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全球數字普惠金融新樣本

文|瑞沛霖 朱韻 張樂弛

編輯|袁滿

近年來迅速普及的數字信息技術,為金融供給側提供了技術支撐和創新機遇。國際組織在全球新興市場的實踐中,也看到數字普惠金融正呈現出各具特色的成長格局和發展態勢。

科技,正助推著全球普惠金融進程。

2013年,世界銀行集團發起“全球金融普及倡議2020”(Universal Financial Access by 2020),倡導到2020年底所有成年人都擁有銀行账戶或者享有移動金融服務。自此世行集團便致力於與公共和私營部門的合作夥伴一起推廣金融普惠。根據“全球普惠金融指數”(Global Findex)測算,2014年全球近20億成年人(約佔38%)仍然沒有銀行账戶。

近幾年來,一方面雨後春筍般的智能手機普及、星火燎原的金融科技應用,大大降低了金融服務的門檻;另一方面,科技巨頭陸續進入金融領域,並充分利用其深厚的客戶數據,提供更便捷的金融服務。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GSMA)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移動支付技術已經幫助全球10億人享受到便利的金融服務。

從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角度看,小微金融具有“短、小、頻、急、散”的特點,流程瑣碎、效率低,這都構成了傳統普惠金融發展的障礙。然而,通過電子支付、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和雲計算等領先科技,信息和服務渠道變得簡單易得,信貸審批和風控逐步達到規模化、自動化和精準化。被科技賦能的金融機構越來越有能力在商業可持續性的前提下,服務小微企業和弱勢群體。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報告,單就支付這個細分領域,數字普惠金融對年度GDP增長貢獻超過2%。顯然,這是一個蘊藏巨大潛能的發展空間。聯合國秘書長普惠金融特別代表、荷蘭王后馬克茜瑪就曾公開表示:數字化金融服務對於實現普惠金融的目標必不可少。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加劇了利用數字金融服務的緊迫性。但科技應用很難一蹴而就。

當前,世界上仍有很多欠發達國家的傳統金融機構,無法滿足當地百姓和商業企業的日常金融需求。這些力圖創新的普惠金融實踐者,往往面臨著人才缺乏、設備落後、技術單一的挑戰。在設計、研發、渠道推廣和運營等產品創新的各個環節,他們都亟待提升。

第一個跨國API平台

Global Findex調查發現,在東南亞地區很多國家信用卡的普及率低於2%,部分國家60%的人口沒有銀行账戶,金融服務基礎相對滯後。面對問題,當地銀行很難迅速提供替代方案,根據問卷調研,它們往往需要6個-8個月去設計數字產品原型,然而新品的成功率卻不足40%。

與此同時,這些銀行中的80%都缺少內部科技創新團隊,有50%是通過網絡搜索尋找金融科技合作夥伴。而那些尋求與銀行合作的金融科技公司,在過去一年中,僅52%有機會與3家-8家銀行洽談,79%表示與銀行真正簽約需要6個-18個月時間。

而創新型平台有望緩解這一矛盾。“東盟金融創新網絡”(AFIN)就是其中之一。這家總部位於新加坡,由監管機構、國際組織和行業協會共同發起成立的機構,通過帶動私營部門協力合作,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個跨國界、開放架構的API平台——APIX。該平台致力於幫助金融創新者快速、高效地推出金融科技產品,賦能欠發達地區的銀行;更好地服務“最後一公里”群體。

API的英文全稱是“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譯為“應用程序接口”,早在數十年前就已出現。當一個程序需要調用另外一個程序時,API就起到重要的橋梁作用,為兩者提供數據接口端口。

近年來,隨著“開放銀行”(Open Banking)概念的推廣,銀行和小微金融機構等普惠金融的“主力軍”,開始利用API技術與科技公司像樂高積木一樣拚接式合作,在不同應用場景中快速自行組合與創造。

APIX平台在這一浪潮中應運而生,它涵蓋金融科技市場和沙盒兩個主要功能,可讓新興市場的銀行在平台上“無障礙”、跨時區地與金融科技協作,共同設計金融創新產品和沙盒實驗,以極低成本完善創新金融解決方案,同時將新產品雛形的推出時間縮短至10天-15天。

2019年新加坡金融科技節上,該平台公布了一項沙盒測試結果——15家金融科技公司在5天內創造出一家數字銀行,這從技術上已經成為可能。到目前為止,這一平台已吸引了50多家金融機構和300多家科技公司加入,創造了一個全新的合作和創新機遇。

太陽能供電普惠金融樣本

放眼全球,談到數字普惠金融與綠色發展的跨界協同,就不能不提到東非的M-Kopa公司。它所展示的是另一種模式的普惠金融。

2010年,加拿大人Jesse Moore在肯亞內羅畢創立了M-Kopa。在這之前,他曾在非洲從事移動通信領域的工作,對肯亞當地電信公司推出的M-Pesa電子支付產品非常熟悉,M-Kopa的分期付款正是在這個平台上搭建。在烏乾達和坦尚尼亞市場,M-Kopa也是通過與當地電信公司旗下的支付工具MTN Money和Airtel Money等合作實現落地。

肯亞、烏乾達和坦尚尼亞等東非國家電網系統不夠發達,無法覆蓋到廣大農村地區和城市貧民社區。而購買獨立的發電機又十分昂貴,導致超過70%的家庭都不能正常使用電子設備。

為解決這個問題,M-Kopa公司成立了。該公司本質上是一家專注於太陽能供電領域的普惠金融公司。一方面,它為東非廣大低收入家庭提供太陽能設備;另一方面,用戶不用一次性付款,可通過手機支付和SIM卡等數字技術手段,實現分期付款。

M-Kopa提供的設備通常包括一塊太陽能板、兩個LED燈泡、一個LED手電筒、一個可充電收音機、一個手機充電適配器。整套系統提供兩年保修,電池壽命約四年。每個客戶每天只需通過手機支付繳納大概不到50美分的費用,跟當地煤油成本相當。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避免壞账,M-Kopa利用技術手段監測用戶還款情況,一旦欠費,就暫停設備,因此其壞账率處在比較低的水準。

在團隊管理方面,M-Kopa也應用了不少創新手段。通過移動雲服務平台,可從銷售團隊那裡得到實時數據和有地理位置標注的分析報告。本來需要6小時-8小時的數據收集工作,1分鐘便可完成。與此同時,M-Kopa還為全職和兼職員工提供遠程培訓,團隊成員可以根據自己時間安排學習進程,經理們則可以實時與員工互動。

羅馬並非一天建成,創新也是靠生態系統逐步演化而來。如今,M-Kopa已經發展成一家擁有近2000多名員工,超過75萬名客戶的跨國金融科技公司。除核心管理和產品團隊,公司還有大量客服、銷售和客戶培訓業務的雇員,不但確保產品的正確使用和維護,更為當地創造了就業,促進了包容性經濟增長。

重塑普惠金融模式

除AFIN和M-Kopa,全球各新興市場還有許多獲得國內外機構支持的金融科技公司,接連迅速地重塑著當地的普惠金融模式。

在北非,傳統現金大國埃及的銀行账戶使用率不足15%,而致力於改善當地百姓生活的Fawry支付公司則帶動了2000多萬用戶,讓他們開始習慣網上購物、電子支付生活開銷、在線下零售點付款等。

在南亞,孟加拉移動支付公司bKash,用戶量超過該國總人口的24%,其中90%都是從未使用過銀行服務。科技不僅將他們納入了正規的金融體系,還降低了支付和融資服務門檻。

在拉美,網絡信貸公司Afluenta,通過基於行為經濟學的評分模型,捕捉和預測消費者和中小企業的金融行為,並以此為依據為他們發放低成本貸款。十年來,該公司的客戶已經從阿根廷拓展到了烏拉圭、巴拉圭和智利等國。

在歐洲,面對跨境應收資產無法充分變現的困難,Demica則建立了一套供應鏈金融服務平台,專業服務於非投資級項目以及跨國運營企業。該公司每年在35個國家為中小企業,提供超過900億美元規模的營運資金融資服務。

綜上,這些創新項目往往依靠數字化手段,解決了高成本獲客和審批帶來的效率問題,驗證了商業可持續性,進而吸引銀行等金融機構自發投入到普惠金融業務中去。

當然,僅靠數字技術還不足以推動普惠金融發展。為確保更多人在數字金融服務中受益,需要有完善的支付系統、良好的硬體基礎設施、適當的法規和嚴格的消費者保護措施。無論是數字還是實體模式,金融服務都需要適應弱勢群體的需求,如婦女、窮人和金融服務的首次使用者。

隨著基礎設施、通信技術和政策的發展,新興市場將有更多優秀和負責任的金融科技企業創造時勢,在金融科技與普惠金融的深度融合中,為當地經濟的發展注入動力。

(作者就職於國際金融公司,國際金融公司為世界銀行集團成員之一;本文刊於2020年8月3日出版的《財經》雜誌金融科技專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