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國家專家組成員胡必傑:有些藥不推薦用了,副作用大!

戰“疫”滿月在即,上海確診的328例患者中已有140人出院(包括4名兒童),治愈率超40%;不斷調整優化治療方案後的“上海診療規範”也將於近期公布……好消息讓人備受鼓舞,上海在抗擊疫情的戰鬥中積累了哪些治療經驗?

今天,海岸君對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成員、上海醫療救治專家組成員、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傑進行了專訪,並梳理了這10條關鍵信息

1

用藥不斷調整

經過近一個月與新冠病毒“過招”後,胡必傑說,這個新發傳染病沒有特效藥物,對病人的治療方案可用“摸索+總結”來概括。

早期使用過的抗艾滋病類的藥物洛匹那韋利托那韋片,有些患者會出現腹瀉等副作用,階段性總結顯示,其對抗病毒的臨床效果不明顯,目前已經不再推薦使用

廣譜抗病毒藥物阿比多爾有一些用處的丙種球蛋白沒有明顯效果,現也基本不推薦使用

2

激素有可能延長排毒期

據悉,早期曾對部分患者使用糖皮質激素,儘管是小劑量、短時期使用,但現在也盡量不用。臨床上發現,有些不用激素的病人,排毒期更短;用激素後,可能延長排毒時間。

新冠肺炎不同於以前的病毒性肺炎。以前,用激素後,熱度退下來,炎症吸收,各項指標也下來。但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用了激素後,肺部影像變化不明顯。胡必傑說,“要盡可能克制使用糖皮質激素的欲望,這也是這段時間摸索和總結得出的結論。”

現在還主張中西醫結合治療,比如因為盡量不再使用激素,又擔心使用西藥非甾體抗炎藥退燒可能會引起患者的白細胞進一步降低並影響抵抗力,所以部分病人正使用中藥退熱。

3

精細化管理

注射胸腺肽提升免疫力

胡必傑說,上海目前有能力對每個病人采取精細化管理。一人一策,對每個患者觀察、總結,隨時調整方案。除了關注常規治療疾病以外,非常關心免疫功能的保護,包括患者的情緒、飲食、睡眠管理。

很多去了武漢前線的醫生護士為了增強免疫力、預防感染,注射了胸腺肽。一些老年人得了新冠肺炎後,病情容易進展,所以也考慮皮下注射胸腺肽,對於提高免疫功能、阻止病情的重症化、縮短排毒時間,具有一定效果。

4

症狀表現不典型

避免轉為重症是難點

“降低危重症率和病死率,提升治愈率”,是救治總目標。

新冠肺炎症狀表現並不很典型,目前,避免輕、中症病人發展為重症和危重症病人是治療的難點。早期識別可能會轉向重症的病人,積極采取乾預措施,避免變成重症病人甚至危重症是治療的關鍵。

“目前,我不敢說上海的危重症比例在全國處於什麽水準,但我想強調,上海發病的老年人數量較多,這類患者容易轉為重症,因為他們本身有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礎性疾病。而且,新冠肺炎患者病情變化有時會很突然,絕對不放鬆對輕症患者的觀察治療。”胡必傑說,早期乾預,包括腸道、髒器等各項指標的密切觀察,積極維護免疫功能,及時乾預,避免向重症或危重症發展。

5

有重症患者好轉出院

上海市委、市政府相當重視,抽調了各大醫療機構的精兵強將,還組成了危重症救治專家組,參與每一個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治療。目前,針對危重症患者,會進行氣管插管,使用呼吸機,有時候還會用ECMO(人工肺)治療,團隊目前已經開展過多例ECMO治療。已經有人撤機,情況趨好,也有的重症患者經過有效治療後出院了。“這給了我們很多的信心,但我們面臨的挑戰也是巨大的。”胡必傑說。

6

發病隱匿 傳播性強

我們對它的認識還在探索階段

“我們對病毒的認識其實還在探索階段。從目前的病例來看,它的傳播性非常強,非常容易導致家庭聚集性發病。”胡必傑說,這點與人們所熟悉的流感病毒不同,一些人對不同的流感病毒還是存在一定抵抗力的,但新冠肺炎是新發傳染病,人群對新冠病毒普遍易感。

這個病毒也相當“狡猾”,它的發病很隱匿,不像SARS、人感染H7N9禽流感,通常病初就有高熱,比較容易發現。新冠病毒感染後,有不少無症狀感染者,或者症狀不典型。正是因此,導致了它的超強傳染性。

在傳播途徑上,目前已知的是飛沫和接觸傳播為主。前陣子熱烈討論過的糞口、氣溶膠傳播,雖然還不能明確,但不是常見傳播途徑,暫時也沒有確切的案例。

7

視頻查房3小時

不盲目用抗生素

胡必傑作為上海專家組的成員,每天8點多開始視頻查房和多學科會診,每個重症、危重症患者都要仔仔細細過一遍,一般需要3個小時左右,包括肺功能、電解質、凝血機制、感染問題等。

“我的重點是對感染方面的診斷、治療和預防,包括病毒的感染和繼發的細菌真菌感染,爭取在病情快速變化的第一時間給予乾預用藥。”他舉例說,比如細菌培養,按照常規流程,一般需要3天時間,才能知道到底是什麽細菌。但這期間患者如果病情進展怎麽辦?“最終鑒定結果出來之前,通常培養過夜後,盡快把細菌在培養平板上生長的菌落照片發給我,根據形態、數量可以大致判斷這可能是個什麽菌種,是致病的感染菌還是定植菌或汙染菌。”

提前一天用對適合的抗生素,可以有針對性地治療,而不是盲目選擇抗生素。有一次,胡必傑發現一個疑似導管性敗血症的患者,其平板上培養的小菌落看起來很像葡萄球菌,跟大家說了,提前使用了抗生素,第二天正式檢驗結果出來,果然如此。

8

嚴格評估出院病人

不合格也要“退貨”

每天,醫療專家組還要對每個即將出院的病人進行全面回顧,評判患者是否已經達到了出院標準,結合核酸檢測、呼吸道症狀、炎症標誌物、CT影像資料等。如果核酸陰性,但患者的肺部沒有明顯的吸收好轉,那就還要再等等出院。迄今為止也臨時“退貨”了幾個病人,讓他們延期出院。

胡必傑還透露了一個小故事,前兩天有個出院一周多的患者跑來門診說,他做了十幾個俯臥撐,覺得胸悶,是不是毛病複發了?醫生給他做了CT,顯示肺部沒有活動性炎症,打消了他的疑慮,也說明之前出院標準把握很正確。新冠肺炎的肺部病灶完全吸收需要一個過程,可能2周,也可能4周或更長

9

下周將推“上海診療方案”

胡必傑透露,隨著對疾病的認識加深,治療方案肯定是不斷調整和完善的。這幾天不斷開會討論,最快下周將推出上海版的診療方案,總結近一個月以來上海的救治經驗,可以說是“診療規範”,也可以說是“專家共識”,也給其他省市一個參考,助力全國抗疫。

10

關注醫院感控和快速檢測產品

戰“疫”至今,胡必傑的微信多了六七十個工作群,除救治群外,還有不少醫院感控工作群。他強調,感控方面的工作還要繼續強化,優化流程,一定要避免院內感染和醫務人員感染。

另一個他關心的問題是,核酸檢測費時費力,全面普查暫時無法實現。胡必傑說,大家都在思考,希望推出一種簡易、快速的新冠病毒檢測產品,更方便給到醫療機構使用,類似做流感的鼻咽拭子;或者能供普通人尤其是正在接受隔離醫學觀察的人員使用。初篩後可立即分類管理,合理處置,即不遺漏感染尤其是輕症或隱性感染,也可避免不必要的隔離造成資源浪費,這將進一步提升疫情防控能級。

胡必傑簡歷

◌ 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

◌ 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感染病科主任/醫院感染管理科主任

◌ 中華預防醫學會醫院感染控制學分會第三/四屆主任委員

◌ 中華醫學會細菌感染與耐藥防治分會副主任委員

◌ 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常委

◌ 中國醫院協會抗菌藥物合理應用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 中國醫院協會醫院感染管理專委會副主任委員

◌ 中國醫藥教育協會感染疾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 中國防癆協會標準化專業分會常委

◌ 國家衛健委醫院管理研究所細菌真菌感染診治培訓基地主任

◌ 國家醫院感染管理專業質控中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

◌ 上海市院內感染質控中心主任

◌ 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副所長兼肺部感染研究室主任

◌ 上海市醫院協會醫院感染管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 上海市抗菌藥物臨床應用與管理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 《中華臨床感染學雜誌》副主編

◌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誌》副主編

◌ 《中國感染控制雜誌》副主編

來源:金海岸工作室,作者:左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