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親子共讀不嫌早,懷孕期間就能開始做

許多父母為孩子精心挑選繪本,寶寶卻一眼都不看,總是心不在焉,因此常會納悶,孩子年紀那麼小,是否該等到大一點再和孩子共讀?許多研究指出,從0歲開始和寶寶共讀,對其身心發展都有益處,而關鍵在於選對書,用合適的方式引導孩子。

1歲前:刺激寶寶感官,培養聆聽習慣

1歲以前,孩子的視力尚未發展成熟,因此適合挑選具有明確表意的圖、鮮艷大色塊的繪本,以刺激孩子的感官。有人臉的繪本對剛出生的寶寶深具吸引力。基於生存法則,嬰幼兒完全仰仗大人的照顧才能存活,因而人臉能輕易引起嬰幼兒的注目。曾經有學者做過實驗,在孩子出生時,讓接生的人都戴上五官錯置的面具,唯有一人的五官是正常、排列整齊的,結果寶寶只看那張有正確位置的臉。

孩子0歲時,要挑選有節奏感,及簡單、重複性對話的幼幼書。這個時期父母會經常以問答句詢問小孩的需求,如:「你想喝奶奶嗎?」、「肚子餓了嗎?」,因此這些對話式語句、語調和孩子有高度的連結。很多父母顧及孩子年紀小,念繪本時會以過於簡化的句子替代書中的文字。許多繪本的語句架構、韻律是精心安排的,可以讓孩子習慣聆聽、漸進建立辭彙,如果省略文字的細節,也局限了孩子未來學習表達的範圍。

在孩子1歲前,若手中只有一到三本圖畫書也可以滿足寶寶。寶寶喜歡固定聽到同樣的內容,並能漸漸將書及照顧者的聲音做連結,產生專註的習慣。但如果寶寶想離開、或是不感興趣也是常見現象,不用強迫寶寶要讀完一本書,重點是固定時間陪伴,讓寶寶建立安全感。

1~2歲:由淺入深,學習指物命名

1到2歲間,兒童學習的步調會大幅加快,是語言發展中大量建構辭彙的時期,小孩會指物命名、辨認許多生活周遭的物品,因此可以為孩子找尋和生活事件相關的繪本。以《月亮晚安》為例:在這個綠色的大房間裡,有一支電話、一顆紅氣球和兩幅畫……繪本以詩的韻律介紹兒童會熟悉的房間物品,且將所有名詞、量詞做整合,適合和孩子一起閱讀。

3歲後:加入情節式故事

到了3歲,孩子能開始了解故事情節,接觸有起承轉合的故事。進入情節性的故事前,可以循序漸進,以幾本重複性高、具有簡單情節的書作為橋樑。這些橋樑書沒有複雜的劇情,但內容會漸漸擴充,有助於提升孩子的專註度及理解力。如果孩子過去沒有閱讀經驗,到了3歲左右才開始接觸故事書,可能會不容易專心、比較坐不住。

繪本的原創性,讓孩子發揮創意

在挑選繪本時,除了注意繪本是否適合寶寶年齡,還有哪些要注意的事情?圖畫書中文字及圖都是重要的元素,挑選繪本時,會看重繪本是否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敘事,以及插圖是否具有原創性。如國際知名的繪本中,可以看出繪者不同的風格特色,像是一隻熊,就能有多種面貌和呈現方式。但如果孩子接觸的書籍中,人事物的描寫都很抽象且製式化,如同沒有經過自身眼睛觀察,直接參考畫圖指南繪畫,會少了些想像力及創意,也可能使孩子對於人事物產生僵化觀點,如女孩子要長頭髮、穿裙子等刻板印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