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千與千尋》的成人秘密,其實我們都沒看懂

距離首映18年後,《千與千尋》終於在中國上映了!

這部喚起無數中國觀眾青春記憶的動畫電影,是宮崎駿的集大成之作,曾以304億日元的驕人成績,位列有史以來日本電影票房冠軍,並榮獲第75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第5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可謂蔚為大觀。

今天,在《千與千尋》熱映之際,書單君為大家推薦一本書——《捕風者宮崎駿:動畫電影的深度》。

提前預警一下,這本書可能會徹底顛覆18年來大家對《千與千尋》的認知。

本書作者秦剛,是北京日本學研究中心副教授,東京大學日本文學專業博士,他認為,《千與千尋》不只是一闕關於成長與疼痛的青春挽歌,更是一則關於歷史與記憶的國家寓言。

20號國道

從表面上看,《千與千尋》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在搬家途中,少女荻野千尋一家誤打誤撞,來到隧道另一端的奇異世界。千尋的父母,因為貪吃只有神才能享用的食物,變成了兩頭嗷嗷待宰的豬。

千尋在神秘人物小白的提示下,在魔女湯婆婆的“油屋”裡辛苦勞作,最後終於將父母解救出來,重返現實世界。

看似荒誕不經的劇情設置,並非是宮崎駿個人天花亂墜般的狂想,而是世紀交替中,整個日本社會的縮影。

在電影片頭,千尋一家駕駛著私家車,在公路上徜徉。

這個公路景觀,是以日本國鐵JR線的“四方津”站為原型。《千與千尋》的美術指導及主創人員,事先對原景地做過周密的實地調查。

之所以用“四方津”作為故事開始的舞台,是因為它位於日本“20號國道”甲州街道。

在宮崎駿繪製的分鏡頭劇本中,明確表示這個場景,需要再現“20號國道”的印象。

從電影畫面上,可以清楚地看見,公路上聳立的藍色路標顯示,20號國道的前方是“21號國道”。

然而,在現實中,日本的20號國道和21號國道,相距甚遠,根本沒有任何一處銜接或交叉。

電影裡的虛擬世界,之所以讓20號國道和21號國道首尾相連,無疑是對20世紀和21世紀更迭的一個有意暗示。而“國道”這個詞的內涵,也恰如其分地揭示出,整個影片的故事,是關於日本的“國家寓言”。

2001年,《千與千尋》製作完成。電影裡的千尋,芳齡十歲,照此推算,千尋應該出生於日本泡沫經濟崩潰的1991年。

也就是說,千尋的年齡,與日本經濟的停滯期相吻合,這個停滯期在日本歷史上,被稱作“失去的十年”。

在20世紀90年代日本經濟低靡時期,走出校園的那一代人,被叫做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

電影中的千尋,暫時失去了社會屬性,無家可歸,無書可讀,在這個10歲少女身上,投射出成長於經濟蕭條期的年輕人不安定的精神狀態。

這個不安定的精神狀態,是一種對自我身份的懷疑與焦慮。

在異境中,白衣少年小白提醒妙齡少女千尋,一定要把自己的本名藏好,一旦名字被剝奪,就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面對變成巨型怪獸的無臉男,從容端坐的千尋,也說了類似的話:你是從哪兒來的?你也有父母吧?你找不到家了嗎?我必須要去一個地方,你也回到你來的地方去吧。

電影裡的許多角色,似乎都喪失了記憶,忘記了自己的來處。如千尋,小白,無臉男,青蛙男,千尋父母,湯鳥(湯婆婆的鳥形化身),腐爛神(被汙染的河神)等。

這些角色,都經歷了一個失去自我、尋找自我、最終回歸的過程。

《捕風者宮崎駿》認為,人類的記憶,連接著過去與未來,這是《千與千尋》傳遞出的核心主題。

湯婆婆和錢婆婆

《千與千尋》裡有兩個性情迥然、大異其趣的魔女姐妹花,一個是湯婆婆,一個是錢婆婆。

這兩個人物的內涵,可謂相當豐富。

先說湯婆婆。

湯婆婆是“油屋”的主人。所謂油屋,是一個各方神靈前來洗滌汙穢、緩解疲勞的日式大浴場,而這座藏汙納垢的澡堂子,其實是塵世的縮影。

千尋在小玲的引領下,穿行於油屋內部,見識了各種奇葩,並乘坐電梯,抵達標有“天”字的頂層,來到湯婆婆的房間。

這彰顯出湯婆婆位於油屋權力結構的頂層。

在湯婆婆的閨房入口,懸掛著一個鷹狀金箔徽紋,徽紋中央標有一個“油”字。

此外,湯婆婆身邊,還有一隻跟她面貌雷同的鷹狀“湯鳥”,只要湯婆婆披上黑色披肩,湯鳥便能如老鷹般在空中飛行。

這一切都說明,鷹是油屋最高統治者湯婆婆的超級符號。

那枚鷹狀徽標,讓人忍不住聯想到美國的國徽圖案。因為鷹(準確說是白頭鷲)是美國的國鳥,也是美利堅的象徵符號。

不難看出,以鷹為超級符號的湯婆婆,實際是影射二戰後,將日本作為傀儡,並從幕後對其操控的美國。

金碧輝煌的油屋,象徵物欲橫流的現代社會。支撐浴場運轉的,則是追逐利益最大化的營業方針,這無疑是消費時代的真實反映。

正如宮崎駿本人所說,千尋誤入的異界,其實就是日本社會。

說完湯婆婆,再來說錢婆婆。

在影片中,錢婆婆是湯婆婆的孿生姐姐,幾乎長得一模一樣。

其實,在最初的設計方案裡,這對魔女姐妹花的形象是有區別的。從宮崎駿繪製的設計草稿中,可以看出,姐姐錢婆婆身材高瘦、溫文爾雅,妹妹湯婆婆則矮胖頭大、身材尷尬。

湯婆婆是貪婪的經營者,也是位於權力頂端的統治者;錢婆婆則充滿慈愛,住在大海彼岸的古樸農家,她所在的地方,名為“沼之底”。

按照《捕風者宮崎駿》的說法,湯婆婆象徵以美國為代表的歐美工業文明,錢婆婆則代表了亞洲傳統的農耕文明。

1999年,宮崎駿寫過一篇名為《異境中的千尋》的導演自述,強調過去和歷史,對於一個民族和國家的重要性。

宮崎駿說,在一個無國界的時代,無立足之地的人是最受人鄙視的。而所謂的立足之地,就是過去,就是歷史。在我看來,沒有歷史的人和忘記了過去的民族,只能如蜉蝣一般消失。

小白和無臉男

《千與千尋》中有一個不易察覺的怪異之處。

按理說,千尋對於變成豬的父母的救助,才應該是影片的敘事主線。但是,在整個影片中,千尋幾乎從未做過拯救父母的具體舉動。

《捕風者宮崎駿》認為,小白和無臉男,共同充當了千尋父母的替身。也就是說,千尋救助小白和無臉男,與她救助自己的父母,具有同等的意義。

能夠變身為龍的小白,是一個“隱”起來的神靈。

當小白還是琥珀川河神時,曾救過溺水的千尋,對於千尋來說,小白是給予她第二次生命的自然之神。

在電影結尾,受千尋追溯幼年記憶的觸發,小白想起了自己本來的名字——饒速水琥珀主。

饒速水琥珀主這個名字,脫胎自《日本書紀》中記載的一位神靈饒速日。饒速日是天照大神之孫,他手持十種神器,從天上降臨到大和,成為統治大和地區的王者。

由此來看,承襲饒速日名字的小白,無疑被賦予了象徵意義,從某種層面講,小白這個角色所隱喻的,正是喪失主體意識的日本。

電影裡,鍋爐爺爺說,自從小白成為湯婆婆的弟子,臉色變得越來越難看,眼神也越來越凶狠,他經常行蹤詭秘,據說湯婆婆在讓他乾壞事。

小白在湯婆婆指使下,幹了哪些壞事?從電影的情節來看,便是小白盜取了錢婆婆的魔女之印。

盜取印章後,小白幻化的白龍,被錢婆婆用魔法變出的無數人形紙片追擊,遍體鱗傷地逃回油屋。

接著,緊追不捨的錢婆婆也趕了過來,小白趁錢婆婆瞬間的疏忽大意,突然揮舞龍尾,將錢婆婆從上至下斬為兩半。

凶戾的小白乾的壞事,可視作明治維新以來,日本對亞洲乃至世界所犯下的累累罪行。

1853年,美國以炮艦威逼日本打開國門,日本以美國為師,進行明治維新,然後開拓北海道,出兵台灣,發動中日甲午戰爭,吞並韓國,製造盧溝橋事變,妄圖建立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

這一系列歷史,都可視作日本竊取亞洲各國的“權力之印”,所犯下的國家罪行,這與《千與千尋》中,小白竊取錢婆婆的印章有著恰如其分的對應。

同樣,無臉男也是如此。在日文中,無臉男的名字,意味著“沒有顏面”,隱喻日本無顏以對的自我缺失狀態。

無臉男闖入油屋後,變成無限膨脹的怪獸,張開血盆大口,吞噬眼前的一切,這與二戰期間,日本狼子野心,妄想吞噬亞洲乃至世界的版圖如出一轍。

電影中,小白化身為白龍,被大批紙片人圍剿,身負重傷,奄奄一息,如宮崎駿所說,失去記憶、忘掉歷史的小白,已然逃不脫如蜉蝣一般消失的命運。

關鍵時刻,千尋是如何拯救小白的呢?

千尋讓白龍吞下半粒苦丸子,白龍吐出盜取來的印章,恢復了白衣少年的外貌。但此時,他已失去意識,命垂一線。

千尋非常清楚,拯救小白的唯一方法,就是前往錢婆婆的住處,送還小白盜來的印章,並且誠懇地向對方道歉。

一部偉大的電影

宮崎駿說,千尋乘坐電車、跨海道歉的環節,是整個電影的高潮。

跨海道歉仿佛一把神奇的鑰匙,讓每個人物的困境迎刃而解。

小白向千尋保證,他將離開油屋,不再做湯婆婆的爪牙;無臉男則留在錢婆婆家裡,找到了自己的歸屬;千尋的父母,也從豬樣變回人身。

宮崎駿將跨海道歉,設置為電影的最高潮,實在是用心良苦,它所反映的,正是日本應該對自己的惡行,進行反省,進行道歉。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曾發表過一篇名為《棄貓,提起父親時我要講述的往事》的文章。在這篇文章裡,70多歲的村上春樹,第一次對外公布其父親是侵華日軍。

村上春樹在文章裡表示,這段往事,沉重地印刻在自己幼小的心上。日本應就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對中國、朝鮮半島以及他國的侵略歷史反覆道歉,直至受害方認為,道歉已經足夠。

如《捕風者宮崎駿》所說,《千與千尋》強調記憶的重要性,運用電影敘事手法,展現出在“真誠道歉”的基礎上,告別過去,找回自我的主題,非常難能可貴。

雖然距離影片第一次公映已有18年,但《千與千尋》所傳達的信息和思想,卻絲毫沒有失去現實意義。

法國畫家高更,曾在1898年,創作過一幅震驚世界的名畫,這幅畫名為《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裡去?,是人類對於自身的終極追問。

創作這幅畫期間,50歲的高更貧困交加,企圖自殺,這幅畫凝聚了他對人生和世界的全部思考。

電影《千與千尋》的核心主題“人類的記憶,連接著過去與未來”與高更名作《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裡去?》有異曲同工之處。

正因為具有縱深的內核,《千與千尋》才能成為一部經典之作,才能在世界範圍內,獲得廣泛認同,常看常新。

最近,在一個國內影向標的打分活動中,有不少專業影評人,對《千與千尋》給出了滿分,但也有人提出異議,認為《千與千尋》雖然製作得美輪美奐,但本質上,它還是部兒童片。

看完今天的文章,相信大家都會對這部電影作品有一個更透徹的認識。那些原本給《千與千尋》打90分的人,現在可能果斷要打95分,甚至98分。

《千與千尋》絕不只是一部製作精良、畫風細膩的兒童電影,它的深刻程度,遠遠超過絕大多數人對它的認知。

宮崎駿將傳統的意蘊,植入到一個與現代相通的故事裡,就像將一枚彩石鑲入色彩斑斕的鑲嵌畫一樣,讓影片散發出經久不衰的鮮活感染力,這種感染力,不被時間磨損,是屬於整個人類的瑰寶。

正是思想內涵的深邃,讓《千與千尋》與那些同類優秀動畫作品拉開了距離,正所謂強中更有強中手,好電影和好電影之間,也是有高下之分的。

有的電影能說得上優秀,但不能說卓越,有的電影達到了卓越,但還夠不上偉大。

《千與千尋》,也許真的是一部偉大的電影。

主筆 | 哲空空 編輯 | 黑羊

圖源 | 《千與千尋》、部分來源於網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