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佛教為什麽戒殺生?精神何在?

從原則上講,“不殺生戒”的重心在於不殺人,因為唯有人類能夠造惡業而墮為鬼道或下地獄,也能修善業而升天堂、出三界乃至成佛。其他眾生,除極少的特殊例子之外,既不知善,也不知何為惡事,只有隨業受報的自然行為,而沒有心意的造作在內。所以,人是道器,只有人能修道、弘道。因此,戒殺的根本是不殺人

殺人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一、知是人

二、預謀而有殺念

三、殺死

至於人,是不論年齡、貴賤,不論成形或未成形,有知或無知,凡被肯定是人者,皆不可殺。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為了維持環境衛生的原因,必須處理諸如蟑螂、蚊蠅、老鼠等問題,而當負責清理的人是比丘、比丘尼,又該如何處理呢?

佛:“除盡汙水,清潔浴室。”

比丘:“會傷蟲!”

佛:“不為傷蟲,是為清理浴室。”

於是比丘釋然

這個例子是說為了說明,以維護人類生活環境的清潔為目的,去進行清理打掃,退治、防治蟲類,不算殺生。當然,在打掃過程中,是不得用藥物噴射殺蟲的。另外,如果環境經常保持整潔和消毒完善的狀態,縱然有蟲蟻,也不會滋長太多。

不僅僅在做勞務的時候,在日常行走中,我們也有可能無意殺死蟲蟻。因此,我們要經常多念阿彌陀佛,願無明眾生於死亡後轉生善道或超生淨土,就不算犯殺生戒。當然,如果能夠小心防備,減少殺傷蟲蟻的機會為最佳,如果明知殺生而無悔意,便是沒有慈悲心。

最後要提的重要一點是,佛教主張不殺生,主旨在於眾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一切眾生都有生存的權利和自由,我們怕受傷害、畏懼死亡,眾生無不皆然。眾生的類別雖有高低不同,但眾生的生命絕沒有貴賤、尊卑之分,如果人人發揚這種平等、慈悲的精神,我們的世界一定是和諧、和平、互助、互敬、互愛、融洽無間的。雖然佛經中說,殺生有果報。但是我們不必把不殺生的著眼點擺在害怕受報的觀點上,長養慈悲心才是關鍵,也是佛菩薩化世的精神所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