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部電影毀譽參半,但我絕對力挺

我漂浮在船艙周圍,遠在月球之上,地球如此蔚藍。

大衛·鮑伊Space Oddity

1969年7月21日是一個永載史冊的日子。這一天,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與巴茲·奧爾德林帶著全人類想要探索與征服未知宇宙的勇氣、期望與夢想來到月球,留下了里程碑般的腳印。

“這是一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這句簡短卻擲地有聲的話語早已成為了一個時代的標誌。而實現這一創舉的尼爾·阿姆斯特朗,也已然成為了一代又一代人心目中的登月英雄。

2018年10月12日,關於這位登月傳奇人物的傳記片《登月第一人》正式在北美公映。這部由《愛樂之城》導演達米安·沙澤勒執導,斯皮爾伯格監製的威尼斯電影節開幕片未映先熱。滿懷期待的筆者在首映日便於洛杉磯的大螢幕上觀看了本片。本片被BBC評為年度十佳影片之一。

在前不久剛剛結束的美國評論家協會獎上,本片得到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導演等在內的十項提名,並最終摘得最佳剪輯與最佳配樂獎。除此以外,賈斯汀·赫爾維茨創作的扣人心弦的配樂亦得到了金球獎的肯定。

影片根據詹姆士·漢森的傳記作品《第一人:尼爾·阿姆斯特朗的人生》改編,《聚焦》《華盛頓郵報》編劇喬希·辛格與《星際異攻隊》編劇尼爾科·帕爾曼負責劇本的撰寫。

片中尼爾·阿姆斯特朗由達米安·沙澤勒的老搭檔,《愛樂之城》男主角瑞恩·高斯林飾演。憑借《王冠》中的出色表演獲得艾美獎劇情類最佳女主角的克萊爾·芙伊飾演其妻子珍妮特·阿姆斯特朗。

這一次,癡迷於爵士樂,已為影迷們奉獻了《爆裂鼓手》與《愛樂之城》兩部傑出音樂類影片的33歲的奧斯卡最佳導演達米安·沙澤勒放下了已然熟稔的題材,以沉靜內斂的鏡頭語言帶領我們穿越時空,去感受那驚心動魄的登月之旅,攝人心魄的太空之美,和“登月第一人”內心的澎湃宇宙。威尼斯金獅獎提名、Metascore 84、IMDB 7.5的評分也印證著本片的不負眾望。

近五十年來,太空之旅一直是文藝工作者們熱衷於探索與詮釋的題材。早在1969年,庫布裡克便以偉大的《2001太空漫遊》表達著關於宇宙與生命的哲學思考;八九十年代的《太空先鋒》《阿波羅13號》等以波瀾起伏的故事渲染著宇航員們的英勇、堅韌;近些年,阿方索·卡隆與諾蘭以《地心引力》和《星際穿越》描摹著宇宙的神秘、浩瀚與殘酷……

如何講好一個觀眾早已知道結局的里程碑事件,是擺在達米安·沙澤勒面前的一道難題。與上述影片不同,《登月第一人》並未著力於表達深刻的哲學思索、巨集大的歷史事件或是刻畫阿姆斯特朗的英勇形象,而是將人類歷史上如此重大的事件拍成了格局如此之“小”的一部電影:在關乎那“一大步”的同時,用更多的筆墨描繪這神奇的“一小步”。

這樣的“小”格局亦給本片帶來了不小的爭議。由於未展現阿姆斯特朗在月球表面插國旗的畫面,本片遭遇了某些美國民眾及政客的質疑。對此,導演達米安·沙澤勒回應道,片中出現了國旗立在月球表面的畫面,而旗幟被插在月球上的過程並非本片所著力展現的內容。

他說,這部電影不是一份“政治聲名”,它展現的不僅僅是美國歷史上的一次偉大成就,更是人類歷史上的。此外,瑞恩·高斯林也表示,阿姆斯特朗的登月壯舉已然超越了國界。阿姆斯特朗的兩個兒子亦對影片表示支持。

早在2014年第一次讀到詹姆士·漢森的傳記作品《第一人:尼爾·阿姆斯特朗的人生》時,沙澤勒便開始籌劃本片的拍攝。

在採訪中,他說,阿姆斯特朗的傳奇故事伴隨著他長大。每當回憶起這一歷史事件,人們的記憶仿佛總是與那些振奮人心的時刻有關,而他渴望展現這一人類創舉背後那些鮮為人知的掙扎、艱難與不確定性。

事實證明,他的確做到了。達米安·沙澤勒成功還原出了這位“登月英雄”的內心宇宙:從丈夫、父親、同事、朋友各個層面來進行還原,他既是一名宇航員,也是一位飽受喪女之痛的父親,一位重返地球後只能強忍思念,深情地望著隔離牆另一邊的妻子默默微笑的丈夫。

在手持攝影的極致搖晃感下,本片用35mm膠片在塑造出複古影像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還原了宇航員們在執行任務途中所經歷的一切。手持特寫的主觀視角鏡頭以逼真記錄的方式令人身臨其境。

好萊塢著名電影雜誌Variety評價本片“在真實可靠的基礎上做到了激動人心”。《好萊塢報導者》認為本片“以聰穎,精巧而特別的方式完成了對人類登月這一里程碑時刻的再現與詮釋,實現了一場探索人類生存意義的,振奮人心的旅行”。

在這一真實的再現與精巧的詮釋過程中,兩位主演的精湛演技功不可沒。去年憑借《愛樂之城》摘得金球獎音樂喜劇類最佳男主角的瑞恩·高斯林這一次從愛樂到愛月,貢獻了從影以來的最佳演技。

痛失愛女的悲傷,得知同事犧牲時禁不住顫抖的難過,臨行前不敢面對家人的猶疑……登月英雄的內心宇宙被高斯林演繹得絲絲入扣。

在數次近景與超近景特寫鏡頭下,高斯林的眼睛就仿佛是會說話一般,他湛藍色的雙眸深邃而有神,如浩瀚宇宙般動人。月球的形狀越來越清晰,阿姆斯特朗向窗外望去,那是浩瀚的星際與人類做了數百年的宇宙之夢。

此時,鏡頭對準了高斯林的雙眼:即將登陸夢境之地的期待;生死未卜的恐懼;擔心任務失敗的緊張;離夢想愈發靠近的興奮;想到家人時的惆悵……種種複雜的情緒匯聚在高斯林的雙眼中,仿佛他的眼睛就是一個宇宙。

女主角克萊爾·芙伊用驚豔的表演完美呈現了珍妮特·阿姆斯特朗的內心世界。今年可謂是克萊爾·芙伊的爆發之年。

除《登月第一人》外,這位憑借《王冠》第二季再次奪得艾美獎劇情類最佳女主角的“視後”還接任了魯妮·瑪拉,主演了《龍紋身的女孩》第二部——《蜘蛛網中的女孩》。

金球獎、評論家協會獎等頒獎季各大獎項最佳女配角的提名,便是對她出色演技的有力證明。

作為整部影片最重要的情感支撐點,克萊爾·芙伊的每一次出場幾乎都令人動容。

丈夫臨行前緊張、擔心卻不得不強裝鎮定的堅韌;得知丈夫遇到危險時的果敢和據理力爭;隔著玻璃牆望向丈夫卻無法觸碰時的期盼、深情、落寞與克制……所有這些細微、真摯的情感表達,無不令人感同身受。

除此以外,曾與沙澤勒合作過《爆裂鼓手》與《愛樂之城》的老友賈斯汀·赫爾維茨創作的配樂亦是影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劇烈搖晃的鏡頭在幾乎令人窒息而充滿緊迫感的配樂映襯下更體現出了登月之旅的艱辛與危險,而幾秒鐘後,打開登月艙的瞬間,音樂減緩直至戛然而止進入一片寂靜。

當鏡頭移向浩瀚星河時,一片靜謐而神秘的世界映入眼簾:宇宙那攝人心魄的壯美與廣闊無垠的浩渺不僅是一場視覺的盛宴,更是心靈的滌蕩,讓觀眾完完全全地身臨其境。

當鏡頭再轉聚焦於月球表面,悠揚的交響樂舒緩響起,讓觀眾仿佛置身於《2001太空漫遊》所營造的世界。每一個音符都仿佛被賦予了生命,演奏著阿姆斯特朗內心的波瀾壯闊。

當被問及拍攝期間最具挑戰性的任務是什麽時,瑞恩·高斯林說,是讓尼爾·阿姆斯特朗的兒子觀看本片。阿姆斯特朗之子馬克·阿姆斯特朗為本片的真誠所徹底打動。在他看來,片中對於宇航員妻子這一群體的刻畫難能可貴,她們是人類太空之旅最偉大的幕後英雄。他說,片中對於父母形象的生動還原令他十分感動,這種十分具有代入感的觀影體驗非常美妙。

1969年,庫布裡克用《2001太空漫遊》思索著人類的未來與宇宙的樣貌。同年,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人類幾千年來的夢想終於成為了現實。

《登月第一人》並未告訴觀眾在登上月球的一刹那,阿姆斯特朗的內心有著怎樣的澎湃,他會不會和搖滾先鋒大衛·鮑伊一樣發出“地球如此蔚藍”的感慨。但影片告訴世界,阿姆斯特朗的內心宇宙,也如銀河星系般深邃而浩瀚。

推薦 |“幕味兒”公號有償向各位電影達人約稿。詳情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