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周末帶娃,怎麽比上班還累

周末在家帶娃的你

是這樣嬸兒的?

這樣嬸兒的?

還是這樣嬸兒的?

動圖告訴我們,

全世界老母親有個共鳴——

在家帶娃比上班還累!

這種累不僅是身體上的,更多的是一種心累。特別是隨著孩子越長越大,父母卻發現跟孩子越來越無話可說。假期呆在一起的時間長,但卻無法溝通或無法彼此認可。

要麽無話可說,孩子覺得“說了你也聽不懂!”要麽父母的話成了耳旁風,孩子聽而不聞或應付了事。比如,父母建議孩子先寫作業,孩子卻一拖再拖,最終在假期最後一天趕作業到深夜。比如,父母覺得孩子玩遊戲時間過長,做得不對,但00後孩子卻不認錯,“我沒錯,你不懂我們!”父母訓斥幾句,孩子卻將房門“哐當”關上,將父母的各種語重心長“擋”之門外。

近日,一則關於親子交流的研究結果也引發家長思考。來自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小組發現,孩子與父母交談的頻率越高,他們大腦中語言相關區域的活動就越強。影響孩子大腦發育的,是父母與孩子的交流方式。

面對漸漸長大的孩子,父母應該如何與他們交流?親子之間,怎樣才是有效的溝通方式?現教君請來了幾位家教專家給你說說,

帶娃怎麽這麽累

朱芳宜 | 誰在說

國家衛健委科學育兒特邀專家 | TA是誰

我每天都在與父母們接觸,聽到最多的話就是“孩子越來越讓人難以捉摸,整天把爸媽當成敵人一樣。”如果想和孩子保持良好的關係和順暢的溝通,我們需要理解孩子,不是隻關注孩子的行為,而是了解他們的內心。很多時候,你看到的表象並不一定是真實的。

一方面,孩子在快速成長。特別是處於青春期的孩子,處於心理的風暴期,他們容易情緒化,容易糾結,甚至理想化。不喜歡父母嘮叨、責備,把他們當小孩子。伴隨著認知、推理能力的發展,他們變得更善於判斷和思考,他們開始質疑父母說的話,由於經驗有限,他們還不能做到包容和靈活,會直接指出父母的錯誤和弱點。

但此時孩子並不是想象的那樣,希望和父母保持距離,而是比任何時候都需要與父母有更親近的心理距離。父母可以給他獨立的空間,一定的心理界限,少說、多問、多聽、多允許他嘗試。

另一方面,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仍然有限。即使比以前成熟了,但仍然沒有辦法獨立面對一些困難和問題。當他們遇到困難時,還不能直接用語言表達出需求。拿玩遊戲來說,真正的因果關係並不是孩子電子產品成癮影響生活和學習;而是孩子在生活或學習上遇到無法自行面對的困難,所以,他們選擇用電子產品來逃避,來滿足自己、安慰自己。

如果家長意識到這一點,就不要急於評判和建議,多了解一下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上是否遇到困難。當父母嘗試著關心孩子的內心,鼓勵孩子產生足夠的自信時,他們對電子產品的依賴自然而然會慢慢降低,樂於溝通的對象也會從電子產品而轉向父母。

所以,作為父母,不要僅僅盯著孩子的學習和“不良”行為,而是理解孩子成長的需求,明白他們其實更需要親近的心理距離,給予他們應有的支持和幫助。

專家指南

陳錢林| 誰在說

廣東碧桂園實驗學校總校長| TA是誰

父母與孩子溝通出現問題,責任大多在父母,主要原因不外乎父母說話、做事太強勢,孩子感受不到應有的尊重。如何更好地與孩子溝通?

首先,要“目中有人”。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把孩子作為一位平等的朋友對待,凡事多聽聽孩子意見。特別是,即使孩子讓你很氣憤時,那些傷害自尊心的話也堅決不能說。

其次,換位思考。常從孩子的角色分析哪些事是正常的、哪些事是不妥的,哪些是沒辦法改變的、哪些是可以優化的。凡是不可能改變的,就沒必要提出過分要求;凡是孩子努力了有丁點兒進步,就要及時肯定、鼓勵。

再次,講究批評方法。單獨批評,一般人都會反感,何況是孩子。批評的藝術在於:公開表揚、私下批評;表揚不嫌其多、批評要少而精準;不適合的場合、時間,不輕易批評;不得不批評的,之後一定時期內要給予補償性賞識。

最後,多與孩子“情感互動”。教育是“知、情、意、行”的過程,強勢下指令並不是好的教育,如果沒有“情感互動”來觸動孩子的心靈,很難會有“意志力”的形成,更難以變成“行動”。

張旭東| 誰在說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編審| TA是誰

其實,我們可以想想和朋友是如何進行有效溝通的——溝通內容是共同的話題,溝通目的是分享、協商、共同成長。對漸漸長大的孩子,也需要如此溝通。

父母要善於傾聽,發現孩子的興趣點,找到共同話題。比如,孩子崇拜名人,父母可以積極發掘偶像的正能量。

父母還可以“製造”共同話題。結合時事政治學習,可以通過閱讀報刊,和孩子分享更多的角度和觀點;看看孩子的必讀書目,和孩子同步閱讀,交流讀後感能夠有效地將讀書內化為知識;孩子成長的過程,重心逐漸從家庭轉移到學校和社會,給孩子說說父母工作中的人和事,增進孩子對父母的了解。

父母也可通過真心向孩子學習,“製造”話題。現代媒介技術的發展使孩子有可能比父母更快接受新鮮事物、汲取新知識和新觀念,很多孩子在電腦技能、環保意識方面都強於長輩,主動向孩子學習能給父母帶來意想不到的啟發。

共同的時間是溝通的基礎。男孩可以和爸爸一起到球場上去,女孩可以和父母一起跑步等,運動後處於放鬆狀態,溝通效果更好。

親子關係究竟也是一種人際關係,遵循平等、獨立、坦誠、尊重等基本的人際關係準則,雙方都要根據實際情況不斷進行自我調整,以達到有效溝通。

文字:王小艾

來源:現代教育報

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現教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