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臨沂蝶變:逛遍所有的門市,不吃不喝也需要48天

資料圖

“興辦一處市場,帶動一批產業,搞活一方經濟,致富一方百姓”,作為最具中國特色的商業流通業態,全國各地都在爭辦各類專業批發市場。如今,在中國的經濟版圖上形成“南有義烏,北有臨沂”的格局,山東臨沂商城年交易額超過4550億元,價格指數在國家級平台正式發布,成為全國市場的“風向標”和“晴雨表”。臨沂商城之大,令人眩目,民營企業之多,令人驚歎,如果在每個店鋪停留1分鐘,逛遍所有的門市,不吃不喝也需要48天;臨沂商城之全,令人咂舌,這裡“只有想不到,沒有買不到”,在“汽摩配件城”轉一圈,自己買來配件就能組裝成汽車。

不沿邊、不靠海、不是區域中心、曾是全國18個連片貧困地區之一的革命老區,緣何能在40年的時間裡把市場做得風生水起?一座規模如此巨大的現代化國際商城,為何在八百裡沂蒙異峰凸起?臨沂商城擁有專業批發市場134個,為何建一處興一處,創造出我國市場建設史上的奇跡?金秋時節,記者踏訪這片“家家有紅嫂,村村有烈士”的紅色熱土,試圖解開臨沂之問。

商城如何在創新中蝶變?

國慶節期間,與共和國同齡的山東臨沂商城“商一代”蘭華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曹繼廉沒有“休假模式”,他奔波在蘭華家具、汽車用品批發市場,與生產廠商切磋如何用網絡直播替代傳統的導購模式,“品質必須過關,如果自己做甩手掌櫃,那你就等著關門吧!”刷抖音、玩直播,這位微信名為“正當年”的老人有點“潮”,滿腦子新奇點子,“我們建成了江北最大的進口商品城,把‘洋貨’運進來,再把臨沂產的板材、五金製品運出去,這一段時間又組織了20多個貨櫃運往歐洲”。

走進蘭華集團齊魯E谷電商產業園,一股“互聯網+”氣息撲面而來。18個直播間裡的主播,基本覆蓋了國內最火的直播平台。“要想在未來商業激烈競爭中不掉隊,就必須將傳統專業批發市場轉向‘垂直商城’發展,這樣才能提升市場價值。不過,在電商世界裡,遊戲規則更新換代很快,只有不斷學習才能立於不敗。”曹繼廉老人謙遜地說。

這幾天,“商二代”新明輝安全科技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李輝,則飛往萬裡之遙的沙特。在剛剛開業的吉達中國臨沂商城,忙著籌建辦事處、建海外倉的李輝顯得異常興奮:“臨沂是勞保防護用品市場的處女地,商機很多。”李輝向記者道出自己成功的秘訣:“不斷創新顛覆成就了新明輝。”2003年,李輝接過父親的傳統貿易經營門市,並把原名‘明輝’前加上一個‘新’字,意思是要用新思路、新方法,開辟新天地。2014年,新明輝全部管道業務轉入網上商城銷售平台,實現了選型指導、產品對比、線上下單和線上支付的便捷採購。在新明輝交易數據平台上,一幅五顏六色的中國地圖展現在記者面前。顏色越深,交易量越大。這背後靠的是李輝自主研發的38套系統,目前,新明輝已擁有33項軟體著作權。

一個把負債380萬元的窮村,以電商為引擎發展為擁有固定資產近40億元、年上繳稅金近億元的商貿重地;另一個依托首創的線上線下“雙平台O2O”經營模式,把父親手中年銷售額6萬元的店鋪,快速膨脹為年交易額逾15億元、國內規模最大的工業安全產品綜合供應商,以曹繼廉、李輝為代表的兩代臨商,積極求變,蹚出了傳統市場融合電子商務發展的臨沂商城模式。

“沂蒙精神”如何在商城發展中閃光?

“是沂蒙精神孕育了臨沂商人。革命戰爭年代,沂蒙人身上那種迎難而上、吃苦耐勞的乾勁,成為在商場攻堅克難的精神動能。”

當年在紡織品商場裡擺攤,後來創辦臨沂市第一家專業批發市場的山東蘭田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士嶺感慨道。

1981年,憨厚樸實的沂蒙漢子宋連勝“洗腳進城”,靠借來的500元錢在臨沂西郊汽車總站附近推著板車擺路邊攤賣墨水,成為臨沂商城第一批商戶。為了進貨,宋連勝常常背著一摞煎餅,坐17個小時的長途車一路顛簸到上海。伴隨臨沂市場更新改造,宋連勝的生意越發紅火起來。1993年,臨沂商城建起了文體市場,宋連勝租下了一個小店面。一次,一位外省客商來採購教育用品,裝好車後才發現隨身的3萬元貨款不翼而飛。宋連勝二話沒說,不僅讓客商先拉貨,還給了他3000元作路費,這種情同手足的合作關係一直延續至今。2001年,宋連勝創建天匯經貿有限公司,並創立了“連勝”品牌體育用品。臨沂人重義輕利的美名不脛而走。如今,“連勝”品牌已打入國際市場,銷售總額突破億元。

“臨沂人不欺生、開放包容,這裡是我的第二故鄉。”從毛頭小夥到兩鬢微霜的中年,來臨沂30多年的陳文彪把家鄉的親朋好友招來發展,“在這裡,市場為黨員業戶發放‘共產黨員經營戶’標識牌,向社會公開承諾做誠信經營的表率,黨旗紅市場旺。現在我們一家都入了黨,做‘沂蒙紅商’是我此生最引以為傲的榮譽。”2002年,陳文彪被評為“臨沂市勞動模範”,隨後,在勞動模範免費體檢中,陳文彪被查出肝癌。在臨沂各方的積極救助下,他的病情得以控制,“是臨沂人給了我新的生命”。

目前,臨沂商城吸引了江、浙、皖、閩、粵、贛等外地客商長期在此經商,外地商會達17家,僅浙商就有10萬人。他們一方面為臨沂市場的繁榮增添了活力,同時也給民營企業發展注入了活水,經營帶來新穎的觀念。

物流如何大顯神通?

隨著臨沂商城的快速推進,臨沂物流業從配貨站發展起步,形成了龐大的物流體系,通達全國所有港口和口岸,實現了國內全覆蓋。蘭田集團參與投資組建的金蘭現代物流基地是臨沂市最大的物流基地之一,覆蓋全國2000多個縣級以上網點,物流總額600億元。“在臨沂,商城和物流,猶如雞和蛋。究竟是先有市場還是先有物流,始終是個解不開的謎,但可以肯定的是,商貿支撐物流、物流托起商貿。”王士嶺說。

記者在金蘭現代物流基地現場看到,一輛從宿遷給臨沂商城運送服裝的貨車,卸下貨物後很快就把泰安的家具、濟寧的火腿腸、河北的布鞋裝滿發往福州的專線車。貨主告訴記者,在其他地方,起碼要3天才能配滿這車貨。這位貨主曾做過測算,一批貨從廣州直接發往蘭州,運費需要3600元;而同樣一批貨,若從廣州先發往臨沂,再轉發蘭州,卻只需2700元,比直接發貨價還要低30%。

金蘭現代物流總經理李宗青告訴記者,物流周轉快得益於貨源充足,配貨速度快,車輛在停車場內一般一天之內肯定能找到貨源,貨物運輸基本可實現零庫存,當天配貨、當天發貨。貨物周轉速度快,壓縮了等貨、裝卸、倉儲等成本,降低了物流配送價格。如今,以智能化、資訊化為代表的智慧型物流大規模應用在臨沂商場已經成為現實,傳統物流實現向現代物流的轉型更新。在金蘭物流資訊中心魯南交通物流資訊平台大螢幕上,不斷滾動著一條條車貨資訊,在離資訊中心不遠的一家物流公司裡,劉應正在用手機資訊系統查看同樣的資訊,“以前我們跟沒頭的蒼蠅一樣誤打誤撞找貨源,現在搭上了物流智能化的快車,實現‘車找貨,貨找車’,至少增加了近三成的業務量”。而對於貨運車隊的負責人張軍旗來說,資訊化技術的“千里眼”“順風耳”也讓物流效率進一步提高,“發往棗莊的一車貨,在出發之前我就通過資訊平台聯繫到了棗莊發臨沂的一批建材,這樣我們的司機到棗莊卸完貨後,接著又能裝滿貨返回臨沂,滿車去滿車回,大大提升了物流效率,節省了成本”。目前,依靠金蘭物流園區手機APP客戶端、電腦客戶端同步運行,金蘭物流園區內的互聯網交易已達到96%。

近年來,臨沂至俄羅斯莫斯科、至德國漢堡、至巴基斯坦瓜達爾、至烏茲別克塔什乾等國際貨物班列的開行,構建了臨沂貨物國際運輸鐵路物流新通道,為臨沂商城商品直達國際市場開辟了綠色通道。

“看得見的手”如何發揮作用?

臨沂是國家級“集中連片扶貧地區”,貧困人口一度佔山東的六分之一。上世紀80年代初,改革浪潮催醒了沉睡的沂蒙山。臨沂的第一代市場——路邊攤大集,在熙熙攘攘的叫賣聲中成勢了。“與其堵死,不如搞活。”1986年,臨沂確定了“政府長官、多家投資、各方共建、工商管理”的市場建設指導思想,10月份,政府和水田居委會共同出資興建的臨沂紡織品批發市場建成營業,成為山東省第一家專業批發市場。周圍村居都坐不住了,西關、前園、宋王莊等5個居委會紛紛把建市場看作促進經濟發展的出路,掀起了民間辦市場的高潮,專業批發市場形成集群發展的態勢。

自2000年起,臨沂專門編制《中國臨沂商貿城總體規劃》,推進傳統批發市場更新換代,確定31平方公里的現代商貿城核心區,投資150億元興建了汽摩配城、家電廚衛城等高標準商貿物流城。同時將所有大棚市場改造為經營大廳或門市。2015年9月份,臨沂市政府設立了3億元的臨沂商城發展專項資金,對國際貿易、電子商務、物流業、市場改造、會展經濟、人才培育等予以重點扶持。目前,70%以上的商戶開展了電子商務。面對當前商城國際化的挑戰,2017年,市政府再追加3億元臨沂商城發展專項資金和5億元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發展基金,為臨沂商城加快邁向國際化提供資金保障,組建了臨沂商城控股集團,示範建設了巴基斯坦瓜達爾臨沂商城。用董事長王東的話說,他的角色就是“赴外‘蹚地雷’的,為臨商‘買全球,賣全球’、登上國際貿易舞台探路”。

“商貿興則臨沂興,臨沂把培育大市場、構建大流通作為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重要舉措,創造出臨沂獨特的發展模式,在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產生了重要影響,臨沂商城和沂蒙精神一道,成為臨沂走向全國和世界的魅力名片。”臨沂市委書記王玉君說。

記者在採訪中,臨沂之問,一路追問,回答者有南方的、有北方的,有“商一代”、有“商二代”,視角各有不同,但談到政府發揮的積極作用,卻都是一致的。

在臨沂市長孟慶斌看來,臨沂的市場建一處活一處,一條最重要的經驗,就是在市場處於發育階段時,政府主動進行制度創新,大膽進行體制改革;當市場成長起來後,政府及時發揮職能作用,糾正“市場失靈”,創造刺激因素,讓市場有效運轉,使“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各展所長,相得益彰。

如今,臨沂已經實現由轉運站型向產銷型轉變,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拉動作用達到30%以上。緊靠臨沂國際商貿城的蘭山區義堂鎮,吸引板材企業4300余家,40萬外來人口,產量佔全國的五分之一以上,擁有國內最完整木業產業鏈條,能把一棵樹從樹根到樹皮全部“吃乾榨盡”。河東區對五金市場分三期進行了改造提升,成為一個現代化、集群化、專業化的現代五金交易市場,帶動了周邊20多個五金生產專業村,並吸引全國860多家大型企業進駐市場做總經銷、總代理,產品輻射全國各地及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成交額超過百億元。眼下,臨沂正啟動第六代市場建設,運用物聯網、雲計算、移動商務和電子商務等新興科技手段對傳統商城進行數字化、智能化嵌入和複合,打造6.0智慧商城。

商貿通五洲,大美新臨沂。昔日的“四塞之崮、舟車不通、土貨不出、外貨不入”的閉塞之地,成功實現了以商貿物流業為龍頭帶動區域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美麗蝶變。民營企業的發展更是在這片紅土地上風生水起。

(經濟日報 記者:鄭波 管斌 王金虎 責編:武亞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