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蘇洵的一篇文章,寫出了蘇軾兄弟的不同性格和差異

兄弟這個稱謂,聽起來就讓人感到親近、溫暖;兄弟如手足這個比喻,又是那麽形象、貼切。他似乎在提醒人們:骨肉親情,是與生俱來的天倫之情,是血脈相連的生命相關,也是每個人心中永遠的惦念和港灣。

蘇軾和蘇轍兩兄弟相差三歲,形貌各異,蘇軾中等身材,健壯結實。蘇轍則是高個子,圓形臉,比較豐滿。蘇軾曾戲言:“宛丘先生長如丘”,把弟弟比作身材高大的孔夫子。還曾打趣道:“常時低頭誦經史,忽然欠伸屋打頭。”(《戲子由》),既說出弟弟初入仕途時住房的簡陋矮小,又把弟弟身材高大的形象訴之於眾。

兄弟兩個從小就一起讀書,成長,但其性格、氣質很不一樣。其父蘇洵作《名二子說》,便寫出了蘇軾兄弟二人的差異。

輪輻蓋軫,皆有職乎車,而軾獨若無所為者。雖然,去軾則吾未見其為完車也。軾乎,吾懼汝之不外飾也。天下之車,莫不由轍,而言車之功者,轍不與焉。雖然,車仆馬斃,而患亦不及轍,是轍者,善處乎禍福之間也。轍乎,吾知免矣。

他們兄弟的名字是早就起好了的,一個名軾,字子瞻。一個名轍,字子由。在這裡,蘇洵根據對二子性情的觀察了解,由命名引發,由物及人,提出了個性上的告誡,愛子之情油然而生,知子莫若父也非虛言。古人往往把對子女的希望寄托在他們的名字中。“軾”,本意是車廂前面供人憑依的橫木,“瞻”作為表字,是望的意思;“轍”的本意是車輪壓出的痕跡,“由”是順隨、聽出的意思。可見蘇洵是希望蘇軾能登高望遠,志向遠大,功成名就。蘇轍能順從父親的教誨和自己的個性,穩重守成。二子果然如父親所望,一個才華橫溢,豪放不羈;一個執著沉穩,性情淡泊。

蘇洵比較擔心蘇軾“不外飾”,過於鋒芒畢露,易招禍端,對另外一個二子蘇轍則比較放心,知道他“善處乎禍福之間”。後來他們兄弟的遭遇和經歷也印證了父親的明智和擔憂。蘇軾放情肆志,直言無隱,屢遭貶謫;蘇轍恬淡沉靜,寡言沉穩,雖也坎坷多難,但官至宰執,得盡天年,享壽七十有四。

蘇軾兄弟雖然性情不同,但相互敬重,感情極深,既休戚與共,又棠棣同輝。文必共賞,詩必同和,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堪稱楷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