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被稱為「地球癌症」的石魔有多可怕?

供稿/中央電視台《科技苑》高廣元

改編/王晨

本文選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作為萬物生長的基礎,土地是人類生存最重要的依靠。然而一種被稱為「地球癌症」的頑疾卻在很多地方肆虐。在這些地方,石頭像惡魔一樣吞噬著土地,擠壓著人類的生存太空。為此,人們能想出什麼樣的辦法?能降服這些石魔嗎?

漫地岩石,愈演愈烈

在貴州省畢節地區黔西縣,山地上岩石遍布,當地人見縫插針地在零散分布的土壤裡種上兩三棵玉米。但無論想什麼辦法,這種「耕地」的收成仍少得可憐,畝產量最好的時候也只有兩三百斤,比正常情況差很多。

最令當地人氣餒的是,每下一場雨,地裡玉米不見長,反而冒出更多石頭。石頭越來越多,土地越來越少,玉米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石頭的瘋長嚴重影響了當地人的生活。

岩石像惡魔一樣遍布整個山體,綠樹耕田幾乎不見蹤影

像這樣的石頭山,畢節在1950年有1萬畝,1958年有2.3萬畝,最嚴重的20世紀80年代達到35.1萬畝。之前山上的森林和灌木叢逐漸都被遍地岩石取代。

畢節屬於典型的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降雨量豐沛,平均海拔1500米,非常利於植物生長,卻出現青山不再、莊稼不長、石魔逞凶的局面,這是為什麼呢?

地質弱點,人為破壞

石魔逞凶的地方都為多山多溝的溶岩地貌,那裡的岩體主要是石灰岩和白雲岩,它們儘管堅硬,但也有弱點,很容易溶解於水。石頭暴露在大氣下,隨著降水沖刷慢慢溶解流走,其中的不溶物沉積形成土壤,像石灰岩只有5%不溶於水的部分可以沉積形成土壤。資料顯示,這種地質條件下形成1厘米土層約需要4000年,慢的需要8000年。

岩體極易溶解於水的先天弱點使得溶岩地區的土層薄,成土慢,然而在生態如此脆弱的地區,卻要養活大量人口。畢節的人口密度已經達到每平方千米200多人,按照科學計算,畢節地區的合理人口密度應該是每平方千米150人。超出土地承載力三分之一的富餘人口讓環境更加脆弱。

人口暴增導致大量開荒,必然破壞植被。一場暴雨來臨,沒有植被保護的極薄的土層就一下子被沖走了,露出土壤下的一片岩石。這種土層一旦被破壞就很難再恢復起來。在一場場雨水的沖刷下,石魔也就越來越猖狂,進一步阻礙植被的恢復和生長,形成惡性循環。石頭就是這樣一點點蠶食著土地,最終形成沙漠一樣的石質荒漠,這就是被稱為「地球癌症」的石漠化現象。

種樹種草,坡改梯

石漠化雖然兇惡,但並不是無葯可醫的絕症,通過科學手段可以有效遏製石漠化的發展和惡化。不過石漠化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所以治理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必須進行多方位的綜合治理才能取得成效。

樹木對石漠化的遏製能力非常強大,根系不但能保持水土,樹冠也可以截留降水,降低地面水流速度,減小沖刷力,而枯枝落葉層更能吸收許多水分,起到涵養水源的作用。

在溶岩地貌種樹,要選擇喜鈣植物如柏樹等,因為石灰岩白雲岩含有大量鈣離子。還有一個問題需要克服,溶岩地區雖然降水量大,但土壤卻非常容易乾旱,因為水分會通過石頭的裂縫迅速滲透到地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育苗站的專業人員選擇給柏樹使用營養袋,營養袋可以把降水截留在袋子裡,保持營養和水分,大大提高了苗木的抗旱能力。

在石頭間隙種草,讓治理石漠化初見成效

草的覆土能力也很優秀,草根80%分布在表土層,將土壤緊緊團在一起,即使連根拔起都不容易抖落,特別適合用於25°~30°的陡坡。另外一歲一枯榮的草,在從生到死的過程中製造了大量有機物質,提高了土壤的保水能力。

在5°~25°緩坡,畢節林泉鎮還進行了坡改梯工程,取石塊砌石牆或石堤,製作土層至少40厘米厚的梯田,這樣分段攔截了水流,增加土壤滲透時間,減緩地表徑流的流速,減少了沖刷,從而保住了更多肥力,將坡度25度以下的石頭山坡變成了良田。治理之前,畢節地區的石漠化面積每年增加2萬畝到3萬畝,通過綜合治理明顯遏製了增長勢頭;而且通過科學調控,還將人口密度降了下來。

今日知識點

中學地理:石漠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