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解放軍第五次官方宣傳陸基中段反導試驗,有何深意?

撰文 | 李岩

根據國防部消息,2022年6月19日晚,中國在境內進行了一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試驗達到了預期目的。這一試驗是防禦性的,不針對任何國家。

何為中段反導,其背後又有何深意?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連線軍事評論員宋忠平進行了解讀。

何為陸基中段反導攔截?

政知道了解到,目前各國發展的遠程精準打擊武器——導彈,分為巡航導彈、彈道導彈兩大類。

巡航導彈全程在大氣層以內飛行,飛行速度較低、射程較短但精確度高。彈道導彈則先將導彈推進至大氣層外(類似衛星),在太空的真空環境下進行加速,運行至目標上空後以極高速度再入大氣層打擊目標。這類導彈飛行速度快、射程遠、載荷大。

陸基中段反導攔截主要針對後一類導彈,即彈道導彈。

詳細來說,彈道導彈的飛行一般分為三個階段——

上升段:當導彈從發射架發射到飛出大氣層之前,這一階段叫做上升段;

中段:導彈飛行飛出大氣層,在大氣層外飛向目標,這一階段是飛行中段;

末段:重返大氣層後,導彈到達目標區域上方繼而命中目標,這一階段被稱為重返大氣層階段,或者叫末段。

“中段反導”技術主要是指在大氣層外、彈道導彈的飛行中段對導彈進行攔截,是導彈防禦技術當中最具有挑戰性的部分。而所謂“陸基”則是指,攔截彈基於陸地設施發射。

中美采取相同技術路線:動能撞擊

宋忠平向政知道解讀稱,中段反導試驗是反導能力搭建的關鍵。

他指出,彈道導彈在飛行過程中,中段飛行時間最長,佔到約三分之二。對攔截一方而言,攔截窗口主要存在於中段。“上升段飛行時間短並且遠離攔截一方,實施反導難度很大。處在末段飛行的導彈速度快,攔截難度也較大。並且此時導彈已經在目標上空,即便攔截成功也可能造成衍生傷害。”因此世界主要軍事強國都比較重視中段反導攔截能力的建設。

他還分析稱,中國中段反導攔截采取和美國相同的技術路線,即動能碰撞(KKV)。意思是,攔截彈直接撞擊處在中段飛行中的導彈。“這種技術思路攔截效果最佳,但難度也最大,需要強大的探測、預判、跟蹤能力,攔截彈本身的素質也要很高。”

他告訴政知道,俄羅斯的反導武器雖然也具備中段攔截能力,但其采取的並非KKV技術思路,因為在中段攔截技術方面,中美兩國處在領先地位。

國家防禦之盾

宋忠平向政知道強調,彈道導彈造價昂貴,其所打擊的目標一定是高價值目標。此外,洲際彈道導彈還會搭載核彈頭。因此對這類大殺器實施攔截,對保護國家安全、人民財產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軍事專家邵永靈就此接受央視採訪表示,我國的核打擊力量有限,並且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那麽這樣的思路下,就要適度發展防禦力量,來保證我們的核力量的生存能力。

“中段攔截能力事實上就是在編織一張國家防禦之盾。類似的,美國早已發展相關技術並列裝服役,組成了其國家導彈防禦體系(NMD)。”宋忠平分析稱,常常見諸報端的美軍“愛國者”“薩德”反導系統經常和中段攔截系統混淆。事實上“愛國者”“薩德”系統屬於末段攔截系統,也就是說在中段攔截失敗後,再由前述兩種系統進行攔截。此外,“薩德”“愛國者”因為射高、射速等特點,其所針對的來襲導彈類型和“NMD”系統也有所區別。

宋忠平分析稱,美國NMD系統已經部署、服役多年。在這個大的體系下,又分為陸基反導系統和海基反導系統,即美國具備從陸地、海上發射導彈進行中段攔截的能力。“這也是我國可以參考進行改進的思路,也就是將中段反導能力拓展到軍艦等平台上,這將讓我們的中段反導能力和靈活度更上一個台階。”

背後有深意

根據政知道梳理,此次是我國第6次公開宣布進行陸基反導技術試驗、第五次公開宣布進行陸基中段反導試驗。

此前幾次分別發生在2010年1月11日,2013年1月27日,2014年7月23日(此次未明確“中段”)、2018年2月5日、2021年2月4日。

宋忠平表示:“經過這麽多年的發展,我個人判斷中國的陸基中段反導技術已經成熟,相關武器系統已經列裝服役。持續進行的相關試驗並非在進行技術探索,而是服役後的打靶試驗,以此來進行驗證和改進。”

他分析認為,第六次官方宣傳相關試驗,體現出中國的軍事透明,以免他國猜忌甚至肆意渲染“中國威脅論”。“中國官方宣傳中段反導試驗,用實力向世界證明,我國擁有可靠的防禦手段。”宋忠平表示。

資料 | 央視 國防部網站等

校對 | 項戰

【版權聲明】本文著作權歸北京青年報獨家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