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Hi,火星》:“天問一號”的幕後故事

7月23日,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任務)。新華社 圖

7月23日,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征五號遙四火箭一飛衝天,將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地火轉移軌道,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也標誌著中國邁入了深空探測時代。

海報

7月25日,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紀錄頻道推出十集科學短紀錄片《Hi,火星》,它以倒計時的獨特方式,每集5分鐘,生動及時地揭秘“天問一號” 太空之旅幕後故事。

央視新聞在B站推送的發射視頻被彈幕全覆蓋

其實在“天問一號”發射之前40多天,攝製組就走進發射場,追蹤記錄了任務啟程前的那些日日夜夜。攝製組還兵分幾路,奔赴海南文昌發射場、北京密雲不老屯實驗站、天津武清天線建造現場等地拍攝,從檢測、載荷轉運、火箭垂直轉運、發射前夜、到最後的發射,這部紀錄片以倒計時的剪輯方式生動呈現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發射的全過程。

此外,通過對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總設計師張榮橋、探測器系統主任設計師趙宇、探測器系統環繞器分系統副總指揮褚英志、探測器系統副總指揮張玉花、探測器系統火星車分系統總設計師賈陽等人的深入採訪,通過一線科研人員的動情講述,讓航天人的故事深入人心。

片中,身處文昌發射場的探測器系統副總指揮張玉花介紹,中國這次火星探測任務極具特殊性,整個探測器最大的特點就是環繞與著陸兩個任務同時進行,“兩項結合難度更大,這個任務世界上還沒有人做過。”

《Hi,火星》除了將鏡頭聚焦科研人員和發射人員的工作狀態,還走進生活區,拍攝下了他們的生活狀態。

《Hi,火星》片中截圖

《Hi,火星》片中截圖

《Hi,火星》片中截圖

比如,由於疫情原因,每位工作人員需要進行兩次核酸檢測才能進入發射場;

為了配合每26個月才等來一次的火星發射窗口期……他們幾個月都不能回家,見不到孩子就只能通過視頻聊慰思念;

工作極其瑣碎耗時,常常加班到深夜,第二天還得準時到崗;

《Hi,火星》片中截圖

《Hi,火星》片中截圖

《Hi,火星》片中截圖

上班,開會,工作,哪怕去食堂吃飯,也要打起一百分的精神,投入一百分的激情。抱著必勝的決心,大家堅信,這樣一天天熬過去就一定可以把任務完成。

對於火星車設計師來說,這次發射就像是送漂亮的女兒“出嫁”。7月2日,距離“天問一號”發射還有21天的時候,火星車總設計師賈陽給自己的團隊準備了一份特殊的禮物——“火”字篆文的紀念畫框。這個字出自南宋官印“桓術火倉之印”,因為形似“中國”二字的組合,賈陽還把它設計到了火星車車身上。

火星車設計師印下1:1複刻的篆文“火”

擔心“孩子”在火星上遇到沙石發生意外,他改動結構讓火星車以“蠕動”的方式前進;為了讓“孩子”變得漂亮,他還給火星車裝上了深藍色如蝴蝶翅膀般的太陽翼;在運送載荷與發射器對接的路上,科研人員的心情恰似“送孩子高考”;緊張又不容出錯的調試,是“考前衝刺階段”。各種“大考”“小考”“模擬考”,一個都沒落下。

火星車裝上了深藍色如蝴蝶翅膀般的太陽翼

在運送載荷與發射器對接的路上,科研人員的心情恰似“送孩子高考”

工作之餘,賈陽喜歡遙望星空。對他而言,自己主持設計的小車能夠前往火星這件事本身就足夠美妙。“我認為,火星車從構型上來說像一隻很漂亮的蝴蝶。”

此次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設定了五大科學目標:火星形貌與地質構造特徵、火星表面土壤特徵與水冰分布、火星表面物質組成、火星大氣電離層及表面氣候與環境特徵、火星物理場與內部結構。“天問一號”的全部載荷總重量約5噸,地火之間距離遙遠,僅通訊就有23分鐘的延時,在人類歷史上,火星探測的失敗率高達50%,是風險最高的航天任務之一。

27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里處,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拍攝下黑白地月合影的珍貴照片。

從熱搜、彈幕,到紀錄片《Hi,火星》中的人和事,大家都在用自己的力量為中國的深空探索打call。雖然這部紀錄片每集只有5分鐘,卻小而美,有著衝向宇宙的魄力,值得一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