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B肝在研新藥治療性寡核苷酸,調節敏感分子靶點,慢性肝病新策略_藥物

1965年,美國科研人員Baruch S. Blumberg發現了澳大利亞抗原,隨後將其命名:B肝表面抗原(HBsAg),也稱為澳抗。1965年至2020年已過去55年,醫藥學科研人員對B肝病毒複雜的生命周期不斷進行探索與科研突破。在AASLD 2020(美國肝病學術年會)前夕,已有一項新藥研發進展,被權威期刊接受並發表,經過同行評審。

B肝在研新藥治療性寡核苷酸,調節敏感分子靶點,慢性肝病新策略

在介紹這項最新慢性B肝新藥發現前,小番健康帶讀者先來了解一下,我國慢性B肝感染和藥物開發現實狀況。根據2019年統計數據,我國約有慢性B肝病毒感染者7000萬人,其中慢性B肝患者2000萬至3000萬左右。我國每年因慢性B肝新發肝細胞癌(HCC)佔全球比例約為59%,我國肝癌致病主要原因和其他發達國家有所不同,其他發達國家的肝癌致病原因更主要來源於非病毒性肝炎。

在我國多數肝癌患者,是由於B肝病毒或C肝病毒感染導致的。DAA,這是前期已有普及知識,指的是目前全球主流的直接作用抗病毒藥物且治愈率相對較高。隨著干擾素: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聚乙二醇干擾素α-2b陸續進入中國醫藥市場,核苷類藥物:恩替卡韋(ETV)、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TDF)及富馬酸丙酚替諾福韋(TAF)進入我國,B肝進展為肝纖維化、肝硬化及肝癌等發病率已有一定程度下降。

但是,藥物化學家認為,上述兩種藥物都無法徹底清除慢性B肝患者體內的B肝病毒,實現更高的治愈率相當受限。多數慢性B肝患者,均需要通過長期口服核苷類藥物甚至終身服藥來控制慢性B肝進展。2020年美國肝病學術研究年會,將於2020年11月中旬進行,一份已經被接受發表,並經過了全面的同行評審科研成果發表在《HEPATOLOGY》雜誌上。

研究人員分別有Naim Alkhouri 、G. Kesava Reddy、 Eric Lawitz,他們認為慢性肝病也是美國發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原因。儘管取得了重大進展,但許多慢性肝病的治療選擇是有限的。近年來,以寡核苷酸為基礎的治療方法成為一種治療肝髒疾病的新方法。研究人員發現,治療性寡核苷酸由15至30個核苷酸組成,與編碼疾病相關蛋白或調控性非編碼RNA的信使RNA(mRNA)的特定區域互補,並能夠干擾靶基因的表達。

而這些寡核苷酸,可以通過RNA-RNA或RNA-DNA鹼基配對,具有高親和力和特異性,靶向mRNA的表達,從而控制疾病。大量的miR-122、miR-132、miR-34、hsp47、PNPLA3、STK25等藥物靶點,已經成為肝髒治療各種疾病的敏感分子靶點。所以,4位研究人員通過使用新的治療性寡核苷酸調節這些敏感分子靶點,可以有效地治療慢性肝病。

目前,一些臨床前和臨床研究正在進行,以評估不同寡核苷酸治療慢性肝病的臨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為了優化其臨床療效,藥物化學家已經探索了各種策略,包括寡核苷酸的化學修飾和開發有效的藥物傳遞系統,比如寡核苷酸-配體偶聯物、寡核苷酸-聚合物偶聯物、脂質或聚合物納米載體。簡單的講,這篇綜述中,4位研究人員介紹了治療慢性肝病新策略,即治療性寡核苷酸。

小番健康結語:以上科研進展於2020年9月26日首次發表在AASLD 2020《HEPATOLOGY》雜誌上,並經過全球的同行評審。4名研究人員在這篇綜述中,還提供了詳細的使用治療性寡核苷酸治療肝病的歷史觀點、作用機制、給藥技術和臨床經驗等概述。背景:目前許多慢性肝病的治療選擇十分有限,一種新藥物開發靶點,使用新的治療性寡核苷酸調節上述敏感分子靶點,被證明能夠有效治療慢性肝病(寡核苷酸治療:治療慢性肝病的新策略 2020年9月26日 AASLD HEPATOLOGY)。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