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十年流失百萬人口,這個地區“雙一流”都難以留住人才

我國幅員遼闊,北起黑龍江漠河,南至南沙群島,東到烏蘇裡江、黑龍江交匯,西臨帕米爾高原,各地自然風貌和人文風俗不盡相同。因疆域遼闊,通常根據地理位置將我國分為不同的地理區域,包括華東、華南、華北、華中、西南、西北和東北。華北、華東、華南地區因經濟發展迅速,新興產業富集而吸引了不少人年輕人來此“打拚”,而一線城市的代表“北上廣”也儼然成為了學子告別學校、開啟奮鬥時,最青睞的落腳點。

除了這些名校,東北地區還有不少優質的“雙一流”大學,那麽這些高校對於東北地區引才、留才起到了怎樣的作用呢?如何讓東北地區在大學的助力下更有吸引力,讀者可以以此思考一二。

一、東北地區院校資源的盤點

東北地區包括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及內蒙古自治區部分地區,通常東三省作為整體進行討論,而本文也將著眼於東三省的“雙一流”高校。從地域來看,遼寧省有2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2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四校分別位於省會沈陽市和大連市;黑龍江省有1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和3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均位於省會哈爾濱市;吉林省有1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和2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三校分別位於省會長春市和延吉市。

從城市來看,根據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發布的《2019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只有沈陽進入了新一線城市,大連、哈爾濱和長春均位居二線城市,這也充分反映了東北地區“雙一流”高校較多位於二線城市,相較“北上廣”的吸引力較弱,對於看重未來規劃的學生來說地域反而成為了限制的因素。

不過近年來,東北地區名校也將校區擴展到了全國各地,例如哈爾濱工業大學在山東省和廣東省前後建立了威海分校和深圳校區,東北大學也在河北省建立了秦皇島分校,走出東北地區,向南方“進發”。

整體而言,東北地區不乏優質“雙一流”高校,從頂尖的C9高校到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層次分布均勻。東北地區作為我國工業和軍工製造的重鎮,高校學科積累主要以工科為主,同時自然資源較為豐富,為農學發展提供了平台。

二、超半數東北高校面臨人才流失“囧境”

那麽從11所高校就業質量報告上的數據來看,結果如何呢?畢業生們的選擇是否會印證“東北地區缺乏商業魅力”的假設?軟科統計了2014年-2018年間,東北高校大學生(部分高校為全體畢業生)的生源比例和東北就業的比例,雖然各校公布口徑有所差異,但從數據趨勢上也可以一窺究竟。

生源比例和就業比例情況具體如下:

從東北就業比例的趨勢來看,7所高校東北地區/本地就業率都存在著不同程度上的“走低”,遼寧大學、東北大學、東北林業大學近5年甚至一路降低。從城市方面來看,兩所大連高校(大連理工大學和大連海事大學)以及兩所哈爾濱高校哈工大和哈工程有上升趨勢,“留人”效果顯著。不過哈爾濱兩所高校的碩士畢業生留在東北地區的比例要遠低於本科,2018年哈工大碩士留在東北地區的僅為9.36%,不足大學生22.07%的一半。哈工程碩士就業城市前10中東北城市僅有哈爾濱市,哈市就業佔比10.45%,不足大學生的一半。

截圖來源:哈爾濱工程大學2018就業質量報告

這一略顯尷尬的數據也成為了“越是高端的人才越不愛在東北地區就業”的注腳。從高校層次上來看,排名位次低的高校留人效果也更不理想,本地就業率一降再降。從東北生源佔比和就業佔比的對比可以發現,哈爾濱工業大學、吉林大學、東北師范大學等6所高校幾乎連年生源率高於就業率(哈爾濱工程大學因口徑不同,因此未納入統計),也直觀地反映了東北高校存在著人才流失的情況。

雖然全國各地均有人才向東部沿海地區流入的趨勢,但如果把東北高校對標西部地區高校,還是會發現有所差異。例如與哈工大同為C9集團的西安交通大學,根據就業質量報告,大學生陝西省就業率近五年來最低的為2017屆20.22%,最高為2018屆31.27%,五年均內維持20%以上,而哈工大近三年黑龍江省就業率均低於20%,“失血”更加嚴重。再來看看西南地區,經常與吉林大學並列的“山川吉/川山吉”之一的四川大學,2018年全部畢業生四川省就業47.17%,遠超四川生源率32.46%,留才情況樂觀。與同檔次高校相比,東北高校確實在留人中陷入“僵局”。但東北高校培養人才留不住絕不該簡單歸因於高校,根據各省發布的2018年統計公報,東三省2018年人口淨流出30萬,且勞動年齡人口佔據較高比例,而高校培養人才的流失也僅是一個縮影。

值得一提的是,大連“雙星”可謂是東北高校就業中的亮點,根據《2018年大連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大連市的戶籍人口比照去年也有所增長,而兩校的就業趨勢雖然有所起伏但也維持了上漲勢頭,大連海事大學也是為數不多的連年東北就業比例高於生源比例的高校。大連是數一數二的東北地區“一線城市”,在人才招攬上也開出誘人的條件,租房補貼碩士1500元/月,大學生1000元/月,而根據安居客租房數據,大連租房月均價為1700-1800之間,補貼可謂誠意十足。大連海事大學又具有海事、船運行業特色背景,選擇大連這所海濱城市就業也順理成章。

三、北京、廣東受青睞

既然“不愛待在東北”,那學子們都去了哪?軟科整理了東北“雙一流”高校近五年大學生重點就業地區前三位,一起來看看有何亮點?!

因為各高校本身就吸納了大部分的東北生源,因此在就業流向地區上,東北地區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處於領先地位,不過在哈工大近兩年就業去向上華北、華東、華南地區已不斷“超車”東北,而從東北林業大學的就業報告上來看,東北就業從2014年的23.9%,一路下跌出就業地區的前三,也說明了東北地區的吸引力近年不斷地減弱。

除了東北地區省市,畢業生就業去向出現頻次較高的還有北京市和廣東省,例如,在遼寧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和東北大學的近年就業去向中,北京和廣東均僅次於遼寧省,後兩所高校的北京、廣東就業佔比甚至超過10%。而北京市所在的華北地區和廣東省所在的華南地區也成為畢業生較為青睞的就業地點,“就業北上廣”儼然成為了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就業指向。

如果說北京等華北省市本身距離東北較近,又具有區位發展優勢,就業更受青睞是自然而然的,那麽從東北跨越千里奔赴華東、華南就業,就有些耐人尋味了。而從公布的數據來看,華南地區的省市(珠三角地區)在東三省高校的就業前三地區上均有上榜,2018年哈爾濱工業大學大學生有24.0%去往華南,吉林大學11.7%的本專科生去往廣東,大連海事大學17.8%大學生去往華南。結合國家發改委振興司司長周建平所說“(根據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10年流失的100多萬人中,很多都是高層、管理層的人才。”東北“雙一流”高校畢業生的“出走”頗有些抓緊機遇,離鄉打拚的情節,而富有創新力和活力的南方城市就無形中成為了他們的選擇。

除了城市和地域的限制,東北地區受困於經濟結構較為單一,國企和央企是支撐東北經濟的命脈,而伴隨著產業結構調整,國企歷經重重改革,而長久以來對國企的大幅依賴製約了民企的發展,如今振興東北依然任重道遠。對於東北畢業生個人而言,就業選擇較為單一,從就業報告上來看,選擇進入到行業相關的大型國有企業和體制內,通常被省內支柱性國企所吸納,例如吉林大學本科畢業生的最多就業去向為位於長春的一汽集團,而去往本地其他行業的民營部門選擇面較小,反而是總部位於廣東省的華為公司和恆大集團都吸納了不少畢業生。除了對現實的考量,外鄉打拚的勵志故事也在鼓勵著他們的選擇,“年深外境猶吾境,日久他鄉即故鄉”,便是部分外鄉就業東北人的生活概括。

每當畢業季來臨,各地區都會適時頒布“搶人”“留人”政策,來提升城市活力和吸引力,相信在每個即將邁入社會的學子心目中對選擇地區和城市都有一定的判斷。“就業北上廣”雖火,但近年來一線城市的生活壓力增大和“二線城市”的集體崛起也讓畢業生的選擇更加多元。

東北地區日前也有傳來好消息,黑龍江省政府與阿里巴巴集團簽訂協議,共同建設“數字龍江”,馬雲更是放話:“阿里巴巴集團投資要出山海關,首戰最東北,與黑龍江簽約項目近期要見效。”不知此番互聯網大佬進軍東北是否能夠帶動更多的產業發展,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以吸引人才駐足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參考來源:

[1] 就業難度指數出爐 東三省人才“嚴重外逃”就業難度指數最大!

https://www.wutongguo.com/report/56.html

[2]東北三省2018年人口淨流出30萬 勞動年齡人口減百萬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9-05-07/doc-ihvhiews0431859.shtml

[3]2018年大連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4] 發改委:東北人口10年流失100萬 高層次人才居多.

http://news.sina.com.cn/c/zs/2016-11-27/doc-ifxyawmp0291284.shtml

[5] 就業數據來源各校就業質量報告.

[6] 東北如何走出“單一經濟結構困局”?

http://news.hexun.com/2016-04-14/183321689.html

[7] 馬雲:阿里巴巴投資必過山海關 與黑龍江簽約項目近期要見效.

https://heilongjiang.dbw.cn/system/2019/07/18/058233166.shtml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