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霍金走了,為何值得我們去刷屏緬懷?

2018年3月14日,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逝世,享年76歲。

或許他只是通往了另一個我們未知的世界,繼續探索這世界的奧秘。

對一個人來說,真正的死亡不是肉體的消亡,而是世界上再沒有一個人記得你。

大師們一個接一個走了,比起他們,我們總是覺得自己少了些什麽?

是黑夜獨行的深刻?是內心篤定的信仰?還是是擊中人心的精神力量?

眾生喧囂下,我們中又有多少人會被未來的人緬懷呢?

我們思念霍金先生,思念的不止是其在物理學界的成就,更是其對這個世界,整個宇宙的深刻思考。

一個偉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對世界的影響,他給人類帶來了新的思考模式。

我們無數次地在各類文章中引用他的語句,他的思想。

他的影響不止是物理學,更是引領人們對人做出更深入思考。

我不認為我們能夠繼續在地球上存在1000年,除非逃離這顆脆弱的星球。我們要仰望星辰,而不是始終盯著自己的腳。

——霍金

人生不止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在這個時間碎片化的時代,深陷其中的我們,每日似乎總做這相似且無意義的事情。

刷微博,逛淘寶,偷能量,完成各種虛擬任務......

看似充實,實則卻是自己被手機綁定著,思維被網絡束縛著,但我們自己卻難以發現

直到被沉思者所點醒,給了我們以更巨集觀的視野去看待我們的生活,我們的人生。

我們何不嘗試著,也去做一回沉思者呢?

嘗試用更廣闊的思維去看待世間萬物~

哪怕,只是一個周末......

知識的敵人不是無知,而是已經掌握知識的幻覺。

——霍金

20年的時間,人類的平均注意力縮短了4秒;

我們期望著更高效,但高效的代價往往是昂貴的。

成段的時間被碎片化,許多知識都停留在皮毛;有時甚至會斷章取義,看一篇科普文就以為自己了解了科學,這是很可怕的……

只見冰山頂,未見冰山底。

網絡給了我們更多世界的資訊,同時,也將資訊切的更加稀碎。

無論是你了解的,不了解的;想到的,沒想到的,網絡幾乎都能給予你答案。

霍金先生終其一生致力於科普,希望的是拓寬全人類的眼界,但不希望最後科普得到的是一群只能依靠網絡思考的人類......

宇宙的總能量剛好是零.宇宙的物質是由正能量構成的;然而,所有物質都由引力互相吸引……這樣,在一定意義上,引力場具有負能量……這個負的引力能剛好抵消了物質所代表的正能量,所以宇宙的總能量為零.

——《時間簡史》

一段原本用於論述宇宙奧秘的文字,但閱讀後常常給人以遠超物理的思考。

我們是否也具有負能量?

我們的負能量是如何與正能量相抵消達到能量的平衡?

……

這類問題看似都偏向哲學,但答案可能正如霍金先生在《大設計》中所述“ 傳統上,這些是哲學問題。但哲學已死。哲學已經跟不上現代科學(特別是物理學)發展的步伐。科學家已經成為探求知識之路上發現真相的火炬手。”

或許在科學的不斷發展下,我們將進一步更深刻認識自己,認識人類。

當愛因斯坦說到‘上帝不擲骰子’的時候,他錯了。鑒於黑洞給予我們的暗示,上帝不僅擲篩子,而且往往將骰子擲到我們看不見的地方以迷惑我們。

——《時間簡史》

今天,上帝的輪盤再次轉起;

明天,或許他將無法再迷惑我們;

我們將會由此進行更深刻的思考……

推薦書單:

1988年:《時間簡史》(A Brief History Of Time)

1993年:《黑洞、嬰兒宇宙及其他》(Black Holes And Baby Universes And Other Essays

2001年:《果殼中的宇宙》(The Universe In A Nutshell)

2002年:《在巨人的肩膀上》(On The Shoulders Of Giants. The Great Works of Physics And Astronomy)

2005年:《時間簡史(普及版)》(及插圖版)(A Briefer History Of Time)

2005年:《上帝創造整數》(God created the integers)

2010年:《大設計》(The Grand Design)

2013年:《我的簡史》(My brief history)

推薦演說

宇宙的起源(中文)

宇宙之始(英文)

時間的開始(英文)

太空及時間扭曲(英文)

上帝擲骰子嗎(英文)

宇宙中的生命(英文)

公告

恭喜讀者Orangi獲得了阿辯論智庫一個月的使用權。

今日話題

大家對霍金先生都有什麽樣的回憶呢?

留言給我們吧。

想讓厲害的大神帶你飛?

想加入我們搞事情?

想隨時隨地搜到辯論乾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