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水滸傳》中連家破人亡都能忍的林衝,因何事而爆發過

《水滸》裡的林衝是一個性格隱忍克制,並且有些懦弱的人。他在遭受平白冤屈,經歷家庭事業變故後,原本以認命態度接受了刺配滄州的結局。但是命運沒有因他屈服就此饒過,反倒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戰他的底線。

當他被在逼上梁山後,他也沒有痛快舒暢過,最後他以“火拚王倫”的方式來徹底告別“舊我”,讓自己在落草中開始人生新篇章。

風雪山神廟:林衝對人性的深深絕望

林衝本來是個小富即安的人。他的條件比大部分上梁山的人都優越:和睦小家,妻子溫柔漂亮又賢惠;工作不錯,八十萬禁軍教頭聽起來就自帶光環。他還有知心發小陸謙,可以經常與朋友們在三街六市閑逛,去京城最高級的餐館樊樓吃飯。總之他活得不錯,平常人擁有的東西他都有。如果生活之水就這樣不急不緩地流下去,他下一步人生規劃應該是和妻子生個孩子,自己的職位再提升一下。

可是“福兮禍所倚”,在水準如鏡的生活背後暗流洶湧。妻子的一次外出上香,遇到浮浪子弟高衙內的調戲。這件事一下子激起林衝生活中的萬千漣漪,禍事接踵而來,讓林衝頓時難以招架。

高衙內是自己頂頭上司高太尉的養子。林衝提起的拳頭只能隱忍地放下,他恨得牙根癢癢此時也只能成了個沒有血性的男人。但是他的息事寧人並沒有換來事情的得過且過。

好友陸謙為了自己的功名富貴對他落井下石,幫助上司陷害自己,林衝對此無力掙扎反抗,一味順服。他以他的忍耐吉製來解決生活中的難題,這是他的性格使然,而他也並不知道世上還有什麽樣的解決辦法。

然而,逆來順受並沒能讓他的人生就此止損。一旦步入泥潭,只會越陷越深。高衙內對林娘子並未死心,上司非要置他於死地,好友陸謙不惜對他千里追殺。前往滄州的路上,他差點兒被兩個公差要了性命。來到滄州後,又陷入差撥、管營的陷阱。於是有了“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這一重要轉折。

金聖歎評此章節,稱為“瘧疾文字”,因為“此篇獨能於一幅之中,寒熱間作,寫雪便其寒徹骨,寫火便其熱照面。”“今讀此篇,亦複寒時寒殺讀者,熱時熱殺讀者。”

在故知李小二的告密下,林衝躲過了這場殺身之禍。但是他在悲憤中手刃了仇人,其中就有自己的發小。此時此刻,林衝對人性的失望達到了極點。他大概不能理解,為什麽自己一貫隱忍謙讓,反倒讓自己站在了深淵邊上?難道前面幾十年自己形成的“三觀”都錯了嗎?

帶著這些疑問,林衝進一步走進命運的深淵。

火拚王倫:林衝沉默中的一次大爆發

林衝是《水滸》中被逼上梁山的第一人。他殺了陸謙等人,放火燒了草料場後,在風雪夜裡留下了一個孤獨英雄的身影。

柴進是他灰暗生活中的一星亮點希望。他在柴進的建議下,不得不前往梁山投奔。就在梁山腳下的朱貴酒店裡,林衝感慨萬千,將胸中塊壘不平化作一首詩:“仗義是林衝,為人最樸忠。 江湖馳譽望,京國顯英雄。 身世悲浮梗,功名類轉篷。他年若得志,威鎮泰山東。”這是英雄身處人生最低谷時發自內心的呐喊,悲憤之情從文字中噴湧而出。

要知道就在不久之前,林衝還過著小康生活,享受著家庭幸福,拿著鐵飯碗俸祿。他在自己而立之年已經掙到了這些,也算是小小的成功者。然而,突來的橫禍將一切變成夢幻泡影。

“上梁山”對林衝來說之前是這輩子都想不曾想過的事。時至今日,此乃迫不得已之下策。可是他萬萬沒想到,他看不上的梁山也並非“蓬門今始為君開”,反倒需要他上杆子央求梁山收留。

梁山老大王倫嫉賢妒能,不願收留有本事的林衝。這對林衝無疑又是潑了盆冰水,讓他的心寒到了極點。在梁山其他頭目勸說下,王倫提出必須在三天之內殺一人納“投名狀”的條件才肯收留林衝。

林衝只得去山下埋伏,等待那個來送死的倒霉蛋。殺無辜之人本來對我本善良的林衝來說就是於心不忍,但他為了求生存,就必須同意王倫的卑劣條件,過自己的心裡關。

偏偏林衝運氣不好,埋伏了三天,眼睛都綠了,還沒等來一個送死的。那個倒霉蛋終於在林衝的千呼萬喚下出現了,結果還是個武藝和林衝不相上下的楊志。

好不容易王倫同意收留下林衝,論資排輩,林衝坐了第五把交椅。但是林衝心裡的憋屈可以想見。他在梁山一定氣不順,所以當吳用稍用激將法後就立刻出離憤怒,讓王倫當了刀下的祭鬼。

王倫想讓林衝納投名狀,殊不想,自己成了林衝納給新一屆梁山領導人的“投名狀”。林衝火拚王倫是那樣的出其不意,又是一切盡在情理之中。他的久久隱忍終於在這一刻如火山爆發,一發而不可收拾。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這是林衝將自己遭受的所有不幸做的一次完全式宣泄,從而他告別了那個隱忍克制的“就我”。

金聖歎將林衝列為上上人物,說他是“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徹”。需知這些對於林衝來說都不是天生的,而是他被一步步“逼”出來的。

到了晁蓋、宋江時代,林衝的形象不再如之前那樣多元,痛苦和磨折終於讓一個林衝式的好人變成了一台打仗(殺人)機器:三打祝家莊、打高唐州、攻大名府、破連環馬、捉張清等,都有林衝衝鋒陷陣的身影,真正是謂“衝”。他逐漸變得“使人怕”起來,“這般人在世上,定做得事業來,然琢削元氣也不少”(金聖歎語)。

文:劉櫻姝

參考文獻:《水滸傳》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