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聯邦快遞“送錯快件”被查 給中國快遞企業海外業務提了醒

儘管在快遞行業投遞發生錯誤在現有技術手段下是難以完全避免的問題,但在全球最大的快遞企業美國聯邦快遞集團(下稱聯邦快遞)與中國信息產業公司華為之間一系列相關業務中,連續發生的“錯運”行為使得這家進入中國耕耘三十多年的快遞行業巨擘正面臨中國行業管理機構的立案調查。

聯邦快遞通過其官方網站回應稱:聯邦快遞高度重視在中國的業務。我們與華為以及所有中國客戶的關係,對我們十分重要。聯邦快遞要求自己為客戶提供高標準的服務。我們將全力配合任何對聯邦快遞如何服務客戶進行的監管調查。

6月1日,央視新聞率先披露了“國家有關部門將對聯邦快遞立案調查”的消息,該消息表明,此事件是由於“在我國發生未按名址投遞快件行為,嚴重損害用戶合法權益,已違反我國快遞業有關法規”引發。

“對聯邦快遞公司立案調查,有利於維護我們國家快遞市場秩序,也有利於維護我們國家企業和用戶的合法權益,有利於確保我們國家郵政通信安全和經濟安全。”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在6月1日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6月1日接受央視採訪時表示。

據路透社此前報導,聯邦快遞作為華為的業務合作夥伴,在未經華為授權的情況下將其兩件從日本寄往中國的包裹寄往美國,同時還有另外兩個包裹在寄遞途中被扣留。

華為公開了相關業務的物流單據顯示,其在5月17日從越南河內向香港和新加坡發出兩個包裹抵達目的地之後並未被投遞,而是被扣押在轉運站內;而5月19日和20日從東京寄往中國的包裹被轉運至聯邦快遞總部所在的美國孟菲斯市。

華為的這幾個郵件在聯邦快遞官網上查詢時,顯示狀態為異常。雖然在快遞業運作過程中難免發生此種問題,但在華為正處於兩國關係帶來的一系列外部環境變化之時遇到這樣的事件,並且如此“巧合”連續發生這類事件,顯然無法按照通常的情況來判斷。

雖然聯邦快遞在事後通過官方渠道做出了回應,但其“失誤轉運”的說法顯然有些站不住腳。

有從事貨運代理的人士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雖然聯邦快遞在北美的運作模式是將大部分貨物經由孟菲斯收轉,但對於這家在海外有著龐大業務布局的快遞巨頭來說,遍布於全球各大主要機場和重要城市的不同層級次級樞紐早已經實現了在不同區域內通過最有效率的方式實現貨物的收轉派送業務,這也是其能夠在時效性上有所保證的關鍵。因此“從日本寄往中國的貨物被轉至美國顯然有些匪夷所思。”

對於種種猜測,聯邦快遞方面堅稱“沒有任何外部方面要求聯邦快遞轉運這些貨件”並且“有關貨件正在退還至發貨方途中”,但顯然此事件並不能如此輕描淡寫地得到解決。

成立於1971年的聯邦快遞是全球最早將樞紐輪輻式網絡用於大規模航空貨運的企業,並迅速成長為全球機隊規模最大的航空貨運企業,在全球建立了包括包括樞紐和不同層級轉運中心在內的貨運網絡。聯邦快遞是最早進入中國的外資快遞企業之一,從與本土企業組建合資公司起步,並逐步發展為獨立運營。聯邦快遞2017年在上海浦東機場開幕了一個國際快件和貨運中心,同時在廣州建立了一個亞太轉運中心,中國是其全球業務網絡中的一個重要節點。

聯邦快遞創始人施偉德(Frederick.W.Smith)此前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曾透露,公司在中國最大一塊業務是國際快遞,同時也有少部分國內快遞業務,其比較重要的業務領域集中在工業、醫療保健、生命科學及航空航天等行業。

彼時施偉德對中國政府承諾將進一步放寬快遞業的市場準入有很高的期待,並認為這是聯邦快遞在中國市場獲得進一步發展的機遇。也是其連續大手筆在華投資的主要動力。

但華為事件之後對於聯邦快遞在中國的影響究竟如何尚難預料,但就此涉及到的關於外資快遞企業在華經營中的一系列敏感問題顯然將使得監管機構以及本土企業更為清醒。

“華為這樣一家中國信息技術的領軍企業,在海外遞送貨物也只能選擇美國企業,這也從另一個側面體現出本土快遞企業在海外業務上的短板。”前述從事貨運代理行業的人士表示。

正如馬軍勝所說,“衷心希望國外企業嚴格遵守中國快遞業法規,依法經營,加強服務質量管控和運營管理,合規地提供快遞服務郵政通信安全和經濟安全。”

一方麵包括聯邦快遞在內的外資快遞企業在華所看重的高附加值市場中,涉及到中資企業的業務都可能被重新審視,另一方面也使本土企業看到機會,在國際業務方面加大投入,建立自己的全球性網絡,從而讓中國企業有更多機會選擇本土公司來服務全球業務的擴展需求。

責任編輯:黃興利 主編:寒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