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情緒不好?其實是你的身體病了

春光微吐,萬物復甦;

探秘古人智慧,探尋情志養生奧秘。

「所以任物者謂之心,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志,因志而存變謂之思,因思而遠慕謂之慮,因慮而處物謂之智」(《靈樞·本神》)。這是中醫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對心理活動發生及其過程不同階段最為經典而確切的表述。

《內經》作者在此處十分明確地表述了以下事實:

(1)人類發生心理活動的臟器是「心」,這是從醫學的角度對「心之官則思」(《孟子·告子上》的詮釋,因為「思」字的寫形為上下結構,下「心」上「田」(田字為「囟」的規整寫形,不讀 tián。甲骨文中的「囟」音 義同「思」),就從音、義、形三者確定了中國人「心腦共主思維」的理念。

(2)任何一種心理活動都不是無端發生的,總是在人體接受某種外界事物的刺激作用下發生,此即「所以任物」之意。

(3)心理活動的過程比較複雜,這一複雜過程可分解為五個階段:

①志,是指人對外界事物刺激人體信號的儲存和記憶(即「意之所存謂之志」)。嬰兒的生命歷程很短,「記憶」「儲存」的相關資訊極少,因而其心理活動必然是極為單純的。因此一切複雜的心理活動是以記憶、儲存大量資訊為基本材料的。

②意,包括意識、意志(意志,即態度、志趣、志向,與上述「志意」 的內涵絕然不同)和對以往記憶和儲存資訊的回顧、檢索、選取、提取和利用,故曰「心有所憶謂之意」。

③思。「思」和「慮」是心理活動過程的兩個環節,是對上述經過回顧、 檢索、選擇之後所提取的、可利用的相關資訊進行分析、比較、剖解、判斷,以及對相關資訊的整合及思辨等心理活動過程,此即所謂「因志而存變 謂之思」之意。更精細點言之,即對儲存、記憶中的原始資訊進行加工、整合,使其被啟動並轉變為思辨後新理念的心理過程,《內經》用「存變」文 詞予以表達。

④慮,是指人在接受新的外界事物刺激的作用下,將這些新感 知的資訊與原來儲存、記憶的資訊進行聯繫、比較、判斷時,必須 運用由近及遠、由表及裡、由此及彼、從現象到本質的去粗取精、 去偽存真的「加工」處理和廣泛聯想,故曰「因思而遠慕謂之慮」。

⑤智,是心理活動的最佳終端,是思維過程的結果,也是對思 維過程和思維結果要求的最高評價標準。

何出此言?因為要達到「智」的結果,一是要求採集的思維材 料必須是真實的,二是要求在心理活動中的思維過程是嚴謹、縝密的,三是要求分析、判斷所產生的結論必須是準確的,四是針對引 發人體發生心理活動的外界事物的處理方法和手段必須切合實際而 恰當,五是要求經過「處物」所收到的效果必須是最優的。這就是 「因慮而處物謂之智」(尤其是用「智」予以表達)符合經旨而又切合實際的詮釋,這也是《內經》作者用「智」概括心理活動全過程 及發生效應的真正目的和良苦用心。

這是《內經》對心理活動過程各個環節最經典的表達。在兩千年後的現代心理學者看來,《內經》 的這一認識仍然是科學的、合理的、符合人類心理活動實際過程的。

人類心理活動是內在的、不可直覺的,其過程也是相當複雜的, 人類心理活動無法像體溫、血壓、呼吸和脈搏那樣可以直覺,不可能有精確的量化指標予以評價。

正因為如此,《內經》作者才將其用 「(陰陽)不測謂之神」予以概括。 人類複雜的心理活動可以通過多種方式表達於外,古代及今世 都是憑藉這些表現於外的徵象,運用「司外揣內」(《靈樞·外揣》)「見微(細小的表象)知著」(複雜的)「以表知裡」(《素問·陰陽 應象大論》)的思維,經過「形而上者謂之道」的理性認識而求證的。

情緒(《內經》稱為五志,後世稱為情志、情感、七情)是心理 活動最突出、最常見、最重要的表達方式,因此對情緒的研究就成 為《內經》研究心理活動最重要的途徑。

《內經》在「人有五臟(陰陽之氣作用下)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觀念的指導下,認為情志活動的發生,是人類在受到外界事物的刺激之後,或者在人體自身生理、病理反應的作用下,「精神」「魂魄」「志意」對人的整體和臟腑功能活動予以調控,五臟及其所藏精氣進行重新分配,不同性質的外界事物刺激,五臟及其所藏精氣的活動規律、分布狀態有所不同,於是就會以五臟中某一臟為主完成相應的心理活動過程,然後以不同的情緒發生並表現於外,臨床心理醫生就是通過患者不同的情緒波動及其程度,結合其他相關的臨床表現,對發生於不同內臟、不同類型的心理活動做出診斷的。

可見,情緒活動是在人體某種外界事物作用下(即「所以任物」)以五臟及其所藏精氣為基礎發生的。情緒失常不但是心理活動的重要表達方式, 而且其負反饋作用是損傷相關內臟及五臟所藏精氣而成為重要的致病因素, 這就是《內經》將異常情緒活動視為病因理論的發生背景和理論基礎。 情緒活動雖然是心理活動的表現之一,是複雜心理活動過程中向外釋放 方式中的一種類型,但是心理活動所釋放出的情緒,無論是良性的或者不良 的,都會反向作用於發生心理活動的內臟(即心和其他相關內臟)。

在一情況下,良性的情緒如愉悅、輕鬆的情緒,會對人的心理活動及發 生這樣心理活動的內臟產生正向調節,不但可以解除或者緩解諸如 憂愁、抑鬱、悲哀、悔恨、惱怒、煩躁、焦慮、恐懼等不良的情緒,還能對產生這些不良情緒的相關內臟功能產生良性的正向調節。

反之,不良心理狀態下所釋放的上述不良情緒,就可能對人的心理活 動及發生這些不良情緒的內臟產生負面影響,使原本就處於不良狀 態下的心理活動呈負向加劇,原本不良的情緒更加惡化,這些內容 前已詳述,此處不贅。

給大家推薦《黃帝內經》二十論,點擊閱讀原文或掃碼可直接購買

內容推薦

本書首先對《黃帝內經》成編之前的先秦諸子文化、《呂氏春秋》、《淮南子》、《春秋繁露》、《史記 扁鵲倉公列傳》,以及西漢文化等與生命科學相關的資料進行梳理和解讀,探究它們對《黃帝內經》理論構建的影響。之後對「《黃帝內經》講了些什麼」,梳理相關內容。最後探討學習《黃帝內經》的方法和意義。

END

版權聲明

本文部分文字摘自《黃帝內經》二十論,由中醫出版整理髮表。轉載時請註明出處。封面圖片來自攝圖網正版圖片庫。-0423,歡迎投稿嘮嗑。

● 中醫望目之精髓

● 中醫學生必背經典口袋書,全是回憶!打開淚目!

覺得不錯請點好看!

點閱讀原文,一鍵下單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