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娃無理取鬧、怎麽哄都不聽,可能只是在等媽媽說這句話

瓜媽說:今天的文章前我先說兩個好消息哈。十月下旬當當要舉行周年慶,到時候會有些特別大的優惠,而我呢給咱們號爭取了一些額外的優惠,所以最近我已經開始馬不停蹄地準備書單了,我會把這段時間看到的有價值的書和繪本一並分享出來。大家平時有哪些猶豫不定的書,都留言給我吧,我買回來先研究起來,好的咱們就進入書單,一定不錯過任何一本好書!

回到今天的文章。

經常有媽媽問我關於孩子“發脾氣”的問題,說“娃一旦脾氣上來,強得什麽都聽不進去。耐著性子,擺事實講道理,他根本不聽,反而越鬧越凶。這個時候真不知道該怎麽辦啊!”

左右都不行、無理取鬧時,打又打不得,說又說不聽……當媽的那種無力感,我非常能理解。

我一個鄰居媽媽之前也跟我吐槽過,說她家孩子特難管,動不動就發脾氣。前幾天假期我帶瓜瓜去她家串門,剛好目睹了這孩子“無理取鬧”、躺地上撒潑打滾的整個過程。媽媽道理也講了,似乎也共情了,娃卻怎麽都不聽!

而同樣的事情,董潔在《媽媽是超人》中也經歷過。但她的處理方式,很快就讓孩子安靜下來。(雖然董潔個人事情上處理得有些爭議,但是她在育兒上的一些好的方法,我們還是可以借鑒學習的。)

今天特意把這兩件事跟大家一起梳理一下,遇到娃無理取鬧的時候,真的是道理講不通的嗎?還是我們用錯了方法。

01娃哭天搶地,媽媽共情、講道理、施威都不管用

鄰居家小銘三歲多,比瓜瓜小1歲。那天我們進門沒多久,小銘媽媽從房間拿出一個很大的石榴,一分為二,倆娃各一半。

他倆本來開心地在玩玩具,當媽媽把石榴給小銘的時候,他卻突然變臉了。一把把手上的一半石榴扔地上,大喊,“你還我的石榴!還我石榴!我要大石榴!”

小銘媽媽看看我,尬笑解釋,“平時這娃挺大方的,今天是石榴只剩這一個了,他藏了好幾天沒捨得吃……”

解釋完,她耐著性子繼續對小銘說,“我知道你喜歡這個石榴,但是哥哥難得來我們家做客,我們要學會分享啊。你看,我給你的已經是兩半裡面大的那一個了呀!”

此時的媽媽,看似“共情”了孩子喜歡這個石榴的情緒,接著也擺事實講道理“你看家裡來客人了,需要用水果招待”。道理很明顯,可娃根本不聽。

小銘這時候已經哭開了,不依不饒大喊:這個石榴是我藏好的,是我的!你把它弄破了,你去給我重新買一個!現在就給我去買!

媽媽被躺在地上“油鹽不進”的娃激怒了,聲音高八度:你想要我可以明天給你買!但這個石榴本來就是媽媽買的,我說給誰吃就給誰!

顯然,共情和道理不好用,媽媽已經開始使用“家長權威”了。

小銘越發生氣,又故意踩了幾下扔在地上的石榴。看著地上滾做一團、暴力發脾氣的小銘,媽媽更來火,拽著胳膊想把他拉起來,小銘則死命往地上躺,兩個人情緒和行為越發對抗起來……

看到這樣的場景,我馬上想到在《媽媽是超人》中,董潔也有過幾乎一模一樣的困境,但當時她的處理方式非常輕描淡寫,但卻很管用,她是怎麽做的呢?

02兒子發脾氣打人、摔東西,董潔用一句道歉解決

節目中,兒子頂頂不在家,董潔吃完了兒子最愛的零食“牛薩薩”。

兒子回家發現後大發脾氣,邊放狠話“我再也不要理媽媽了!”,邊用坐墊打董潔。

之後崩潰大哭,跑著上了樓,大呼“我要把你那些東西全都摔了!”然後把房間裡的茶具打翻。

遇到這種情況,相信很多父母都會被娃的“蠻橫”激怒:

不就是吃了你一點東西嗎?明天還可以再買呀!

這東西本來也是我買的呢!我怎麽不能吃?

你小孩子怎麽可以打媽媽?!

於是開始給大哭的娃擺事實講道理:你跟我發脾氣打人是不對的!

相信這樣想和這樣做的父母不少。但是董潔並沒有,她馬上意識到,在兒子不在家的情況下吃光了他最愛的零食,是不對的。

董潔沒有急於批評兒子“亂發脾氣”的行為,而是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馬上先蹲下來,非常認真誠懇地跟兒子道歉。

我不知道這樣東西在你心中那麽重要對不起,我不知道沒有它你會那麽傷心。

然後又馬上想辦法來彌補自己的錯誤行為,對兒子說:

那我再還給你一個牛薩薩行嗎?

(用商量的口吻,而不是理直氣壯地說“那我還你一個不就行了嗎?”)

這樣幾句話之後,頂頂馬上軟了下來,不那麽生氣和對抗了。邊抹眼淚邊跟媽媽表達自己的情緒:我真是太傷心了!又抹了十幾秒眼淚之後,頂頂的情緒就平複了。

整個過程,我們沒看到董潔批評孩子一句,也沒給孩子講道理,但孩子的情緒被解決了,也不亂發脾氣了。

而她全程隻做了一件事,就是“道歉”。此時,她不是一個高高在上、說什麽都理所當然的家長,而是一個願意蹲下來、聆聽、尊重孩子的跟孩子平等的人。

03尊重孩子,才能得到孩子的尊重,孩子才會聽你的

美國心理學家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裡說:

孩子感受到你的尊重,他們就會更加願意聽你的話,並給予你同樣的尊重。

這句話解釋了為什麽經常會家長抱怨“孩子根本不聽我的”。我們有沒有反思過自己在管教的過程中,是否真正“尊重”過孩子——不是把他看成一個什麽都不懂的小屁孩兒,而是一個擁有正常心智的、獨立的生命個體來尊重。

沙溢曾在一次綜藝節目中說,自己剛當爸爸時的育兒理念就是,

你是我兒子,還這麽小,你懂什麽呀?你一定要聽老子的!

但現在,他觀念已經完全改變了。

現在我發現,多理解孩子,多從他的角度考慮問題,他也會更多地信任你,多跟你講……

同時,他也會覺得,我爸爸那麽愛我,我要更努力去回饋爸爸對我的愛。

兩個人之間形成了一個特別有機、特別相互的情感了!

愛能創造愛,尊重誕生尊重,父母和孩子在相互的愛與配合中,就像是跳雙人芭蕾舞,共同旋轉,才會有精彩的展現。

我們說要做權威型父母,不是指用家長的身份來壓製孩子,讓孩子隨時隨刻一味聽父母的話、照父母的要求來,而是建立在真正的尊重孩子的基礎之上,蹲下來用心聆聽,幫助孩子做正確的選擇、避免踏入“專製”的陷阱。

04石榴引發的“戰爭”,這樣解決

現在再回到鄰居家娃因為一個石榴撒潑耍混的事情上,媽媽到底該怎麽做呢?

其實,這件事對大人來說,可能是一件很小的事。不就是個石榴嘛,眼下我要招待客人,要盡待客之道。你一個小孩子想吃,我可以明天給你買啊!可小孩呢?他根本不在乎“媽媽有沒有盡待客之禮”。他大哭,表面是為一個石榴,其實背後真正的原因是,他自己的東西,在未經同意的情況下,被媽媽挪用了,自己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

而接下來,媽媽不僅沒有認錯表現,還理直氣壯地要求娃必須聽她的。看似是在“共情”,其實還是想“套路”孩子“同意分享石榴”。最終,共情和道理都不行,又用“家長權威”來壓製!媽媽這一系列的行為,完完全全是站在自己的立場考慮問題,沒有換位思考,也沒有意識到到孩子暗藏的“情感需要”是“被尊重”。而孩子沒有得到媽媽的尊重,反而被定性為“不願分享、亂發脾氣”,情緒越來越差,最終的表現出來的行為就是用更嚴重的大哭、亂發脾氣來對抗媽媽的“壓製”。

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隻做“表面工作”去共情孩子“不捨得石榴”的情緒,而不去解決根本的“被尊重需求”,共情就是無效的。不管怎麽共情,還是都覺得你是在敷衍我,只是為了拿走我的“石榴”。

後來小銘媽媽自己緩和了一下,跟兒子道了歉,“這個事情確實是媽媽不對,媽媽拿了你收好的石榴,沒有跟你說,所以你才生氣的對不對?你一定很喜歡這個石榴,所以才把它收起來,沒捨得吃,對不對?”

還在哭天搶地的小銘,聽到這句話的這時候明顯音量輕了很多。不一會兒就鑽進媽媽懷裡,由大哭轉抽泣了。媽媽道歉後,也沒再蠻橫地要求媽媽現在就去再給他買個石榴了。

瓜媽最後說:

育兒過程中我們往往會遇到孩子拋給我們的各種各樣的難題,我很喜歡的一本書,美國作者尼爾森在《正面管教》中,提出過很著名的冰山理論。

他說,冰山浮在海水外面的是我們能看見的“孩子的行為”,而沉在水下的,是我們看不見的孩子行為背後的信念、價值感。如果我們在管教孩子不良行為的過程中,不解決行為背後的問題,而只是切掉水上的“行為”部分,那麽水下的“冰山”依然還會再次浮出水面。

相信幾乎所有父母都是愛孩子的。美國心理學家斯特克·派克說,“真正的愛意味著自我界限的拓展。讓自我拓展到陌生領域,再塑造出一個不同的、嶄新的自己”。在養育瓜瓜的過程中,我無時無刻不在感受到,瓜瓜對我的打磨和塑造。

始終保持一顆“自我審判”的心。當遇到孩子的問題時,反省一下,這真的是孩子自己的問題嗎,還是我也有問題?結果往往可能會豁然開朗,問題就迎刃而解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