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專訪華為董事長梁華:華為全球化運營怎麽做?

“未來世界面臨著不確定性,國際環境充滿挑戰,華為不會因為環境複雜和困難就放棄了追求。” 12月25日,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梁華以這句表態開場,首次就外界所關心的問題,在深圳阪田華為總部舉行的中國媒體圓桌會,接受了第一財經等國內媒體的專訪,而此前一周,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也在此與十餘家國際媒體進行對話。

在兩位華為董事會高層密集接受中外媒體採訪的同時,華為也罕有地向來訪者們開放了一批實驗室:先進結構材料實驗室、先進熱技術實驗室、以及在華為內部也被視為高度機密的2012實驗室(又被稱為“諾亞方舟實驗室”)。而此前到訪的外媒們則參觀了華為的內部網絡安全實驗室。

這一系列舉動,對於近期因為公司CFO孟晚舟事件處於全球關注焦點、技術和產品在海外市場受到各種網絡安全問題無端指控的華為而言,顯得意味深長。

“作為全球化公司,華為全球化運營將進一步開放透明,讓所有客戶、合作夥伴和利益相關人更深入了解華為。”梁華說。

這也是梁華在2018年3月華為新一屆董事會換屆選舉,接替原孫亞芳出任新董事長之後,首次公開參加媒體圓桌。

在今年之前,被華為內部稱為“梁博士”的梁華較少為外界所關注到。梁華出生於1964年,畢業於武漢汽車工業大學,博士。1995年加入華為,歷任公司供應鏈總裁、公司CFO、流程與IT管理部總裁、全球技術服務部總裁、首席供應官、審計委員會主任、監事會主席等職務。

梁華說:“華為會持續服務好客戶,持續加強研發投入,保持理性平實,凝聚力量、堅定前行,一如既往地練好內功、穩健經營。在複雜多變情況下,華為既要活下來,還要抓住機會成長。”

華為不會有根本性改變

從發生在加拿大的事件以來,華為備受關注,此前,華為針對孟晚舟事件發表的三次申明,也被外界普遍認為表現了極度克制與理性。華為將如何因對當下的極其複雜的局面,度過難關?

梁華談及華為的使命和價值觀:堅持以客戶為中心、以奮鬥者為本,長期堅持艱苦奮鬥,這是華為過去三十年的核心價值觀或者核心理念。

梁華說,公司的發展會受到國際政治和國際貿易環境的影響,對大環境不做過多評論。但即使面臨這些困難,華為還會繼續沿著公司發展戰略繼續前行,不會因為有這些變化就發生根本性改變:“我們要更好地服務客戶,客戶的信任和認可是華為在未來走得更穩、走得更遠的重要基礎。”

“如果客戶認可,我們就有發展機會。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客戶所需、華為所長,我們基於核心能力開發出產品和解決方案,就能更好服務客戶。”

好消息是,從整體公司運營情況來看,華為2018年公司經營情況和經營業績很好,對於2019年的業務展望,目前正在做的規劃也相當有信心。

談到接替自己擔任公司CFO的孟晚舟,梁華說自己與孟共事20多年,當下也十分掛念她。拿起桌位上的紙杯,紙杯上的圖案是著晚霞中的燈塔和遠處一艘帆船,印有“燈塔在守候、晚舟早歸航”的文字,梁華說,這是華為園區咖啡廳的員工自發印製的,表達了大家的關心。

“當前公司業務運作一切正常,大家都在聚焦工作,踏踏實實在本職崗位上做好本職工作。”“從公司運作來看,我們就是聚焦業務、服務好客戶。困難和挑戰只會使我們更堅強。”

談到國際大環境對於ICT領域可能存在的供應鏈風險,梁華表示,ICT產業是一個高度依賴於全球供應鏈的產業,華為與行業全球供應商合作(歐洲、美國、日本、中國等),以保證產品性能和品質的競爭力,客戶也比較關注供應連續性。華為從2012年開始建立業務連續性管理體系(BCM),涵蓋了研發、採購、製造、全球技術服務等領域,包括從前端怎麽預防,出現問題怎麽反應等方面。這樣一套體系能夠應對突發情況。在整個發展過程中,華為通過專有風險管理體系預警,與全球主要合作夥伴、供應商進行提前溝通交流,建立了有效、友好的合作關係。

5G市場的機會才剛剛開始

“5G市場的機會才剛剛開始。儘管遇到了較大外部壓力和困難,我們在商業上仍然取得了不錯成績。”梁華說。

上周華為剛剛公布已經獲得25個5G商用合約, 5G基地台商用發貨數量超1萬個的消息,梁華在當天媒體專訪中宣布商用合約已經增加到26個,並且與全球50多個商業夥伴簽署合作協定。

雖然海外市場的各種傳言風聲鶴唳,華為官方的說法是:華為在德國業務一切正常;在法國,積極參與法國各運營商5G建設;在日本,積極參與運營商5G標書答覆和實驗局測試;在紐西蘭,政府對運營商5G方案有不同意見,但監管流程尚未走完,客戶表示與政府繼續斡旋,與華為合作保持不變。

而據華為內部人士透露,近期商用合約數量一直在增加,臨近年尾,還有幾個合約將要敲定。

“擁有1600多項核心專利,佔了整個5G ESTI標準的19%,構築了華為在全球5G領域的核心競爭優勢。”梁華說,華為在全球參加了幾十個5G網絡的商用測試,測試數據表明華為目前的技術成熟度比行業其他公司至少領先12個月到18個月不等。華為5G在技術和商用上,均處於業界領先,是業界提供端到端5G全系統的廠商。

這也得到了客戶公開的認同。上個月在英國倫敦的全球移動寬頻論壇上,英國電信(BT)的高管說:“現在只有一家真正的5G供應商,那就是華為。”

對於海外針對華為5G技術的各種無端猜測和不實指控,梁華表示,華為把網絡安全和隱私保護放在業務運營中作為最高綱領,有全球網絡安全與用戶隱私保護委員會,統籌整個公司在這方面的運作。董事會做了決策,華為將在公司範圍內開展一次軟體工程能力變革,投入專門預算20億美元,用5年的時間來全方位提升軟體工程能力,使得產品能夠更好地面向未來以及更複雜的網絡安全環境。

“華為最重要的還是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從技術和商業層面看,華為更好地服務客戶,相信客戶自己會做出正確選擇,這才是最重要的”。梁華說:“如果產品的競爭力不行、解決方案沒有優勢、服務也不夠好,說其他的都是沒有基礎的。”

華為5G技術的成熟和市場上的攻城略地,也為5G產業應用生態的建立和上下遊眾多企業帶來機遇。

梁華認為,5G網絡部署本身就涉及終端、系統設備、核心網、傳輸、承載等整個產業鏈,涉及成千上萬家企業。面向這個場景的企業,大家都可以發力。在這個生態中,華為有競爭力的產品,與供應商、合作夥伴有將近十年的合作,產品化也有三五年時間,未來還將更多地投入5G產業。

“華為很早就設立了Cloud X實驗室,希望能夠跟業界參與者包括客戶、解決方案提供商、標準組織、最終用戶共同探討面向5G的商業場景。比如,利用5G大帶寬、低時延、多聯接的特性將業務都‘上雲’。這些商業場景就是非常強的生態。華為希望能夠與所有合作夥伴一起,更好地探索5G技術發展和商業應用。”

華為的發展基於核心能力

25日當天,華為對外發布了智能終端出貨超過2億台的消息。華為手機業務的快速成長過去幾年來是華為的最大亮點之一。

梁華說,華為發展中堅持“力出一孔、利出一孔”,聚焦ICT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華為內部有運營商BG、企業BG、消費者BG以及雲BU。內部管理分了兩大塊:ICT基礎設施業務,即運營商、企業業務、雲業務和消費者業務。ICT基礎設施面向To B業務,消費者業務面向To C。運作機制上,ICT基礎設施、消費者業務不太一樣,但都是基於核心技術能力。兩塊業務發展,按照不同業務形態和內部機制,進行相應的管理運營。

梁華透露,每年都制定年初業務規劃,決定對各業務發展投入。消費者業務這幾年發展很好,投入也會持續增加。目標是引領未來,贏得消費者對終端產品、體驗和服務的喜愛。

每一款熱賣手機的背後,包含了材料、散熱、基本算法等核心技術,以及美學、工業設計等。為此華為在法國、意大利成立美學研究所等研究機構。其中有藝術家、社會學家、心理學家,專門研究流行趨勢、設計美學以及藝術創意。以其能夠引領或者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未來行業數字化是非常大的機會,數字化、智能化會影響到各個行業。這對華為企業業務而言也是巨大機遇:將數字世界帶入每個組織,遍布全球的政府及公共事業機構,金融、能源、交通、製造等各個行業。因此,華為未來在企業業務領域也將加大投入。

雲業務,是華為未來加大投入的重點發展領域,因為雲服務是未來行業發展趨勢。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政府、個人都在雲上面使用它的應用。

梁華表示,除了華為自身的投入,我們還有很多夥伴,共同合作,把雲業務做好。去年成立的華為雲BU業務,從負責華為公司內部運營和面向消費者服務開始。目前,華為雲已上線18大類 140多個雲服務,超過9萬名開發者基於華為雲進行開發。

“華為在發展過程中,從無線到IP、IP到IT、IT到智能終端以及雲業務,華為的發展是基於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什麽?電子信息技術、數學算法以及芯片設計能力。我們的核心業務都是基於核心能力做的。“梁華總結說。

既要仰望星空又要手沾泥土

從1987年43歲的任正非被迫創業開始算,華為已經過了而立之年。

2017年下半年,華為董事會花了很長一段時間來討論,華為未來20、30年的使命和願景是什麽。

梁華說:“我們認為未來世界會是萬物感知、萬物互聯、萬物智能。我們還是聚焦在萬物互聯領域,把萬物互聯做好,跟萬物互聯相關的感知領域和智能領域也會做一點,但是總體還是聚焦在聯接領域,這已經是一個足夠大的市場。”

“‘把數字世界帶入到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這是激發我們不懈奮鬥的遠大願景和神聖使命。”梁華說:“我們把它當成一個事業來做,既要仰望星空,又要手沾泥土,還要腳踏實地去完成艱苦任務,在優勢領域實現創新領先,實現突破。”

“內部來說,最大的挑戰是怎麽真正練好內功、穩健經營、提升經營品質。練好內功,就是怎麽來激活公司所有的組織、團隊和個人,真正地聚焦工作,在本職崗位上做出貢獻,同時對做出貢獻的員工給予合理的激勵。”

“面向未來,我們也要調整生產關係,激發一線組織、團隊的主觀能動性,以及功能組織主動做好支持和服務。這也是我們現在討論的一個重點。”

“隨著數字化和智能化浪潮到來, ICT行業仍然是激動人心和充滿希望的行業。”

華為未來將如何應對來自外部環境的挑戰?

梁華認為,首先是需要做到合規運營,“以法律遵從的確定性應對國際政治的不確定性。”

梁華介紹說,從2007年開始,華為跟美國公司合作,建立起了貿易合規運營體系。這套體系涵蓋了市場、研發、製造、採購、供應鏈等全流程。嚴格遵守業務所在國的所有適用法律法規,包括聯合國、美國和歐盟適用的出口管制和製裁法律法規。另外,華為還建立了金融合規管理體系,從政策,組織,制度,流程等金融合規風險進行系統性管理。

開放與透明,是華為公司近期一直期望對外呈現的企業形象。作為全球化公司,也需要進一步開放透明,讓所有客戶、合作夥伴和利益相關人更深入了解華為。

在業務層面,則是持續加大自身優勢領域投入。梁華說:“華為以客戶需求和技術創新雙輪驅動發展,聚焦ICT產業和智能終端,為客戶創造價值,面對不確定性持續戰略投入,不在非戰略機會點上消耗戰略競爭力量,在優勢領域形成戰略領先。”

“這些方面,都是華為準備做,並有信心做好的”,梁華說,華為仍然提倡要“長期堅持艱苦奮鬥”,尤其是在思想、意識上面依然要保持奮鬥的精神。

“華為在全球170多個國家開展業務,不同國家可能有不同思維方式和經營環境。但無論東方還是西方,人類對於奮鬥、持續貢獻、扎實做好工作都是有共鳴的。我去出差,跟當地員工交流時都會說“奮鬥”二字,奮鬥是什麽?奮鬥就是在本職工作上扎扎實實做出貢獻,就是全體員工真正圍繞公司願景使命,為客戶做出貢獻,為公司創造價值,也回報當地社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