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探尋滬上老建築的前世今生

近年來,有不少上海老建築在加固、修繕乃至重新規劃後迎來“新生”,其中不乏優秀歷史保護建築。這些城市的“活化石”記錄著過去發展的點點滴滴,現在它們正在以一種新的面貌融入我們的生活。

陝西北路186號,是一幢具有百年歷史的花園洋房,這是上海“麵粉大王”榮宗敬的舊居,曾被傳媒大亨默多克租下,作為新聞集團旗下各大子公司在上海的駐地。租約期滿後,這棟豪宅長久地關上了大門。去年十月,經過6年的修繕,榮氏老宅恢復了原貌,向公眾免費開放。

榮氏老宅佔地面積6.26畝,建築面積2182平方米,花園面積2475平方米。榮氏老宅的宴會大廳上方有一整面彩繪玻璃天窗,色彩斑斕,由69塊玻璃面板構成,足足有45平方米。

位於浦明路浦建路口的藝倉美術館,原為上海煤運碼頭舊址處的煤倉,經由名家以其內部八大煤鬥為核心再建而成,在原有的建築和風景上重新構築,華麗轉身為一座造型現代的當代美術館。

藝倉美術館是上海翡翠濱江項目的核心組成部分,美術館內依然保存著上世紀50年代煤倉轉運站站的煤鬥。

藝倉美術館的樓梯傾斜而上,藝術中夾雜著一些工業氣息。

蘇州河南岸的南蘇州路1247號,原本是中國第一家華資銀行中國通商銀行的倉庫舊址,經過一番修繕,變身八號橋藝術太空,成為上海的又一座文化創意地標。

八號橋藝術太空斑駁的牆壁上掛著黑白老照片,講述著蘇州河兩岸的工業歷史。該項目建築面積2000多平方米,共分為三層,一層為互動休閑太空,包括文藝酒吧、體驗書店等,二層為文化藝術太空,引入各種藝術展覽、培訓活動等,三層為時尚演出太空,提供話劇演出、影視拍攝等場所。

3D列印文化博物館所在地的前身是上海第三毛紡織廠的倉庫用地。該廠曾在建國後經生產改良,成為首家產品進入歐洲市場的企業。博物館在改造設計時,自五建案旋到一樓運送紡織品的旋轉滑道被完整保留下來,將歷史與創新融合。

寶慶路3號,現為上海交響音樂博物館。這棟花園洋房始建於1920年代,剛建成時是德國商人的私宅。1930年時被顏料大王周宗良買入,經過其女婿作家徐興業、再到外孫水彩畫家徐元章,2006年經過市場拍賣以後由上海地產集團購得。

去年,在洋房原來的結構上增加方便博物館展示的連廊。這樣融合既是對歷史文化的保護,也是城市文化與城市的更新的結合。上海交響音樂博物館目前已經擁有300余件具有重要歷史文獻價值的珍貴展品,涵蓋了手稿、樂譜、樂器等。

圖為朱踐耳先生捐贈的鋼琴。

南京西路威海路口的查公館,在上世紀20年代原為上海灘顏料巨賈邱信山、邱渭卿兄弟所建的宅邸,後於1940年被民立中學設為校舍。2010年,這棟重約3300噸的建築由液壓千斤頂推動,在電腦控制的同步頂推系統控制下,以每分鐘約2厘米的速度緩緩滑向新位置。歷時13天,升高40厘米,移動了57米到達今天所在的位置。(興業集團供圖)

這棟百年建築所在的地塊為“大中裡”,2002年,為響應舊區改造,“大中裡”被重新規劃。15年後,該地塊建設成為了傳統與潮流碰撞融合的商業綜合體——興業太古匯。(興業集團供圖)

目前,查公館名為“濟世為民”的揭幕展正在進行,並將持續至6月末,市民可通過微信平台預約免費參觀。(興業集團供圖)

轉載自:東方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