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哎喲哎喲犯牙疼,智齒到底要不要拔?

多數人長有智齒,有的智齒不痛不癢,倒也不礙事;

有的智齒時常發炎,叫人痛不欲生……

到底該不該拔除智齒?

不拔智齒有什麼危害?

一次全告訴你!

智齒到底怎麼來的?

智齒是口腔中最晚長出的牙齒,也稱第三磨牙,一般有1~4顆不等。人有上下共四顆智,每個人智齒萌出的時間有差異,有的20歲以前長出,也有的中年以後長出,還有人終生不長。

為什麼要拔智齒?

智齒是最後萌出的牙,長出來時,牙床往往已經沒有「立足之地了」,常常長得歪斜,且不能萌出至正常位置。

這會影響周圍牙齦軟組織和相鄰牙齒,引發周圍牙齦軟組織紅腫、炎症、疼痛,導致冠周炎和嚴重的口腔頜面部感染,甚至有可能成為關節痛和不明原因神經痛的誘因。而且下上智齒又往往不能形成良好的咬合關係,所以需要拔掉。

歪掉的智齒不拔會怎樣?

該拔掉的智齒卻不拔,往往會引起一下5種後果:

齲齒

智齒的阻生或錯位易使食物殘渣嵌塞在第二磨牙與智齒的牙間和牙周縫隙中,很不容易清除,常發生齲齒。

據調查,下頜第二磨牙牙頸部平均齲患率為16.4%,不同年齡階段齲患率有顯著不同,20歲時僅為3.7%,50歲則高達27%。可見,拔除阻生或錯位智齒是預防第二磨牙齲壞的關鍵。

牙列不齊

14-18歲是智齒萌生的最活躍時期,智齒萌出運動的推動力常是造成牙齒擁擠和排列不整齊的主要原因之一。

這種萌出運動的持續推動力只要有4~5克,就足以對第二磨牙產生影響。因此,第二磨牙發生錯位,扭轉等較為多見,第二磨牙的錯位,會使上下方的咬頜接觸面積減少,人的咀嚼功能明顯降低。

顱下頜紊亂症

下頜智齒的阻生或錯位常會與上頜第二磨牙發生咬頜干擾而導致下頜病理性後縮,這是誘發顱下頜紊亂症的原因之一。

臨床主要表現為顳下頜關節的彈響、疼痛和下頜運動的異常,咀嚼肌的疼痛、耳鳴、舌痛等癥狀。許多患者在拔除阻生或錯位的智齒後,顱下頜紊亂的就好多了。

口腔粘膜病

阻生和錯位智齒的牙齦和頰粘膜,可因牙冠邊緣的長期機械刺激或,反覆咬傷,而使粘膜發生潰瘍、糜爛、組織異常增生及白斑等病理損害。如此長期的創傷修復再創傷過程會影響口腔粘膜上皮的正常角化而發生癌前病損,進而誘發口腔粘膜癌變。

智齒冠周炎

智齒阻生時可呈垂直、前傾、水準、橫向、倒置等不同方向萌出。當其部分萌出時,牙冠周圍常被牙齦組織不同程度地覆蓋,以致在牙冠與牙齦之間形成一個牙齦袋。由於此袋內易於食物殘渣潛藏和細菌的繁殖,當齦袋處遇有創傷或身體抵抗力下降時,就會發生炎症。

常表現為冠周組織紅腫疼痛,以致影響咀嚼,吞咽, 還常伴有張口困難及發燒,淋巴結腫大等全身癥狀。

聽了這些,你是不是有些害怕,同時又心存希望:我可沒有這些癥狀,是不是說明我的智齒就可以不用拔了呢?

但其實80%的人智齒都需要拔除,只有極少數的人可以不拔。

這些人可以不拔智齒

智齒完全萌出、長得很正、上下咬合很好,也沒有牙痛、炎症等癥狀,可以不拔;

需要矯牙的年輕人,有些時候由於某個磨牙長得不好或出現問題需要拔除,這時需要通過矯牙將智慧牙往前挪,填補前牙空缺的位置。

並且如果不拔掉的話,智齒還會常常發炎,發炎時臉腫不說,連喝水和說話都會疼,而且吃再多抗生素還是不管用。

其實,智齒生長的位置註定了一生多災多難,三面被覆的牙齦組織,食物殘渣極易殘留、腐敗,從而誘發炎症。

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拔除。要去專業的醫院讓醫生來做這個小手術。剛拔牙後,一定要注意你的飲食,不可吃太燙和太硬的食物,因為會刺激創面,帶來更嚴重的疼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