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大江大河》的農村戲少了土味,校園戲加了資訊

號脈影像經絡,洞察娛樂風潮

12月6日,電視劇《大江大河》在北京舉辦了看片會。除了孔笙之外,該劇還有另外一個聯合導演:黃偉。和孔笙類似,黃偉也是攝影師出身,曾經掌鏡過《白鹿原》《好家夥》《四十九日·祭》《人間正道是滄桑》等優秀國產劇。黃偉的加入,也為《大江大河》帶來了最先進的拍攝器材。

在看片會後的交流環節,製片人侯鴻亮透露:“《大江大河》這次用了超寬螢幕鏡頭來拍攝,這是中國電視劇史上的第一次,拍攝畫幅是2.66:1,比正常寬幕電影2.35:1還要大。”這也是本次看片會選擇在電影院的大銀幕來進行的原因。

導演孔笙表示,“我和黃偉導演都是做攝影出身,我們有共同的地方,對影像追求稍微偏好一些。我們兩個基本各帶一個組,我農村這邊拍的多一些,他工廠拍的多一些,但是相互交叉的部分也有。”

本次看片會放映的片段主要集中在農村部分,講述了宋運輝(王凱飾)和宋運萍(童瑤飾)姐弟倆在1978年恢復高考的歷史節點,衝破重重阻力上大學的劇情。從分工來看,這應該主要是孔笙導演拍攝的段落。

根據公開報導,《大江大河》的農村戲取景選擇了安徽宣城涇縣,這種選擇十分巧妙。既可以通過美術布景盡可能還原歷史年代感,皖南村落依山傍水的風景又不會讓今天的觀眾感到太違和。淡化土味,把農村戲拍出美感來,《大江大河》的取景策略和電影《我不是潘金蓮》十分相似。

由於兩位攝影師出身的導演把關,《大江大河》在影像方面的表現十分搶眼。除此之外,該劇的配樂也十分得當,不同段落的主題配樂區分度很高,音樂總能和人物感情融合在一起。除了攝影、配樂等技術指標優秀之外,劇情張力十足,演員的表演也十分動人。

宋運輝、宋運萍姐弟儘管高考成績都過了分數線,但是因為出身不好,備受歧視。作為幼子,王凱飾演的宋運輝一直比較自卑,凡事躲在人後。但這一次,宋運輝要為自己的命運爭取一次,他以《人民日報》社論為武器,足足背了200遍。這份堅持也僅僅為姐弟倆爭取到了一個上大學的名額。作為大姐的宋運萍,為了弟弟的前途,甘願放棄自己上大學的機會,那份家庭成員之間的犧牲和關愛令人動容。

儘管政審材料已經遞送上去,但是宋運輝的錄取通知書遲遲未到,他這時候開始埋怨自己被劃為“歷史反革命”的父親,將多年來積攢的怨氣狠狠發泄了一通。一直以來夾著尾巴做人的老父親這時候也深深自責,悔恨得用拳頭直捶自己的腦袋……《大江大河》的鏡頭和敘事有力地展現了“時代與人”的命題,是真正意義上的改革開放40周年獻禮劇。

當宋運輝進入大學,眼前的畫面一轉成為“青春片”的節奏,這部分表演讓人聯想起電影《中國合夥人》。當宋運輝挑著扁擔進入宿舍前,一同進行平行剪輯的還有一幫大齡舍友們在進行關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哲學爭論。這既交代了78級大學生有不少大齡新生的歷史事實,也通過這個細節反映了那個時代的氛圍。一場戲交代了很多資訊,而不僅是一個簡單轉場,《大江大河》的劇作功底可見一斑。

《大江大河》會讓人聯想起4年前的《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後者表現的是高層與政治破局,而前者主要聚焦平民和社會生活,是一部改革開放的經濟史和社會史。事實上,《大江大河》中的三位主人公分別是國營經濟、集體經濟、個體經濟的代表,侯鴻亮透露創作團隊參考了吳曉波的企業史著作《激蕩三十年》:“和《激蕩三十年》時間節點是一致的,只是它是揉在故事中,揉在人物命運裡面。”

《大江大河》改編自小說《大江東去》,原著的故事跨度確實是“激蕩三十年”,《大江大河》隻拍了1978—1988的十年。侯鴻亮表示,“因為小說太龐大了,有150萬字,做個戲時間有點緊張,如果整個拍完的話,時間精力都達不到,我們先取了十年來拍,這些人物第二部會進入下一個十年。”

這也意味著,《大江大河》和《歡樂頌》一樣,將會拍攝多部。在談到改革開放40周年最大的感受時,孔笙表示:“最大的感受確實是覺得現在能拍一些自己想要拍的東西,或者是能夠傳達一些自己能夠傳達的思想。”這樣的創作初衷也讓《大江大河》在一片獻禮劇的浪潮中脫穎而出。

《大江大河》預告片

《大江大河》將於12月10日正式登陸北京衛視、東方衛視黃金檔,這應該是今年最後一部有份量的國產劇,感興趣的朋友不妨一起回溯那段奔騰歲月。

【文/楊文山】

The End

出品 | 北京獨舌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監 製 | 李星文

主 編|楊文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