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張紀中談武俠劇:別熱衷男歡女愛,要體現武俠精神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8月10日電(記者 上官雲)一頭略顯蓬亂的頭髮,標誌性的大鬍子,言談犀利直爽……說起張紀中,這多半是人們對他的第一印象。

今年68歲的張紀中,拍攝過《三國演義》、《水滸傳》等經典電視劇,製作了《笑傲江湖》、《天龍八部》等多部金庸武俠劇,被稱為“大陸武俠劇第一人”。

回顧以往的創作經歷,他說過,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精神是自己的夢想和應該做的事情,“我覺得我一直沒有成為一個藝術家,但我願意一直去追求藝術家的高度。”

“製片人,最適合我的工作”

1951年,張紀中出生於北京。少年時代,他夢想能成為一名演員,但因為“政審”不過關,三次報考藝術院校都落榜了。

年輕時的張紀中。受訪者供圖

下鄉後,他成為當地某煤礦的一名老師。煤礦有一個業餘文藝宣傳隊,張紀中很快成了中堅力量,導演、編劇、作曲……什麽都管,條件簡陋,但日子卻過得津津有味。

幾經努力,張紀中在27歲時成功考進話劇團,隨後出演了生平第一個角色——《西安事變》中的蔡光。這個人物一共只有八句半台詞,但他很珍惜,演的有聲有色。

“我在話劇團演了十部話劇,除了那個戲,其他幾部都是演男一號。”提起當年短暫的“演藝生涯”,張紀中仍然帶著一絲得意的語氣,“那時候我算是團裡的‘台柱’之一”。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一個偶然的機會,張紀中得以和導演張紹林搭檔合拍電視劇,他負責製片工作。他們先後合作了電視劇《刑警隊長》《好人燕居謙》,均獲當年的飛天獎。

也是從這時開始,張紀中找到了更適合自己的位置——製片人,並先後以製片的身份參與了《水滸傳》《三國演義》等經典劇目的拍攝。他開著玩笑:“我當演員演不過薑文,當導演比不過張藝謀,反而是做製片更合適,能充分發揮性格和經驗優勢”。

《笑傲江湖》的換角風波

在拍攝《水滸傳》等經典名著之外,“武俠劇”是張紀中繞不開的標簽。

1999年,金庸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了一句話:如果央視能夠拍得和《三國演義》《水滸傳》一樣好,願意以一元錢轉讓其武俠作品的版權。

張紀中(左)和李亞鵬。受訪者供圖

聽到這番話後,張紀中決心去爭取一下。他原本就非常喜歡金庸的武俠小說,在話劇團時已經把《笑傲江湖》《射雕英雄傳》等翻了個遍。

最終,他如願以償。但剛開機麻煩就來了。他在散文集《人在江湖》中寫道:“邵兵剛進組的那天,我特地到機場去接他,希望在路上能夠跟他多討論一下角色。在車上,邵兵提出了一個讓我至今都深感匪夷所思的要求:他要四個助理。”

邵兵是當時定下的令狐衝的扮演者。這個要求讓張紀中十分慍怒,當即“懟”了回去:“你學點好好不好?”後半句沒說出口——你來這裡幹什麽來了?

更讓他擔心的是,進入劇組好幾天,邵兵仍然找不到狀態。頂著巨大壓力,張紀中和其他幾位主創導演商量後,決定換角,最後定下由李亞鵬來扮演令狐衝,“《笑傲江湖》是那時大陸拍攝的第一部武俠劇,所以我萬分看重它,不想辜負觀眾的期待”。

“換角不是我個人好惡決定的。一個劇組那麽多人,可能要在一起待很長時間,如果劇組的創作風氣不端正,該怎麽堅持下去?”他說。

武俠劇背後的俠義精神

經過種種波折,2001年,《笑傲江湖》如期播出,毀譽參半,但也讓觀眾記住了張氏風格的武俠劇:有歷史感、畫面精美,還帶著點“寫意”感。

以《笑傲江湖》為起點,張紀中又拍攝了《射雕英雄傳》《天龍八部》《神雕俠侶》《鹿鼎記》等多部金庸武俠劇,詮釋“俠義精神”。

張紀中。受訪者供圖

“其實中國那些武俠小說就沒有斷過,司馬遷還寫過《刺客列傳》,那些俠客們做事情不是為了錢,有時候就是為了一個承諾。”張紀中說,正是中國傳統裡這種重承諾的精神,給了他極大震撼。

因此,展示重承諾的俠義精神,成為他一直堅持拍武俠劇的原因之一,“拍這些劇,經常在投資上是差錢的,我就自己跑去拉讚助,保證電視劇順利拍下去”。

對張紀中而言,拍電視劇首先是一種藝術創作,賺錢不是第一位的,每拍一部戲,他都要先給全劇組開會,明確這種理念和創作原則。在他的帶動下,演員們也會很快進入狀態。

“拍《天龍八部》時,你會陷入到一個情境中,好像我們到了另外一個世界,角色在你腦海中都活起來了,胡軍就是喬峰,喬峰就是胡軍,那個創作氛圍非常好。”張紀中說,劇組每當進入這種創作環境時都是一種幸福感,“就是特別‘嗨’的狀態”。

拍電視劇是藝術創作,不能一味迎合市場

當然,在創作之餘,張紀中也在思考著影視界的現狀。

“武俠是中國人的一個夢,武俠劇仍然很有市場。人們希望看到一個時代裡對武俠的詮釋。”但張紀中對當下某些翻拍武俠劇評價並不高,“完全不可能的事兒都能改出來”。他認為,武俠劇不要熱衷於挖掘男歡女愛、三角戀之類,應該好好體現武俠精神。

“拍電視劇是一種藝術創作,流傳於世的作品,一定是一個創作者真實靈魂的體現。我們作為文藝工作者要有原則,不能大家願意看宮鬥劇就拍宮鬥,劇情越玄乎越好,各種勾心鬥角,長久下去,會給社會造成什麽影響?”張紀中反問。

《人在江湖》書封,張紀中 著。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供圖

他反對某些電視劇一味把重心放在邀請流量明星或小鮮肉出演上,“塑造一個角色也是創作一個藝術形象,需要找到契合的演員,而不是投機取巧,一味迎合資本和市場,盲目啟用流量明星。我們藝術工作者需要思考,如何保住這個行業健康的發展”。

如今,張紀中還想嘗試拍電影,題材之一是《鏡花緣》;也還想拍下一部金庸武俠劇《飛狐外傳》,繼續圓自己的武俠夢。

他的行程依然排得很滿,繼續創作影視作品之外,8月16日還要去上海書展參加分享會,聊聊心中的俠義精神。他說自己很喜歡喬峰,“明大義、有擔當,這也是我一直追求的”。(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