要包括高級管理層、業務骨乾等,是商業銀行最大的財富,也是同業機構和創新金融機構競相招募的對象。商業銀行應根據全行戰略規劃梳理關鍵崗位需求,盤點核心人才,構建核心員工流失管理系統,實時了解核心員工離職動態和銀行業的最新變化,制定並實施核心員工的培養與保留計劃,對核心員工在培訓培養、晉升發展等方面實施傾斜政策,保障核心員工隊伍的穩定性。針對核心員工離職的具體原因,制定出相應的協商解決方案,在保證本行總體利益和績效目標的前提下,盡可能滿足核心員工的條件和要求,借此挽留核心員工。

責任編輯:楊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