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既然是雙方妥協的結果,為何多爾袞當了攝政王,豪格卻沒有

皇太極去世後,由於他死得突然,沒有預先確立皇位繼承人,因此發生了多爾袞與豪格爭奪皇位的事件。豪格是皇太極最大的成年皇子,多爾袞是皇太極的皇弟。大臣們也各自擁戴一人,劍拔弩張,爭執不下。最後想到了一個妥協的方案,立年幼的福臨為帝,由攝政王攝政。

那麽,既然這是一個妥協的方案,既然是由攝政王攝政,為什麽卻是多爾袞與濟爾哈朗攝政,而與豪格沒有什麽關係呢?豪格為什麽不參與攝政呢?豪格不參與攝政的話,明顯就是多爾袞贏了,為什麽還說是一個妥協的方案呢?

關於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看的。

一、豪格過早就退出了競爭。

事實上,準確地說,並不是豪格與多爾袞爭奪皇位,而是皇太極的舊部鼇拜、索尼等人,想要擁戴皇太極的兒子為皇帝,與多爾袞競爭。

皇太極的兒子很多,當時鼇拜、索尼等人之所以要擁戴豪格,是因為豪格是皇太極當時最年長的兒子,同時也是成年的皇子,擁戴他,把握性最大。

但是,沒過多久,實際上鼇拜、索尼等大臣們已經放棄了對豪格的擁戴。其中的原因,一方面,豪格自己不受擁戴。大家在擁戴他的時候,他自己卻多次說自己“德小福薄”,不配繼承皇位。另一方面,豪格當年曾有殺妻的惡劣行徑,這一點,也被多爾袞陣營的人拿出來說事,讓鼇拜、索尼等人感覺擁戴他,勝算不大。因此,鼇拜、索尼等人放棄了擁戴豪格,改為擁戴皇太極的其它皇子。

二、提議福臨實際上已經排除豪格。

豪格和福臨都是皇太極的皇子,兩人居於同一地位。從古至今的攝政王,都是長輩,沒有同輩當攝政王的。如果是同輩當攝政王,不如立這個同輩為皇帝。

因此,當多爾袞提出擁戴福臨的時候,實際上已經把豪格排除在了權力格局之外。

另一方面,對於皇太極的那些舊臣來說,畢竟福臨也是皇太極的皇子。因為多爾袞滿足了皇太極舊臣們的要求,立皇太極的皇子為皇帝,因此,雖然這個皇帝是小孩子,皇太極的舊臣們也無話可說。如果再想提議豪格當攝政王的話,就算是無理取鬧,沒道理了。

三、方案是多爾袞首先提出來的。

其實,提方案的那個人非常重要。

當時,皇太極的舊臣鼇拜等人,在這場權力鬥爭中,採用的辦法是針鋒相對,硬扛。他們衝到皇太極陵前,表示如果不選擇皇太極的後人為皇位繼承人,他們將自殺在皇太極陵前。

鼇拜等人採用的是金剛怒目的方式,沒有想過還會有其他解決方式。而多爾袞顯然比皇太極的舊臣們要睿智得多,他一下就想到了折中方案,而且率先把這個方案提了出來。

在這個方案中,他並沒有提豪格。

我們前面已經說過,因為讓福臨繼位,已經滿足皇太極舊臣們的要求了。他們也就不好再把豪格加進去了。

反過來,如果這個方案是由皇太極的舊臣們提出來的,他們提出讓福臨繼位,讓豪格和多爾袞一起作為攝政王,那時候,多爾袞實際上也沒有反對的可能性。他總不能說,皇太極的兒子中,有兩個人掌控著權力,不公平。這話顯然是說不出口的。因此,可以說,多爾袞最初提出方案,他便佔得了先機。

四、多爾袞提濟爾哈朗獲支持。

多爾袞聰明的地方,還不僅僅是他最先提出方案,而是他提的這個方案中,沒有讓他自己一個人當攝政王。同時,多爾袞更聰明的地方,還有他沒有把豪格加進來,卻把濟爾哈朗加了進來。

濟爾哈朗是第三陣營的,多爾袞提出讓第三陣營的人進來,可以說,一下就把第三陣營的人團結拉攏了過來,讓他自己獲得了巨大的支持。這樣,當他提出這個方案的時候,就佔據了絕對的支持率。

另一方面,濟爾哈朗本身又是不管事的。多爾袞選他,不但獲得了更大的支持率,權力還掌控在自己手裡,可以說,一舉多得。這實在是多爾袞棋高一著的地方。

(參考資料:《清史稿》)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