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腦科科普】血栓:血管中的「深水炸彈」!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這種情況,好好的一個人早晨一覺醒來,半身麻木,說話言語不清,到醫院一檢查,是「腦梗」;某人做完了手術康復得很好,準備出院前的那天午飯後去趟廁所,突然胸痛氣短,摔倒在衛生間,接著就不省人事,專家會診考慮是術後「肺栓塞」。這些場景有著一個共同的「兇手」——血栓。

血栓,通俗地說就是「血塊」,它像塞子一樣,把身體各部位血管通道堵住,形成腦梗、心梗、下肢動脈腫脹、肺栓塞等,嚴重時危及生命。

人體血液中存在著凝血系統和纖溶系統。在正常情況下,二者保持著動態平衡以保證血液在血管中的正常流動,也不會形成血栓。在特殊情況下,如血管有硬化,狹窄,損傷,或出汗過多、血壓過低、缺乏飲水等情況下,會使血流緩慢、血液濃縮黏稠、致凝血功能亢進或纖溶功能減弱時,則會打破這種平衡,使人處於「易栓狀態」。

下肢深靜脈是比較容易發生血栓的部位,血栓堵塞靜脈的後果固然嚴重,但更可怕的是血栓脫落,這可是致命的炸彈!下肢深靜脈血栓一旦脫落,就會沿血液循環途徑:下腔靜脈—右心房—右心室—肺動脈,最後引發肺動脈栓塞。肺若失去了血液氣體交換的功能,就會引起急性缺氧,甚至引起急性心肺功能衰竭,如果急性期不及時糾正和乾預,甚至致命。倘若下肢深靜脈血栓延誤診治,或治療不規範,還會導致深靜脈血栓後綜合征。

人體靜脈有深淺之分,深部靜脈承擔了90%以上的靜脈血液迴流,一旦深部靜脈血栓形成,最直接的後果就是血液迴流發生嚴重障礙,肢體腫脹疼痛,嚴重者導致肢體壞死而需要截肢。許多人對深靜脈血栓栓塞認識不足,防範意識不夠,待到出現典型的下肢水腫時,不僅會給治療帶來困難,也容易留下後遺症。此時,病人會突然出現患側肢體的腫脹、疼痛、軟組織張力增高,往往在活動後加重,而抬高患肢可緩解。但如果堵塞部位處於「交通主乾道」,再加上處理不及時,就會引起嚴重癥狀,甚至威脅生命。

專家提醒有危險因素的人群,應高度重視可能發生的深靜脈血栓,一旦有癥狀應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確診,並由專科醫生根據檢查結果以確定是否需要進行抗凝治療。一旦出現血栓栓塞跡象,則應儘早到醫院進行抗凝或溶栓治療,個別嚴重情況則需要外科手術乾預,而及時有效的抗凝是治療血栓栓塞症的關鍵。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