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對不起,《高能少年團》我真的笑不出來

第二季《高能少年團》已經播了11期,還差一集就收官了

然而節目的豆瓣評分已經從第一季不高的5.6,跌到了現在的4.4

看了節目參與打分的觀眾基本一水兒在吐槽

收視率、網播量全靠著固定MC(王俊凱、張一山、楊紫、王大陸、董子健)和飛行嘉賓的粉絲來撐

11期節目播出,話題熱度最高的一次是因為王俊凱工作室&粉絲撕製作組……

而節目為了播放量,飛行嘉賓基本也是誰火請誰

可就這也沒能挽回節目日益下滑的口碑……

大製作+強陣容+足經費

萬事具備,可怎麽就做不好一檔綜藝?

說實話,去年夏天第一季《高能少年團》要開播的時候,芭姐還是非常看好這檔節目的

“王俊凱+劉昊然+董子健+張一山+王大陸”,這MC陣容,幾乎集齊了芭姐心中不同類型的理想少年

首發五人白T赤足牛仔褲預告照的時候,更是一度讓人覺得十分帶感,可以說當時的期待值絕對在平均以上

可是真正看節目呢?除了這幾位MC本身以外,節目裡幾乎找不到任何和“少年”契合的點

玩的依舊還是戶外真人秀的老套路,找幾位明星、請幾位嘉賓、去幾個地方、做幾個遊戲、完成一些任務,換湯不換藥

甚至把名字換成“奔跑吧少年”、“少年挑戰者聯盟”、“二十四小時少年版”似乎也沒有什麽太大區別

上面提到的幾檔同類型戶外真人秀,好歹提起一檔還能說出點兒節目固定模式,比如《奔跑吧》固定的撕名牌、《二十四小時》尋找星星的主人、《挑戰者聯盟》一期挑戰一個職業

而《高能少年團》呢?兩季看下來依舊不知所雲,沒有固定環節、沒有固定遊戲、沒有固定模式,好像就是找了一波長得挺好看的小孩們每一期換個地方去玩

節目組圍繞哪個中心點?想通過節目表達怎樣的主題?想傳遞什麽價值觀?講真,單看節目完全看不出來

查一查《高能少年團》百科詞條,裡面節目背景寫得特別好,“用真實還原成長過程,從各個方面展現少年成長過程中的煩惱挫折與困惑,從對夢想執著追求的碰撞中迸發火花,為中國少年成長積蓄力量”

節目口號“無熱血不少年”喊得也是特別響亮,聽了讓人那叫一個熱血沸騰

然而真正呈現到觀眾面前的似乎與“熱血”、與“少年”一點兒關係都沒有,整期節目看下來就是一個兒接著一個兒的無聊的遊戲堆砌

大冬天雪地裡脫鞋吃冰棒兒?

去泰國嘴刁紙杯互相潑水?

到佛山登塔原地跑步?

就真的很不懂,玩這些不好看不好玩也不搞笑的“三不遊戲”的意義在哪兒……

不過,似乎節目組也並不太在意,反正不管玩得什麽遊戲、結果又如何,嘉賓都會通關,最後結果也一定是沒有任何懸念的“大團圓”

而相比較於節目效果好壞,節目組對於廣告植入的關注則是要多得多,拿下了第二季節目總冠名的暢意,在節目裡花式“硬”秀存在感

吃飯得喝暢意

玩遊戲要用暢意

比賽比誰喝暢意喝得快

甚至為了推廣,第二季的口號都由之前的“無熱血不少年”變成了“暢意行少年燃”……大概在廣告中插播節目也就不過如此吧

如果單單是節目環節設定單調也罷,關鍵幾位年輕的MC也並沒能成功把節目給救活。磨合了兩季二十多期,仍然沒有磨合出比較“有意思”的火花

幾人間的笑點,左不過就圍繞兩個人展開——王大陸的“膚色+大嘴”、

董子健“0分的運動技能”,一起玩了兩季也沒有在節目裡玩出新的梗

而王俊凱又是節目中的“體力+智力”代表,每一期只需負責認真完成任務就ok

於是張一山就自然而然被駕到了負責“懟人”的位置,但講真,張一山這種比較“較真兒”的性格,真的不適合“插科打諢”

他不像是鄧超、陳赫或者黃渤、孫紅雷這種,既能“懟”又能“自黑”,把節目玩的團團轉,相反,很多時候節目裡一山的“懟”給人一種刻意感、甚至有時會感覺有些過了火

尤其帶頭逗楊紫不選她那次,螢幕外的人都能感受到楊紫的尷尬

對於《高能少年團》這種戶外真人秀綜藝節目而言,在整體環節差異不大大情況下,絕大部分的看點,就來自於MC人與人之間奇妙的化學反應

這點隔壁《極限挑戰》就做得很好,同樣也是六位初期不太熟的MC,通過節目一步步互相了解,後來發展到六人之間“日常能拿彼此開涮、關鍵時刻也互相支撐”

反倒把“極限男人幫”給做成了招牌,還因此給節目圈了一大波死忠粉,甚至連請嘉賓請素人都不樂意,就想看六個人“相愛相殺”

說實話,《高能少年團》這個節目的配置,真的不能算差

卡司陣容沒得講,固定的五位MC放在哪個節目裡都可以說是頂配

飛行嘉賓也基本都是自帶話題熱度與流量

節目組也稱得上是大製作,十幾期節目裡,從北方滿洲裡到南方大理城隍城、從國內到國外,有名的景點幾乎是去了個遍,經費百分百充足

題材角度也是非常吸睛,“少年與熱血”的經典話題,就算拍了一萬遍也依舊有無數人願意買單

拿著好題材、佔著好資源、花著大筆製作經費,卻拍了一個反響平平、評價一般、甚至都連合格“下飯綜藝”都算不上的節目,讓人不禁想問,這樣的《高能少年團》真的有繼續拍第二季第三季的必要嗎?

這兩年,國內綜藝之風盛行,觀眾願意買單、廣告商們也願意投,可以說多方面都給綜藝發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孕育環境”

不過也正是在這種大環境下,從音樂到運動競技、從脫口秀到演技、從明星餐桌到購物車,各種不同形式不同類型的綜藝頻出,大型戶外真人秀形式早已不再新鮮

而在如此激烈的競爭環境之下,為了有效規避風險,我們部分製作組在做什麽呢?

找投資+拉流量,把寶全數壓在嘉賓身上

而內容呢?節目品質呢?似乎nobody cares,沒有人肯在節目創新上下功夫,也沒人認真思考節目到底怎樣做才好看,仿佛把明星請來了就萬事大吉

不是靠節目品質來吸引明星參加,而是靠明星來給節目帶流量挽尊

久而久之,惡性循環,節目組地位越來越低,沒有話語權,遇見點兒事兒動不動就道歉

到頭來,節目口碑差的一塌糊塗,觀眾用腳投票、明星不滿意、讚助商一肚子怨氣,最後還是節目組給自己的不走心買單

說歸說,不能一杆子打死,這兩年湧現出來的綜藝,還是很多做得比較成功的

比如從策劃到MC都走心的《極限挑戰》、比如靠題材創新取勝的《奇葩說》《吐槽大會》、比如後期大獲好評的《向往的生活》《媽媽是超人》等等……

希望今後能有越來越多的劇組意識到,不是把明星請來就萬事大吉,只有用心做好節目,觀眾才會願意買單

而這種浪費資源、燒錢又無趣的綜藝,還是算了,算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