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黃豆豆:三十年如一日“陶醉”在舞蹈世界

9月1日,對很多人而言不過是個普通的開學日,對黃豆豆而言,那是從舞30年的日子。30年前的這一天,這個來自浙江溫州的孩子第一次跨入上海舞蹈學校的大門,那時的他懵懂而又調皮,料不到跳舞會有那麽苦,也料不到這份“苦”,他甘之若飴地享用了30年並且至今陶醉其中。

如今的黃豆豆一邊活躍在世界各地的舞台,用舞蹈語匯展現中國傳統文化;一邊深入各界基層群眾中,給最普通的老百姓送去舞蹈,也借著演出的機會和各地學校攜手展開教舞活動,將舞蹈的種子播撒到孩子的心田。

為舞蹈而生的黃豆豆,無論是在跳舞或者編舞時遇到瓶頸時,都會想起前輩們給予他的建議:“到人民中去!到人民中去,從現實生活中尋找最鮮活的題材;到人民中去,從最平凡質樸的人身上感受最真摯的情感。”

圖說:黃豆豆為舞蹈而生

突破生理極限

在那個年代,對於“七零八零後”同齡人而言,黃豆豆是那個“別人家的孩子”的典範。他為跳舞而書寫的勵志故事,至今是“有著堅定的舞蹈夢想,但天賦條件不盡如人意”的孩子最強有力的支撐。

舞蹈十分講究先天身體條件,就像早先武林高手選接班人,骨骼是否勻稱、肌肉有沒有爆發力,身材比例是否合規,都是未來能否成功的基礎。就“先天條件”而言,黃豆豆顯然是“輸在起跑線”的。

當年,舞蹈學校招生對學生的身材比例有硬性標準。比如,上下肢比必須是12。這險些將黃豆豆關在了舞蹈的大門外,因為當時他的上下肢比例只有8。老師們直接告訴他,他並不適合當專業舞蹈演員。所幸,黃豆豆有一個不服輸的爸爸。聽說練吊環可以長個子,老爸就給豆豆帶回來一副吊環,讓他每天倒吊拉腿,一吊就是十幾分鐘,每天要被吊四五次。沒想到這“土方”奇跡般奏效了,在堅持了整整3個月後,黃豆豆的腿真的拉長了3厘米。他的上下肢比例終於接近了舞蹈演員的要求。12歲的黃豆豆如願進入上海舞蹈學院學習。

圖說:黃豆豆的堅持為自己打開了成功通道 官方圖

然而,要在那麽多天之驕子中脫穎而出,談何容易?“先天不足”的黃豆豆最初並沒引起老師的注意,也算不上重點培養對象。但他繼承了父親不服輸的個性,加之對舞蹈的熱愛,每天堅持練習基本功,還時常給自己“加小灶”,站在教室角落“偷師”,等舞蹈教室終於空出來了再一個人猛練。

功夫不負有心人。一次,黃豆豆被老師點名跳一段簡單的中國民間舞,被善於融會貫通的他跳成了中國舞,居然效果別致。他的堅持終於為自己打開了成功通道。

汲取傳統養分

無論是當初在春晚舞台上一鳴驚人的《醉鼓》,或是第五屆桃李杯舞台上嶄露頭角的《秦俑魂》,抑或是雅典奧運會上用舞蹈融合中國功夫完成了驚豔世界的“中國8分鐘”,黃豆豆的舞蹈總是不斷自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讓人在看到舞蹈創新的同時也感歎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圖說:黃豆豆的舞蹈總是不斷自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 官方圖

“想要創造自己真正的個性,只能從中國的民族‘母文化’中汲取。”這份感悟在黃豆豆從一個單純的舞者轉變為編導後,體會得更為深刻。跳民族舞出身的黃豆豆一度也很癡迷於現代舞,為了跳出別具一格的舞蹈風,他也進行了各種跨界嘗試,但最終還是發現:“唯有扎根中國傳統文化,才可能找到中國舞蹈創新的根源。”

於是,他和華人音樂大師譚盾一起赴少林演出大型實景舞劇《禪宗少林》,在文化中尋找個性;於是,他和昆曲藝術家谷好好合作,在《精忠詞》的古琴聲中,拔劍起舞,將舞蹈和中國戲曲中的身段相結合,不斷碰撞藝術的火花。

在黃豆豆看來,中國的傳統舞蹈傳承了整整數千年,在世界範圍內擁有傳承最久遠的民族舞蹈體系。舞蹈,雖在外在樣式上傳承的是肢體動作,而在內在精神上傳承的是中華民族的精、氣、神。作為一個中國舞者,黃豆豆想要通過舞蹈向世人傳達的是中華民族對和平、和睦、和為貴的美好追求,向世界展示炎黃子孫傳承千年的精、氣、神!

圖說:黃豆豆與谷好好合作 祖忠人攝

要到人民中去

自小醉心於舞台的黃豆豆,從沒想過有一天,他會這樣熱愛舞蹈教學的工作。直到多年前,隨文藝慰問隊奔赴汶川地震災區的一次演出經歷,改變了他原有的執念。

當時按原定演出計劃,黃豆豆要為災區的老百姓、解放軍、醫務工作者們表演獨舞《閃閃的紅星》。沒想到舞蹈漸入高潮,當他揮舞起紅旗,場下觀舞的受災兒童們紛紛衝上舞台,跟著他舞動的紅旗快樂起舞。那一瞬間,黃豆豆才強烈地意識到——文藝工作者完全可以通過藝術教育的方式,傳播社會正能量,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與老百姓共同舞出美好的幸福生活。

圖說:黃豆豆到基層一線演出 官方圖

此後,黃豆豆積極參加中國文聯各級部門組織的一系列“到人民中去”活動。參與殘奧會火炬傳遞活動,與殘疾人演員攜手共舞;赴海南紅色娘子軍營地,為當時已101歲的老紅色娘子軍戰士演出;赴成都女子特警隊,為連隊戰士指導排練舞蹈《功夫扇》《靶場英姿》。他還去過中國人民解放軍西昌衛星發射基地、大眾一汽的生產車間,去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誕生地、房山革命老區,也去過不少貧困村……

不斷深入基層一線演出,並參與社會藝術教育工作,讓黃豆豆更為深刻地領悟到——人民需要藝術,藝術更需要人民。(新民晚報記者 朱淵)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