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動輒4.0,美國大學的“GPA膨脹”有多嚴重?

在美國,無論是在常春藤名校還是社區大學,無論是在旗艦公立大校還是精致文理學院,GPA4.0似乎不稀奇,評級A似乎很平常。

甚至有一句笑話“The waters of Lake Wobegon have flooded U.S. college campuses”經常被用來諷刺美國大學學生成績的膨脹現象。

那麽美國大學動輒4.0的GPA膨脹現象到底是個什麽情況?

首先,美國的GPA膨脹現象確實存在並且一直存在。前杜克大學的教授Stuart Rojstaczer和福爾曼大學的教授Chris Healy收集並分析了美國400多所學校近70年來的學生成績數據。

從數據可以看出,從1960-2013年這70年來,美國獲得A的學生比例增加3倍,從1940年的15%到2013年的45%,現在有近一半的學生成績都在A以上。在私立學校,這種現象更明顯。

上圖反映出,在過去50年,美國大學的總體GPA以每十年0.1-0.2的速度增長。分學校來看的話,公立的學校明顯的在GPA的增長上面較為保守,私立大學平均可以高公立學校0.3分。

大家喜歡說的常春藤聯盟的大學們,都是GPA膨脹的先鋒。以哈佛為例,哈佛的GPA在2004年的統計中就已經到了平均分3.48,按照每十年增長0.1-0.2的速度,現在估計在3.65左右。2013年哈佛某院長也說哈佛學生的成績,中位數是A-,而眾數是A。這意味著只要超過平均分一點,就可以輕鬆逼近4.0。

不同學科成績膨脹曲線:

這些數據不僅引出美國大學教育標準是否注水的問題,更令人不禁深思美國大學學生的真實能力。那麽,美國大學的成績真的很水嗎?GPA膨脹的背後到底是什麽原因?

來看一下美國近50年的成績膨脹曲線:

從圖中可以看出,美國成績迅速膨脹主要發生在兩個時期,一個是從1960-1970年代,另外一個則是從80年代到今天。

60-70年代開始的巨大GPA膨脹原本是為了給學生更高的分數,以免學生輟學去打越戰。也有學者解釋說這是由於教育哲學改變而產生的,即有些教授開始利用分數作為激勵和吸引學生的手段。

而現階段的GPA膨脹則是由於高等教育消費化。也就是說,學生支付了高昂的學費後自然希望能有更多的回報—更好的服務、更牛逼的老師以及更高的分數。或者至少能夠在就業市場和研究生錄取時增加砝碼。

實際上,確實也有大學一直以提升成績基準線的方法試圖提高畢業生在就業市場的競爭力。而一旦有一所大學開始,周邊的學校也會開始,所以各校的GPA水漲船高也就成了隨之而來的趨勢。

如圖,各高校長期的成績膨脹分布:

但是高昂的學費、學生對成績的要求恐怕並不是唯一的內因,高校教授也希望通過這種方式獲得更好的教學評價來促進自己事業的上升。

平權運動有時候也被拿來當做分數膨脹的理由。教授們往往不願意傷害成績不好的少數族裔學生的感情。畢竟,越來越多的學校必須要保持學校的多樣性。

GPA膨脹有什麽影響?

我們尚不能確定接近滿分的成績是否能代表學生真正的努力程度,但是普遍的高分卻明顯增加了分辨學生是否真正掌握知識的難度。

同樣,這也給研究院和雇主篩選人才增加了難度,當所有的學生成績都是A甚至A+時,這個成績也就沒有了參考的意義。

除此之外,寬鬆甚至不一致的評分標準也會影響學生的專業選擇。越來越多的學生們可能更傾向於選擇一些更容易得高分的理工科、數學等學科,而不易得高分的人文類學科則越來越冷門。

GPA膨脹有可能會消失嗎?

普林斯頓大學曾於10年前決定帶頭抵製GPA膨脹,但是,由於這一決定並沒有引起其他學校的共鳴,並且遭到學生的強烈抗議,學校最終還是放棄了這一決定,順應了形勢。我想,如果沒有學生和學校集體支持提高評分標準,相信這場無聲的競賽還將繼續下去。

EN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