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夏季養生牢記5點,讓你健康一整年!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不知不覺已經到了7月中旬,過了小暑也意味著氣象將會越來越熱,整個城市都像一個大蒸籠,地面熱氣騰騰,室外艷陽高照。如今,我國入夏已有一段時間了,在適應了高溫酷暑後,夏季養生、未病先防也開始提上日程。

或許有人會問,這麼熱的氣象真的適合養生保健嗎?等過了這兩個月的高溫日子再加強鍛煉不更好嗎?如果你是這麼想的,那就大錯特錯了!夏季陽氣盛,各地的氣候都異常炎熱,因此清燥解熱就成了夏季養生的關鍵。與此同時,夏季不僅容易讓人感到睏倦煩躁,夏季也是「染病」的高發期。故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六月債,還得快」,說的就是夏天人體新陳代謝等各方面身體機能消耗快,氣血運行旺盛,而一旦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就會容易引發疾病,而大多都會很快爆發!

所以說,夏季養生做好了,才能真正健康一整年,而下面這些養生要點,你可千萬要記牢了!

一、牢記夏季養生5要點

夏季養生重在養心,要做好心臟的養生保健就要側重於精神調節,保持愉快而穩定的情緒,避免過於急躁不安,心火太旺,讓整個人的身體在夏天埋下健康隱患,故夏季養生重點突出「心靜」二字。而今天直銷同城網也列舉出了5大養生要點,幫助大家舒緩緊張情緒,打好夏天「攻防戰」,健健康康的度過一整年。

1、飲食——苦與酸相搭配

夏天,火辣辣的季節,陽氣外發,一個較為明顯的特點就是——燥熱。面對火熱盛夏,在飲食方面,大部分人會選擇冷盤、冷飲或時令果蔬來解暑,但這些食物只能解決酷暑的表層「炎熱」,真正的「火氣」於身體之內,要想真正起到降火作用,還應苦與酸相搭配。除了夏季受歡迎的苦瓜外,搭配酸的食物還能起到生津止渴的作用,因為夏天排汗量大,津液丟失較多,所以苦與酸搭配食用,既能起到降火的作用,還能生津止渴,促進人體健康。

2、控溫——高與低能節製

除了在高溫氣象吃冰冰涼涼的水果、冷飲外,科技的發展也給我們提供了許多便利,自從有了冷氣機,我們已經無法適應炎熱,甚至有了「這條命是冷氣機給的」等網路用語,可見冷氣機在夏天的重要性。確實,如今無論是誰,上班、睡覺都離不開冷氣機,且經常將溫度調到與室外相差一倍多,裹著小被子感受盛夏的絲絲涼意。但是,中醫強調以溫為養」就是在提醒大眾,不提倡大熱也不提倡大寒,室內溫度盡量不要與室外相差太大,不然在夏天沒保護好陽氣,秋冬將會給身體帶來更大的惡果。

3、運動——快與慢要適當

夏天的早晨和夜晚都是比較涼爽、舒服的,對於熱愛運動的人來說,晨跑、夜跑都是非常不錯的選擇,但是夏季的高溫會讓人體消耗大量的能量,而身體消耗不能得到及時補充時就會非常虛弱無力,如果再進行運動就很容易出現血糖低、抵抗力下降等現象,嚴重者甚至會出現暈厥,所以夏季運動一定要適度,快慢節奏若把握不好,反而對健康不利。當然,除了要在運動前補充好體力外,選擇的運動服也是非常重要的,吸汗性強,較寬鬆的運動服不僅能有效舒展開肢體,還不會給心臟造成過度的負擔,同時也能擺脫出汗後,衣服貼在身上的不適感。

4、情緒——靜與躁善調節

說起夏天,除了高溫帶來的燥熱外,身處高溫下的人們,內心也變得更加躁動不安,因此在夏天獲得內心的安定也是非常重要的。除了上面提到的體育運動外,讓內心處於更加平和的狀態,就是要學會如何讓自己在炎熱的氣象下更快靜下心來,做好靜與躁的調節才能穩定好心情,控制住睏倦煩躁的壞情緒。

5、休息——睡與醒有尺度

夏天不僅白天變長了,很多人的瞌睡也開始變多了,早上睡不醒,中午睡了一兩個小時還嫌短,白天彷彿變成了嗜睡蟲,而到了晚上就異常的精神,半夜擼串吃宵夜喝啤酒,凌晨看世界盃,第二天再一覺睡到中午,這樣顛倒的睡眠時間,不僅嚴重損害人體健康,還會對日後的睡眠習慣帶來很大的影響。正常來說,一個成年人的睡眠應在8小時左右,睡不夠行不行,當然不行!而睡太久同樣也是不可以的,就算是午睡也要盡量控制在30分鐘以內,超過45分鐘就會讓人越睡越疲乏。而睡眠不規律,不僅會讓整個人精神渙散,更容易心煩易驚、失眠多夢,長此以往不僅睡眠作息會被強行改變,對日後工作休息更會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

二、如何獲取更專業的養生知識

關於夏季養生,雖不是簡單幾點就能概括全面的,但在互聯網時代,人們想要獲取更多有關健康的資訊,動動手指就能瀏覽到很多。只是,各類消息鋪天蓋地,養生資訊滿天飛,又該如何判斷內容的真偽呢?就和微信朋友圈中發布的各類養生文一樣,一邊有人轉發,一邊就有人在闢謠,雖說一段文字簡單淺顯,但對於關注健康、渴望健康的人來說,只有獲取科學、專業的養生知識和方法,才能更好的實現自我健康以及幫助他人。

而作為普通大眾,除了顧問醫生,從權威書籍、報刊上學習外,還可以通過從事健康事業的人了解養生保健的知識,通過直銷同城網找到優秀的經銷商,向他們顧問有關夏季養生更多需要注意和了解的重要內容,讓專業的平台、靠譜的經銷商為你的健康保駕護航。


夏季養生是門學問,看過以上內容,希望對你和你的家人有所幫助!

想要了解更多養生知識,搜索關注帳號名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