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他隻畫一根線,拍賣排名世界第17

達達主義、野獸主義是什麽意思?

一個小便池、一個罐頭、一張亂糟糟的床,

為何能被稱為藝術品?

藝術,是不是必須是美的?

【現當代藝術】專欄,

帶你走近現當代藝術史,

品味無所顧忌的藝術盛宴。

第一期回顧:亨利·摩爾

《Onement VI》

1

所有的人看到紐曼的畫時,都會感歎:這也是畫嗎?就是單色的畫面上加上一條線嘛!

不得不說,這是畫,還一幅劃時代的藝術品。這幅是紐曼創作於1953年的作品,在2013年紐約蘇富比拍賣行以4380萬美元被拍走,按照現在的比率差不多是3億人民幣。

能賣到這樣高的價格,究竟有什麽樣的故事?

別急,我們一起來看文章開頭這幅畫,它確實很大,高3米,長2.6米,中間的一條線將藍色一分為二,是紐曼獻給他愛妻的作品,他說中間的線是通往高尚的一扇門。這個題材他一共畫了6幅,但能拍賣的只有這一幅。

當時競拍非常激烈,六位買家通過電話不斷加價,最後以4380萬美金成交。千萬別以為買家是不懂藝術的土豪,拍賣當晚,蘇富比當代藝術部的負責人說這幾位買家都是學養深厚,懂得欣賞,並且是了解紐曼藝術價值的人。

作為極簡主義大師,紐曼一直在探索色域、垂直線之間的關係,他被認為是20世紀極簡主義最具有影響力的藝術家。紐曼不僅畫出色,還有一隻過硬的筆,是美國頗有影響的藝術評論家,1933年還競選過紐約市長,遺憾的是沒成,否則紐約將擁有一位藝術家市長。

2

紐曼出生於1905年1月29日,從小生活在曼哈頓,父親有自己的服裝加工廠,可能是家庭條件優渥,紐曼在紐約城市大學學的哲學,畢業後做過老師、作家、藝術評論家,1930年後,開始學習繪畫。1934年邂逅藝術老師安娜莉·格林浩斯,在1936年結婚。

雖然紐曼醉心於藝術,但他的繪畫功底奇差,試過考取美術老師資格證,三次考試都沒有通過,只能擔任高中藝術課的代課老師。1940年,紐曼辭掉工作,轉身投入到自然科學的研究,他在康奈爾大學學習植物學和鳥類學的研究生課程,這些都成為紐曼藝術觀點的養分。

3

講到紐曼的藝術風格,首先了解他所在的時代背景。

二戰後,整個世界的格局被打亂,秩序被重新塑造,藝術領域也不例外。美國秉持自由的理念,而且沒有受到戰火波及,歐洲大量的科學家、藝術家紛紛湧入美國,這個開放的避風港,成為世界的文化中心、藝術中心。當時榮格的理論,就是從歐洲進口到美國的高級貨,這理論重視來自個人無意識的社會形象性,影響了美國新繪畫,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美國文化的氣質。

原本19世紀美國藝術著重表達對崇高性風景的熱愛,想想美洲那些無邊無際的平原、變幻莫測的大峽谷、壯觀雄渾的大瀑布,成為美國浪漫主義畫家們的藝術基調,比如托馬斯·莫蘭、阿爾比特·比爾斯塔德,他們的作品皆是讚美在浩瀚壯闊的自然中體現的神性。

榮格的理論成為主流後,抽象表現主義、極簡主義紛至遝來,極簡主義正是現代藝術與當代藝術的分水嶺。抽象表現主義和極簡主義像是完全相反的雙生子,二元對立。抽象表現主義是複雜凌亂的,藝術家們不斷宣泄情感,是不斷做加法的過程。極簡主義追求的是客觀冷靜,弱化情感的表達,在一步步的減法中探究藝術的表現形式。

《太一 (Onement III)》布面油畫,69.2×41.2cm,1948

4

巴尼特·紐曼是位特殊的藝術家,我們看到他早期的繪畫,沒什麽繪畫功底,但他避開造型的問題,用水瓶座特有的腦洞不斷做減法,化整為零,直到在畫面上減無可減,雖然畫面看著簡單,但是作品完成的過程經過紐曼仔細推敲。

《The Blessing》,1944年

色塊的大小、明暗、色彩,線條的位置、粗細、肌理,畫布中有無數種可能。紐曼在這無數種可能性中費盡心機。有時,用在推敲畫面構成上的時間,長達幾個星期或幾個月。那看似簡單的畫面體現了他的哲學觀念。

在《新美學前言》中,紐曼這樣寫道:“除空間以外,最喧嚷的是什麽?……我的繪畫既不關心空間的擺布,也不關心形象,而是關心時代的感覺……”

從1946年開始,紐曼終於找到了屬於他自己的風格,他用垂直的細線來分割大塊的色彩,他稱呼這種窄細的線為“zips”,即拉鏈風。這種風格貫穿了紐曼的一生。

紐曼的早期拉鏈系列,邊緣模糊,手工繪製的痕跡明顯,被分隔的大色塊是雜色的,但是到了晚期,比如《誰害怕紅黃藍》,線條邊緣非常乾淨利落,他作畫的過程先塗一遍底色,在選好的位置貼好膠帶,再用丙烯大面積塗色,最後撕掉膠帶。丙烯比油畫乾的快,後期不會像油畫乾縮出現龜裂的小裂紋,顏色更純粹鮮亮。

《誰害怕紅黃藍III》

在這油亮的顏色中,我們過去熟悉的筆觸、造型,在刻意的設計中消失不見,但被銘記的苦難記憶,卻隨著藝術家營造的氛圍中透出古老的氣息。

《安娜之光》布面油畫,6.11mx2.76m,1968年

《安娜之光》,創作於1968年,是以紐曼媽媽名字命名的,6.11mx2.76m的體量,尺幅巨大。紐曼創作的一系列巨大的作品,目的在於營造一種空間感。他建議人們離畫面45公分,來欣賞他的畫。可以想象,那樣的距離,足夠讓感官被色彩吞噬。

好像你不在這裡,而是在一片溫室叢林中,到處是炫目的亮光,周圍被彌漫的呢喃聲淹沒,仿佛抽離開這個世界,又似乎就在這個世界的中心,因為此時此地,你就是世界的中心!

紐曼說:"對於一個真正的藝術家來說,關鍵在於營造空間感的能力,偉大的作品能帶給你空間感,這是人類精神維度的基石。”紐曼創作的藝術,嚴肅而認真。

5

紐曼的晚年,沒有虛度,創新的腳步從未停止。1970年創作出《存在I號(BeI)》作品的名稱也很有趣,Be在英文中是很簡單的單詞,但簡單的事物往往蘊含極複雜的含義。如中國的“道”,含義雋永。

《Be I》,1970年

他的很多作品剛開始未命名,後來在起標題的時候往往會提到猶太的文化和宗教背景。1950年有兩幅畫,被分別命名為《亞當》和《夏娃》,還有一幅《亞伯拉罕》,這個是猶太文化中族長的名字。紐曼的宗教情懷越發濃厚,對哲學的思考也越發深刻。

毋庸置疑,紐曼“拉鏈”風格的繪畫對美國同時代其他“抽象表現主義”畫家產生了較大影響,如:克萊福特·斯蒂爾,馬克·羅斯科,他們的作品都是由大面積的色塊組成,不過克萊福特·斯蒂爾是以不規則的色塊為主,馬克·羅斯科的作品則是橫掃的三色塊。

而紐曼則是他們三個人當中最早繪製大面積色塊的畫家,可見他對其他藝術家的影響和啟發。同時,紐曼中期以及後期的繪畫風格,即色塊以及“拉鏈”為純色且邊緣為直線,這種簡潔直白的風格被公認為對“後繪畫抽象主義”、“極簡主義”等現代派畫家產生了重大影響。包括美國“後繪畫抽象主義”畫家弗蘭克·斯特拉、美國“極簡主義”雕塑家唐納德·賈德、英國“極簡主義”之父鮑勃·勞爾以及法國戰後藝術家伊夫·克萊因。

1962年,伊夫·克萊因受紐曼創作於1953年《Onement VI》的啟發,乾脆把其中的豎線去掉,創作了一系列單色繪畫作品引起轟動,其畫中所用的藍色甚至被國際上命名為“國際克萊因藍”。前些時候,有部火爆全球的系列動畫片《愛,死亡和機器人》,第十四集齊馬藍的創意部分來自於克萊因藍。

6

具有超前意識的人注定是孤獨的。紐曼在世時一直不被看好,直到1985年,一位美國收藏家在蘇富比拍賣行購得紐曼的《尤利西斯》之後,紐曼的繪畫才逐漸受到世人的重視和認可。

目前,紐曼的作品不僅被拍出高價,而且在世界各地的重要美術館都有收藏,如: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華盛頓美國國家藝術博物館、加拿大國家美術館、倫敦泰特美術館、柏林國家博物館、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等。

紐曼繪畫的成功還反映了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那就是它反映了西方繪畫藝術從此進入了一個完全抽象的階段,用繪畫來表達抽象的宗教和哲學觀念。紐曼原本就是哲學專業,他認為:“藝術的真正價值就在於解決‘生死、主觀與客觀、悲劇’等這些哲學問題”。這種“拉鏈”風格表現出猶太人的宗教觀,即一種引人上升、拜見上帝的觀念。“Zips”不僅有“拉鏈”的含義,還有由拉“拉鏈”的動作引申而來的飛速向上移動,象徵活力、崇高。

紐曼曾說“我們不需要從基督、人類或者‘生命’中創造出一個教堂來,我們從自己的情感中創造教堂。”

“Zips”風格的繪畫就是他內心所創造的神聖教堂。

後來,藝術評論家們,把紐曼的“拉鏈”比作上帝創世,比作光明與黑暗的分離,比作亞當,比作猶太教中神秘哲學的通道……

這些溢美之詞,終究體現在畫作的價格上,紐曼的畫作得到認可,一再拍出高價。

這種帶有宗教哲學觀念繪畫的成功並不是孤例,美國畫家羅斯科的“多形式”繪畫,2007年以來接連幾幅都拍出幾千萬美元的價格,而馬克·羅斯科的畫同樣也是要表達一種哲學思想,即體現西方文明之根——古希臘哲學中的悲劇意識。

抽象藝術標誌著西方繪畫向人類更高的精神層次上又邁進了一大步。

好啦,這些像小孩塗鴉的繪畫如此昂貴,或許還不夠有說服力,不過沒關係,這個現當代藝術系列還有後續,我們接著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