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明朝如何賞月?湖北省博物館@你

一部中秋史一部文化史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秋節的文化習俗

經詩文 書畫 瓷器 雕刻……

流傳至今 經久不息

央視新聞《文物裡的中秋》

將帶您打卡各地博物館

透過珍藏文物

領略古人那些

令人無限遐想的中秋場面

提起中秋節

總離不開月亮的元素

祭月賞月拜月的習俗

寄托了人們的美好願望

在湖北省博物館

就藏有兩件

明代梁莊王墓中出土的

和月亮有關的文物

讓我們跟著講解員崔航

一起去聽聽它們的故事

青白玉鏤空東升圖環飾

環內雕刻著雙兔望月圖

“骨朵雲”拱托著頂端的一輪圓月

下方生長著一棵結有果實的枇杷樹

樹下有一對玉兔

抬頭仰望著月亮

兩件紋飾相同

但兩兔的朝向卻正好相反

就好像在互相張望

充滿對稱的美感和趣味性

古代文化中常用兔子代表月亮 光明

是當時流行的玉器形象

青花瑤台賞月圖瓷鍾

瓷鍾外壁繪有三組人物故事

第一組有四個人物

其中一位似是老婦

側身坐在石墩上

身後站著她的丫環雙手持扇

老婦對面是一位

身形窈窕的年輕女子

其右側伴有一童子

第二 三組則各有

一年輕女子和丫環

天空清高虛遠

祥雲圍繞著月亮

仿佛灑下了一片皎潔

可以看出

明代中秋賞月已然成為一件

在民間非常盛行的民俗活動

“海上生明月”

“明月皎夜光”

“江畔何人初見月?”

“海上明月共潮生……”

中國傳統文化中

對月亮往往寄予了不一樣的情思

月亮雖有些陰晴圓缺

希望大家不管經歷過

怎樣悲歡離合

都能找尋到自己人生中的

美滿與團圓

願得年年常見中秋月

監製丨劉鑫

製片人丨王宇

主編丨李雯婷

記者丨顧小慈 孔祿淵

攝影丨王波濤 遊婧

剪輯丨楊青

統籌丨凌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