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時,司馬懿為什麽要除掉張郃?

  (圖說三國·人物解析·第72期 文/無常奉天玉 插圖/嗜血的狼牙)

  《三國志》注引《魏略》記載:“亮軍退,司馬宣王使郃追之,郃曰:‘軍法,圍城必開出路,歸軍勿追。’宣王不聽。郃不得已,遂進。蜀軍乘高布伏,弓弩亂發,矢中郃髀。”意思是說,公元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時候,因為氣象原因,李嚴無法及時供應糧草,諸葛亮只能無奈退兵。這個時候,司馬懿命令張郃率軍追擊,張郃卻說,“兵法有雲,圍攻城池的時候,一定要給城中之人,留一條出路,別人撤退的時候,千萬不要追擊。”

  可是,一向以隱忍著稱的司馬懿,卻堅決不肯聽從張郃的勸說和建議,執意命令張郃前去追擊。“軍令如山倒”,張郃縱使再不情願,也要率軍前往。結果,正如他所料——蜀軍借助地勢,安排了伏兵,當張郃追到近前的時候,萬箭齊發,於是張郃被射中了髀骨,不治身亡。相信不必小編多說,明眼人都能夠看出,司馬懿這是在借刀殺人。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們已經分析過了,張郃為什麽明知有伏兵,還要搭上性命,不過,對於這件事,大多數人,大約還會有另外一個疑問,那就是司馬懿為什麽非要除掉張郃呢?

  《三國志》記載,到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時候,張郃已經從軍四十餘年,僅是為曹魏效力,也有三十載。他本身就是河北名將,到了曹操麾下,戰績更是出眾,拋開其他不談,單是漢中之戰時,他面對劉備的進攻,能夠“率親兵搏戰”,讓劉備無法攻克,甚至有“劉備憚郃而易淵”的說法,也就是說劉備忌憚張郃,卻不把張郃的主將夏侯淵放在眼中。另外,當諸葛亮第二次北伐,出兵陳倉的時候,曹叡派他去救援陳倉,他卻料到了,自己到達之前,諸葛亮就會因糧盡而退兵。

  當時,曹魏還經常面臨著戰爭,留著張郃,可以為司馬懿產生巨大的助力,為什麽司馬懿非要將其除掉呢?說到此處,也許有人會說,張郃是曹魏老臣,司馬懿想要架空魏室,害怕遭到張郃的反對,必須將其除掉,所以他在這一戰中,選擇了借刀殺人。可是事實真的如此嗎?

  小編認為,答案是否定的。當時的張郃,僅征戰沙場,就已經有四十餘年,再加上他成長的時候,那麽他在當時,最起碼有六十歲左右,而這個時候,距離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還有十二年的時間,就算司馬懿不殺他,他能不能活到那個時候都不一樣,司馬懿何必提前自斷臂膀呢?

  其實,司馬懿在這個時候,借刀殺人除掉張郃,是有另外的考慮。在前面,我們已經提到,張郃是一個能力非常卓越的智將,《三國志》評價他道:“郃識變數,善處營陳,料戰地形,無不如計”,他在漢中之戰的時候,曾讓劉備忌憚,到了抵禦北伐時,又能讓蜀軍“自諸葛亮皆憚之”。

  這個時候,司馬懿雖然不著急發動高平陵之變,也沒有架空魏室的條件,但是他的野心早已萌生,司馬懿要殺張郃的原因,只有2個字:軍威。所以,為了獲得更多更大的權勢,他必須要在軍中立威,形成自己的影響力,他絕對不會甘心,成為第二個夏侯淵。可是張郃好像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第四次北伐之初,他不讚同司馬懿的軍事安排,司馬懿一意孤意,結果吃了大虧;木門之戰前,他又用兵法反駁司馬懿的決定,而且存在一定道理,長此以往,誰又能保證,蜀漢的將領不會“憚郃而易懿”呢?

  不管張郃是曹魏的忠臣,還是司馬懿的心腹,司馬懿都不會允許這種情況發生,而避免這一現象出現,唯一的手段,就是除掉張郃。所以,即便張郃能力卓越,戰績非凡,即便張郃在這個時候,還沒有真正成為他的攔路虎,他還是要借刀殺人,將張郃除掉。而這把刀,就是第四次北伐的諸葛亮。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