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大戰當前,請給他們一個溫暖、堅實的後方!

四年前,有網友講了一個“醫者仁心”故事。

他的朋友得了視網膜脫落加白內障,需要做眼睛手術,可朋友經濟困難拿不出錢,患者的主治醫生陶醫生了解情況後,自己掏錢加找慈善機構協助,幫患者節省了三萬元的治療費用。

還是一位艾滋病患者

網友曬出了和陶醫生的對話,陶醫生說:“總不能眼睜睜看著他瞎”。患者想省錢隻治一個眼睛,陶醫生卻說,自己願意幫他治兩個眼睛。

在陶醫生的幫助下,患者術後第二天就看見了手機螢幕的文字。

後來有媒體採訪陶醫生,大家才知道原來他自掏腰包救治的是一位艾滋病患者。他說:“從專業角度說,艾滋病並不可怕。出於醫生的責任感,我很願意為這部分人群提供醫療服務。”

來源:醫學界

然而當年發帖的網友沒有想到,他筆下的這位隨和又善良的陶醫生,竟然成為了近日一起傷醫案的受害者。

他仁心仁術,卻可能無法再舉起手術刀

1月20日,有新聞報導,北京某醫院裡三名醫務工作者和一名市民被砍傷。

其中受傷最嚴重的就是眼科主治醫生陶某,他的後腦杓、胳膊多處被砍傷。

陶醫生一位師妹回憶,以前他對兔毛過敏,可為了帶新人做科研,他一次一次忍著癢給兔子做眼科手術,幫他們修改論文,鼓勵他們度過艱難的博士時期。在她心中,陶醫生就是像燈塔一樣在照亮著師弟師妹的前路。

他還曾經在微博上貼出一則來自患者的感謝——患者恢復健康,對他來說就是最大的“治愈”。

不僅待人好、有責任心,陶醫生的業務水準也是首屈一指。

他是北大醫科高材生,39歲已是博士生導師,朝陽醫院眼科主治醫師,98篇SCI,其中55篇是第一作者/通訊者,中國眼科未來的中流砥柱。

可如今,陶醫生手被嚴重砍傷,這意味著,他以後很可能無法再拿手術刀了。

陶醫生住院以後,他的同事主動接棒他的工作,對千里迢迢趕來的患者說:“我來給你們看病,都盡力看。”

醫者仁心,但不是每一個人感受得到這份心。

悲憤中,他們仍義無反顧衝到一線

上一次民航醫院發生傷醫事件,醫護工作者們有悲傷哀悼的,有人憤怒聲討。

不到一個月,悲劇再次發生,他們同樣是悲憤交加,卻來不及整理情緒,便又匆匆忙忙投入工作中。

新型肺炎步步緊迫,他們沒有時間自傷和憤怒,必須要和病魔搶時間。

每次非常時期, 衝在一線的總是醫護人員,但最容易被誤解也是他們,因為慌張惶恐的病人,最容易把焦慮轉嫁到他們身上。

《急診室醫生》裡就有一段劇情,醫生江曉琪接診兩位從非洲回來的發熱病人後,疑似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於是提出關閉急診室的建議。

廣播音剛落,整個急診室就陷入大亂。有人吵鬧著要醫生護士給個不能出去的理由。更有人在防護欄按好之後,拚命想要衝出醫院去。

病患們突然被隔離,被衝進來穿著全套防護設備的防疫人員逐一監測,一切發生得太過突然。

大部分人難以接受,會用各種理由和借口想要逃出去。

但比這些被突如其來的災難砸到頭上的病患或家屬更無助且無處可逃的,是那些一線醫護人員。

從被隔離到宣布死亡只有短短幾小時,見證這一幕的護士們心理壓力無比巨大。

但就像江曉琪說的,即便死在這裡的是他們四個中的任意一個,都只能和那位不幸的病人一樣,屍體被草草包起來拉出去燒了。這樣才是對所有人負責的做法。

TVB的《白色強人》裡也有一段“封鎖急診室”的劇情。

劇裡,負責照顧患者的蘇怡醫生,出現了咳嗽發燒症狀,疑似受病毒感染。據說這段劇情是在向“抗非戰爭女英雄”謝婉雯醫生致敬。

2003年3月,香港屯門醫院胸肺科醫生謝婉雯,丈夫剛因血癌離世不久,然而疫情很快來襲,謝醫生忍著悲痛,自願申請從內科病房轉到沙士病房工作。

在為重症病人插喉時,謝醫生疑似沾到飛沫受到感染,兩個月後因病殉職。

傳染病帶給每個人的恐懼是一樣的,醫護人員和普通人一樣怕死。可是職業天性卻讓他們不能後退。

“非典戰神”鍾南山院士,十多年前曾說“把重病患者都送到我這裡來”,今年已經84歲高齡。他一邊建議大家盡量不要進入武漢,一邊又擠上了開往武漢的高鐵。

他們心裡沒有恐懼嗎?有。但是他們不能後退。

我們心裡沒有恐懼嗎?更有。但請不要將恐懼釀成怒火,轉嫁到這些醫護人員身上。

他們是大眾跟病毒之間的唯一屏障,請不要讓他們正面跟病毒搏鬥的同時,還得留心來自背後的刀子。

E姐結語

從社交媒體上眾多專業人士的科普中,我們知道了陶醫生的“了不起”,說他是中國眼科未來的中流砥柱,並不過分。

從眾多患者、陶醫生的同學、同事那裡,我們知道他仁心仁術,謙謙君子。曾經為艾滋病患者主持手術,曾經墊資幫助貧困患者完成手術,對身邊的人溫文爾雅,對師弟師妹熱心幫助……從醫術到品德,都令人稱頌。

一場低級荒謬的事故,幾乎把一切都毀掉了。

他還有一千多個預約號,那隻流血的手本該是無數家庭關於“光明”的希望,現在卻可能再也拿不起手術刀。

眼科的“中流砥柱”,也許就要這樣告別手術生涯……

他是個天才,更是個好人。但我覺得在這個事件裡, 社會真正應該討論的並不是陶醫生有多好。

如果今天坐在那裡的換了一個人,凶手的目標不是道德無暇、光芒耀眼的陶醫生,而是個醫術平凡,態度一般,甚至對患者很有些“不耐煩”的普通醫生,我們會如何反應?

《情深深雨濛濛》裡,對杜飛和如萍不耐煩的醫生

傷醫,並不是第一次發生。我認為真正令人心寒的是,從前的傷醫事件中,還有杠精冒出來說,“傷醫是不對,可一個巴掌拍不響……”。

這是個多可怕的邏輯,面對近似恐怖襲擊的無差別傷害,不首先珍重生命的價值,而是從個案中一絲一絲去挑出傷醫的“合理性”。

什麽職業經得起這樣去挑剔?沒有,也不可能有。

因此正如我們從前討論過的那樣,我認為現實環境中,醫生這個群體在道德上受到過分苛責。

面對無數未知的疾病、生命的終極奧秘,現代醫學仍然只是一件粗糙如同石斧的工具。醫生無法用它戰勝所有病痛,只能是摸索著尋找更有效的治療方式。

我們在談論“保護醫生”的時候,說的是保護那些醫術平凡卻始終堅持工作的人,是保護那些有脾氣會偷懶,有時出現失誤但保持了職業道德底線的人,說的是整個行業中無數“不完美”的個體,都應該得到普遍的尊重和制度化的保護。

而且,我一直覺得社會輿論對醫生這個群體缺少切實的善意。

所有人都有可能是“患者”,而只有那一部分人是醫生。

如果醫患之間始終在心理上涇渭分明,那本身就是一種對醫生的孤立。

如今防疫形式已然十分嚴峻,我們看完媒體報導的一線醫護人員“備戰”的新聞之後或許熱淚盈眶。但往往一轉眼,自己診療中只要有一點不順心,就開始猜疑、吵鬧甚至在朋友圈大談“一個巴掌拍不響”。

並不是這樣的,醫鬧徹頭徹尾沒有一點合理性可言,更何況揮刀傷害。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也好,面對日常的其它疾病也罷,醫生都是在為整個人類而戰鬥。你如果不能給與足夠的支持,至少不該在背後放冷箭。

有人覺得,只有那些光輝典型是“好醫生”。可事實上,無數醫護人員才構成這支面對疾病的“軍隊”最廣泛的肌體。

歸根到底,陶醫生所面臨的“大環境”和那些平日裡和患者起一般爭執的“普通醫生”是同一個。並不是因為有人傷害了陶醫生,所以砥柱崩塌了。而是因為太多的人從沒有把醫護人員當做“自己人”,讓他們在面臨巨大工作壓力甚至生命危險的同時,還要背臨太多冷言冷語、太多無法體量,社會的砥柱才搖搖欲墜。

大疫當前,我們能做的和要做的其實都不難:

請讓我們的軍隊放心去戰鬥,有一個溫暖的,至少是堅實的後方。

今天的深夜話題是:

你想對前線的醫生說?

來評論區說說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