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什麼你用「完帶湯」卻治不好白帶?老劉帶你一探究竟!

大家好,我是中醫劉醫生

導讀:你的「完帶湯」和傅青主的「完帶湯」是一樣的嗎?

1、傅青主完帶湯方義淺見

傅青主認為「帶下俱是濕證,而以帶名者,乃帶脈不能約束而有此病」。

《傅青主女科》之完帶湯,為土炒白朮一兩,炒山藥一兩,人蔘二錢,酒炒白芍五錢,酒炒車前子三錢,製蒼朮三錢,甘草一錢,陳皮五分,黑芥穗五分,柴胡六分,謂用「水煎服,二劑輕,四劑止,六劑則白帶全愈。」

接著說:「此方脾、胃、肝三經同治之法,寓補於散之中,寄消於升之內,開提肝木之氣則肝血不燥,何至下克脾土,補益脾土之元則脾氣不濕,何難分消水氣。

至於補脾而兼以補胃者,由裡以及表也,脾非胃氣之強則脾之弱不能旺,是補胃正所以補脾耳。」

方中白朮、山藥、人蔘、甘草補益脾氣,二術健脾燥濕,白芍、柴胡、陳皮舒肝解鬱,理氣開提,車前子利水除濕,黑芥穗入血分,祛風滲濕。

如此方解,看似簡明,然後人用之,實未得傅氏心法。

觀目前臨床運用本方,10味葯中,用量重者不過10克(三錢)上下,用量輕者總在6克(二錢)上下,只根據病情以加減藥味,往往忽視原方藥量輕重懸殊的特點,因而取效不顯,反責傅氏「四劑止,六劑則白帶全愈」為言過其實。

淺見以為完帶湯中藥品用量的比例是取效的關鍵。

白朮、山藥各一兩,共約60克,陳皮、芥穗各五分、柴胡六分,合約5克。

可見健脾除濕藥量須高過理氣開提藥量20倍,才合傅氏「大補脾胃之氣,稍佐以舒肝之品,使風木不閉塞於地中,則地氣自升騰於天上,脾氣健而濕氣消,自無白帶之患矣」的要義。

補脾胃之氣而曰「大」,大即量大而任重,白朮與山藥是也;佐以舒肝之品而曰「稍」,稍者,略微也,略微舒發肝氣,柴胡、黑芥、陳皮是也。

在大補的基礎上微予升提,始得脾氣健、濕氣消,病症完而帶下斷。其餘五味,則分別為臣、使之用,與君葯相輔相成。

我治帶下證慣用完帶湯,視其兼黃、兼赤而化裁之,並遵循傅氏用藥分量的比例,投多獲效。

2、治帶組葯經驗談

傅青主說:「帶下俱是濕證」,從廣義上講是指因患處濕潤而非乾性疾病。

產生帶下病的主要原因,有脾虛肝鬱、濕熱下注;或感染濕毒,陰內糜爛;間或有下元虧損,帶脈約束無力所致。

歷代醫家有白帶、A片、赤帶、青帶、黑帶、錦絲帶等名稱。然據臨床觀察,以白帶、A片、赤帶為常見。

白帶,因於脾虛者則量較多,伴有神疲、體惰、便溏等症;因於肝鬱者則帶下時多時少,並見胸悶、噯氣或頭昏目眩。

A片,多為濕鬱化熱,傷及任脈,質稠粘而其氣腥臭。

赤帶,多由於濕熱留戀,蝕傷陰絡而血滲濕中,前賢均各有方治。

我學淺識少,每遇兼夾之證如黃、白齊下,或赤、白相雜,若合兩方治一混雜之證,則嫌葯多而不專精,若執一方加味,則難免偏頗或不切貼病情。

因設想選編三兩味葯為一組,專對某一病因病機,發揮其各自的藥力,協同進取,亦可根據理法需要,合陣列成一方,或以一組加入某方,對病證單純者則用一組獨當一面。可分,可合,隨心所欲,如「積木成形」,玩弄在我。


下面詳細介紹治帶組葯。

1益脾組

白朮、山藥、扁豆,益脾氣則濕自除,適用於白帶清稀無臭,連綿下行不止,如慢性陰道炎,脈緩弱,舌苔白者。

2清化組

黃柏、蒼朮、車前子、魚腥草,清濕熱則帶自盡,適用於黃白帶下,如慢性宮頸炎,氣腥質稠,或下部濕瘡,脈沉數,苔黃且膩者。

3祛黃組

茵陳、山梔、墓頭回,清肝膽則熱消鬱開,適用於A片膠粘、腥臭,如子宮頸炎、滴蟲性陰道炎,陰癢,尿黃,口苦,舌質較紅,苔黃,脈濡數者。

4斷紅組

蜀羊泉(白英)、茜草根、白芍、丹皮,寧肝絡則血不下滲,適用於帶下色紅而粘濁,或夾汙血、皮膜,小腹痛,如宮頸糜爛、子宮腫瘤,舌質紅,脈虛滑者。

5止癢組

龍膽草、炒黃柏、萆薢,治下焦濕熱(黴菌性陰道炎)之癢;地黃、玉竹、生首烏治久帶陰傷之癢;紫草、土茯苓治血熱毒盛之癢。

6束帶組

續斷、銀杏、芡實止白帶;椿根皮炭、黃芩炭、大黃炭、山梔炭止A片;烏賊骨、茜根炭、蒲黃炭止赤帶;山萸肉、補骨脂、蓮花須、煆龍骨、煆牡蠣之類止久帶,亦可通用。

以上所謂「組葯」,系個人臨證應用之一得,僅供參考。

好了,今天的中醫知識就講到這裡,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是中醫老劉,個人微信:macskf,有問必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