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犬之島》,暖心雞湯還是暗黑童話?

上周五上映的新片中,強迫症大師韋斯·安德森導演的《犬之島》,是最大的驚喜。

回想2014年那部《布達佩斯大飯店》,也是同樣的感覺。這之後,影迷們一等就是4年,才等來了《犬之島》。

事實證明,韋斯·安德森從不讓人失望。

在導演的所有作品裡,無論是真人電影還是卡通片,《犬之島》都堪當韋氏風格的集大成者

它採用了與《了不起的狐狸爸爸》(2009)一樣的定格動畫形式,但又把強迫症對稱、和諧色彩、畫面橫向推進,和韋氏幽默用到了極致。

豪不誇張的說,在《犬之島》這部作品上,導演就是個對稱狂魔。

幾乎每一幀畫面的巨集觀構圖,都是軸對稱:

片子講述的故事很簡單,狗狗們在小主人的長官下,打敗了貓奴的邪惡統治。

給人的觀感,也很簡單——有趣可愛、好看好玩。

有趣可愛

電影一開場就以字幕提示:片中狗狗的吠叫全部用英語對白表達出來

而人說的日語,如果是說給人聽的,則設定了一個官方翻譯員同聲口譯出來,如果是說給狗狗聽的,則直接沒有翻譯,也沒有字幕。

那個官方翻譯員,不是小林市長的翻譯官,而是像《大佛普拉斯》裡不時蹦出來說幾句的導演本人一樣,也是韋導專門設定的,所以特地申明為“官方”。

這也就意味著導演通過這個翻譯員,打破了次元壁,可以直接與我們對話,而我們,則是片中那些講英語的狗狗——

對於所有不懂日語的觀眾,其視角都是狗狗!

這麽說有點像罵人,不過,你看一下給狗狗們配音的卡司陣容,有沒有覺得很幸福呢?

更大的趣味性來自韋斯·安德森+定格動畫+日本故事這個奇妙的組合。

我們驚歎於韋導能把日式風格拿捏的如此到位,又與自己的強迫症美學風格相得益彰。

從小林市長做演講的神態語氣,到科學家們做實驗的井然有序,再到街巷布景的整齊劃一,所有這些小細節都是導演、編劇團隊深得日本文化精髓的體現。

這讓日本人追求秩序的完美型人格形象躍然於銀幕之上,再搭配無處不在的韋氏幽默,和定格動畫一板一眼的動作風格……

用在人物身上,自帶滑稽效果:

用在動物身上,則是天然呆的呆萌可愛:

古板可愛的日本角色,呆萌可愛的一群狗狗,善良純真又不失童趣的正義少年,加上自帶呆萌氣質的定格動畫,和對稱狂魔韋斯·安德森的妙手匠心——

讓《犬之島》在形式上的趣味性和畫面上的觀賞性都達到了1+1>2的放大效果,這是觀眾們笑聲不絕的直接原因。

好看好玩

上文提到,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童趣故事。

在未來20年的某一天,犬流感肆虐日本。因此,作為貓奴的小林市長將所有狗狗驅逐到一個滿是垃圾的島上。

為了彰顯其“反狗”的決心,給廣大市民做表率,他最先驅趕的便是自家的狗、侄子兼養子阿塔裡的護衛犬點點。

善良的少年阿塔裡為了找回愛犬點點,偷了一架飛機飛去了犬之島,然後與其它被困的狗狗成了好朋友。

他們面臨的共同問題,是在被毒害之前,逃離犬之島,並揭露小林市長的陰謀。

在表達資訊傳遞的快鏡頭和一些場景快速轉換的時候,韋斯·安德森特別喜歡用橫向推進的鏡頭,比如影片中指令按鈕的啟動到電流的傳送;

比如狗狗們被驅逐到犬之島的過程:

還有阿塔裡和小狗們橫跨犬之島的旅途:

橫向推進的鏡頭,在視覺上給人一種敘事的流暢感,通過背景變換表達太空變化,又製造了轉場的無縫切換,這在《布達佩斯大飯店》裡也有運用。

《犬之島》的畫面到故事,都非常的工整流暢,以至於在觀影中我很確定某個印象特別深刻的畫面,在回家之後卻怎麽也想不起來。

還好,還有一個情節怎麽都忘不了,就是廚師製毒的場景。

他手起刀落,快速有序地在砧板上揮舞著,起初我以為他在搗鼓什麽美味佳肴,甚至讓人想起了《布達佩斯大飯店》裡羅南妹子做點心的畫面:

沒想到下一個鏡頭就是渡邊教授舔了一口“美味”就掛掉的畫面。

羅南妹子做點心是為了救人(越獄),到了《犬之島》就成了害人,這種通過主客觀視角的轉換,來製造意想不到的反轉,確實給人驚喜(嚇)。

除了畫面的美觀,形式的樂趣,故事的流暢,和許多抖機靈般的小幽默之外,我認為《犬之島》在故事創意和完整度方面,是稍遜《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的。

比如反派小林市長,他既是市長,又是大企業家,這樣一個人物,單從貓奴的身份出發,陰謀弄死所有狗狗,不惜為此犧牲親人、謀害他人,其動機是非常弱的,也很幼稚。

連他最後的悔改洗白,都顯得很突然,和欠缺說服力。

但為什麽中外觀眾對《犬之島》的評價,普遍高於《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呢?

不單是瑕不掩瑜,也沒有濃烈煽情,那到底是為什麽?

之所以說本片好看好玩,其實重點落在一個“玩”字上面。

這得從《犬之島》的又一個遙遠的致敬說起。

小飛行員阿塔裡墜機到犬之島,再到逃離的整個過程,小十君明顯看出來韋斯·安德森在向法國經典二戰喜劇《虎口脫險》(1966)致敬。

墜機後被圍困,遭到壞蛋追擊,然後通過“當地人”的幫助順利脫險……最搞笑的是,連阿塔裡和狗狗們的暗號口哨,與《虎口脫險》裡代號“鴛鴦茶”的接頭暗號的口哨曲子也一樣。

在阿塔裡玩完滑梯之後,通過這個口哨召喚回酋長Chief的時候,也正是酋長從獨行俠到加入組織的轉變,正如《虎口脫險》被衝散的隊員接頭成功。

由此開始,《犬之島》暗含的政治隱喻就越發明顯。

邪惡政客和被壓迫的狗狗,明知真相卻無力回天的科學家和慢慢覺醒的學生群體,以及一開始就背負著拯救使命的小男孩,這些都是政治隱喻的常見符號。

由此觀之,小林市長的動機也就無關緊要了(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再看影片的結局,對於狗狗和愛狗黨來說,算是皆大歡喜了。

狗狗們和小主人成功逃離犬之島,犬流感也被治愈了。狗狗們簡直翻身農奴把歌唱,正義少年阿塔裡接替小林的市長之位,還抱得美人歸。

其實,轉念一想,是細思極恐的——

阿塔裡當了市長後獨攬大權,按自己的喜好修改法律,賦予了狗狗無上的社會地位,連人類向狗狗喊叫都會被罰款外加30天社區勞動;

他給還活著的點點樹碑立傳,供人崇拜;

曾經追求獨立自主的酋長由黑洗白後,認了主人成了新的護衛官;

而酋長的女友豆蔻,討厭被當作玩物的它,又學會新的表演招式取悅酋長……

這說的不就是屁股決定腦袋的事嗎?

可悲的不只是貓和貓奴的失敗,而是新的獨裁和壓迫開始了。

回顧影片開場“少年武士和斷頭祖師”的故事,再到阿塔裡繼承小林的市長職位,還移植了他的一顆腎髒。

家族的血脈相承暗示的是宿命輪回和歷史循環。

大權在握的少年阿塔裡,終將避免不了在《犬之島》的續集(可能叫《貓之獄》?)裡,成為他養父一樣的反派。

絕對權力必然導致權力濫用,就像純真少年忍不住玩滑梯一樣。

是的,想不到這個有趣可愛、好看好玩的卡通片,竟然是個暗黑童話

當然了,有人不喜歡它的政治隱喻,而這又不影響它的“好看好玩”。

不同的觀眾,能“玩”出不同的味道。

對於普通觀眾,《犬之島》有一個完滿的結局;對於高端影迷,《犬之島》在歡笑之餘又引人深思。

殊途同歸的是,大家都獲得了非常滿足的觀影體驗。

所以,口碑好,沒毛病。

該原創文章首發於微信公眾號: 第十放映室(ID:dsfysweixin)

如需轉載請聯繫微信ID:dsfysweixin,微信搜索關注:第十放映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