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曾國藩八字訣:高、遠、厚、實、勇、毅、堅、卓

本文轉載:寰視書社

“高”指有高深的見識。

曾國藩說:“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

做事情,見識是首位的,才能還是次要的。曾國藩自己承認“乏才”,別人也評價他只是“中人之資”,但是這中人之資,卻成就非凡之功,靠的是他高明的見識。

見識從哪裡來?通過學習,不學習肯定無見識,所謂“人不學,不知‘道’”。

學習不外乎“讀書”與“做事”,曾國藩認為“讀書可以變化氣質”,又要求子弟學習技藝,“磨練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慮,而後可以增智慧而長見識。”

“遠”是長遠謀劃的意思。

曾國藩說:“凡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又說:“凡行公事,須深謀遠慮。”

太平軍剛開始壯大的時候,曾國藩就意識到綠營兵(國家的正規軍)嚴重腐敗,軍紀敗壞,根本不可用,所以他組建湘軍時,在招募和訓練方面有長遠謀劃,一直要等到軍隊成熟才出兵。

儘管皇帝一再催他出兵,而且被太平軍圍困的是自己的好友和恩師,曾國藩仍然堅持,以還需要訓練為理由抗旨不從,為湘軍成熟贏得了時間。

“厚”指厚道。

曾國藩說:“見得天下皆是壞人,不如見得天下皆是好人”

曾國藩在京城做官時,不少同鄉會去找他,一旦找他,難免會是一些危急的事情,事情一旦危急,自然會有幾分棘手。

曾國藩遵守他祖父的教導來應對,“銀錢則量力相助,辦事則竭力經營”,錢財方面量力幫助,辦事則盡全力。

曾國藩掌握大權時,難免身邊有沽名釣譽的人,比如宣稱對美女、對官位不動心的假道學,曾國藩也能容納,給予禮遇。

“實”指誠實務實。

曾國藩說:“守篤實,戒機巧。”

他認為“一味渾厚,絕不發露”,乃是載福之道;堅決反對投機取巧,算計別人。

曾國藩最不喜歡經常空談、發牢騷、怨天尤人的做法,提出“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議論總是無益,必須親身入局,才能有改變的希望”的原則。

曾國藩教導後人也是要學習實用的技能,而不是熱衷於做官。

“勇”指勇往直前,絕不退縮。

曾國藩說:“凡人心之發,必一鼓作氣,盡吾力之所能為。”

曾國藩一生多有挫折,也有灰心喪氣的時候,因為吃敗仗,一時激憤,想一死了事,但是始終沒有退縮過。

他曾經說自己“死生早已置之度外,但求臨死之際,寸心無可悔憾,斯為大幸”,正是這種精神使他在艱難的情況下堅持了下來。

“毅”指剛毅,或者是曾國藩的另一種說法“倔強”。

曾國藩說:“至於剛毅之氣,決不可無。”

曾國藩在給三弟曾國荃的家書中又說,“至於倔強二字,卻不可少”,認為功業文章,都需要有這兩個字貫穿於其中,不然軟弱無力,一事無成,孟子所說的“至剛”,孔子所說的“貞固”,就是從這兩個字上下功夫。

有一次,曾國藩和一個幕僚聊天,談到自己的幾個部下氣性大,幕僚說:“做事的人總有脾氣,不然也做不成。”曾國藩表示讚成這個說法。

“堅”是堅忍的意思。

曾國藩說:“好漢打掉牙,和血吞,此二語是余平生咬牙立志之訣。”

堅忍的人從不叫苦,不是沒有苦,而是有苦不言語,隻往肚裡吞。

每個人在漫長的人生旅途當中,都將遭遇到各種不順心的事情。面對小人的無端攻擊,面對事業或感情上的挫折,我們可以選擇憤懣、惱怒,甚至絕望,也可以選擇堅忍、迎難而上。不同的選擇體現著不同的人生境界。

曾國藩年輕的時候,也是年輕氣盛,面對別人的質疑和排擠,往往反唇相譏,顯得很不成熟。

1857年初至1858年夏,曾國藩利用在家守喪的機會,全面總結過往人生,最終得出了“柔弱勝剛強”的結論。

自此以後,曾國藩像變了一個人似的,面對清廷的猜忌,同僚的排擠,屬下的背叛,他不再憤世嫉俗,而是默默地選擇“打掉牙,和血吞”,憑借著超乎常人的韌勁渡過難關,最終取得勝利。

“卓”指卓然自立,有所為,有所不為。

曾國藩在給李元度的書信中說:“我輩辦事,成敗聽之於天,毀譽聽之於人,惟在己之規模天氣,則我有可以自主者,亦曰不隨眾人之喜懼為喜懼耳。”

意思是我們這些人辦事,成敗只好聽天由命,毀譽也隨別人的便,只有自己處事的方法,靠自己來決定,也就是說,不隨眾人的喜懼而發生變化。

卓然自立,也就是本色做人,一個人最重要的是擁有堅強的信念與操守,並且堅持這樣的原則,方能走得更遠。

不為防範他人而喪失做人的樂趣,不為取悅他人而丟掉做人的風骨,不為名韁利鎖而矯揉做作,仰不愧天,俯不怍人!

本文轉載自“寰視書社”,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