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韓國政府召集企業研討對日回擊策略,民間掀起抵製日貨運動

記者 | 肖恩

7月4日,日本正式加強對韓國半導體材料出口管制,將把韓方從安全保障上值得信賴“白色國家”清單中刪除。韓國政府和商界人士嚴陣以待,為了避免影響進一步擴大到半導體以外的產業,韓方不惜擺出對抗姿態。

韓國總統府青瓦台國家安保室長鄭義溶4日主持召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常務委員會議,認定日方針對韓方采取出口限制措施是“公然違反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和國際法的政治報復”。

有分析認為,韓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將此次管制問題作為正式討論議題,意味著青瓦台已經不僅僅把這個問題視為簡單的貿易問題,而是將其視為國家安全問題進行對待。

青瓦台表示,韓方將積極謀求應對日本對韓限制出口措施的外交手段,其中包括訴諸世貿組織和向國際社會申明日方做法的不正當性。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長官成允模1日就曾表示,政府將采取包括訴諸世貿組織在內的措施反製日本政府限制對韓出口的經濟報復措施。在此之前,青瓦台一直保持“沉默原則”,避免對日本的措施作出正面回應。

但有韓國記者在採訪時提出,訴諸世貿組織等措施無法有效減少韓企的損失。青瓦台回應稱他們正在征求韓國企業的意見,策劃應對日本限制出口的方案。韓國分管經濟工作的副總理兼企劃財政部長官洪楠基、領導總統經濟幕僚團隊的青瓦台政策室長金尚祚5日起將陸續會見韓國五大企業集團老總。

據韓聯社報導,韓國總統文在寅也有望於10日左右與韓國各大企業集團掌門人座談,聽取韓國企業面臨的斷供衝擊,並就減損方案交換意見。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要求日本政府撤回加強出口管制並就被征勞工問題道歉的韓國市民及中小企業經營者等的團體5日在首爾的日本大使館前舉行抗議集會。約20名抗議人士齊聲高呼“譴責每當支持率下降就打壓韓國的安倍政府”,反對日本加強出口管制,並向路人呼籲抵製買賣日貨。

7月1日,有韓國民眾在青瓦台國民請願公告欄中提交了一條“要求政府對日本的經濟製裁采取報復措施”的請願。“ 不去日本、不買日貨”的海報在社交網站上廣泛傳播,還出現了以“#參與抵製運動 #抵製日貨”為關鍵詞的話題。在報導日本報復措施的新聞下面,網民們紛紛寫下了“暫時不要使用日本產品”之類的留言。

還有人公開了在韓國營業的日本企業清單。7月3日,一個標題為“一起參與抵製日貨運動”的帖子在某網絡論壇被選為“最佳帖子”,帖中詳細列出了日本品牌的名字,包括豐田、雷克薩斯、本田等日系汽車品牌,索尼、松下、佳能等電子產品品牌,迪桑特、優衣庫、ABC瑪特等服飾品牌和朝日、麒麟、劄幌等日本啤酒品牌等。

此前,日系汽車在韓國勢頭強勁。Carisyou數據研究所4日發布的統計結果顯示,6月份在韓國銷售的5個日本車品牌整體銷量比去年同期增加16.6%,與競爭對手相比優勢明顯。6月韓國進口車整體銷量減少16.3%、韓國五大國產汽車品牌銷量減少8.5%。而日本品牌優衣庫去年在韓國的銷售額高達1.37兆韓元,在入駐的各個國家中,韓國的銷售額高居第一。這一波抵製日貨的潮流也引發了對行業未來走勢的密切關注。

據《日本經濟新聞》消息,日本將通過政令修訂,在8月底將韓國從白名單中刪除,在經濟產業省指定的部分品種當中,韓國有可能需要重新取得許可。被除名後,韓國除食品飲料和木材之外的幾乎所有出口產品都將受到出口管制,屆時將對韓國的整個產業界造成巨大衝擊。此外日本也開始考慮第二輪的限制措施,即“總體管制(Catch-all controls)”,指的是名單中沒有的品種也可根據經產省的判斷要求接受審查。

日方稱,對韓國進行出口管制是因為“出現了不妥案例”,“日韓間的信賴關係已經嚴重受損”,但沒有給出詳細說明。日本經濟產業省解釋稱他們“有義務保守秘密”。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電視採訪中表示,“球在韓國一方,希望他們根據國際法的常識采取行動”。之前安倍強調,日方采取的措施並非禁運,完全沒有違反世貿組織規則。

韓方認定,日方不滿韓國法院判決日本企業賠償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日企強征的韓國勞工,從而以這類手段報復。韓國《朝鮮日報》報導,自韓日邦交1965年正常化以來,這是日本政府首次對韓國施加“經濟製裁”。

韓國於2004年得到安全保障友好國家認定,如今即將成為首個被刪除的國家。

與此同時,兩國民間交流持續活躍,與兩國政治上對立形成鮮明對照。去年雙方全年往來人數首次突破1000萬,據韓國旅遊發展局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5月的日本人赴韓遊客比去年同期增加約28%,為137萬人。旅遊局認為,今年有望創下赴韓日本遊客的新高紀錄。但也有人擔憂若兩國關係持續惡化,可能波及十分活躍的民間交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