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大江大河》這部國產劇,豆瓣8.9分,低了

最近被國劇坑得有點怕。

開頭都很好,到後面就莫名其妙開始崩。

所以這次,哪怕是山影、正午陽光、孔笙團隊出手,肉叔也悠著點,先自己刷了17集。

這回好,劇情精彩程度全程在線一點沒崩。

不得不服啊,“國劇門臉”這個title,人家扛得住——

大江大河

Like A Flowing River

先不說故事(當然劇本夠硬,這個等下再說),這個常年自帶建築工程隊的劇組,服、化、道你一個都不用擔心。

大的,夠手筆

現在找不到70、80年代感的村莊了怎整?

造一個。

作為劇情主場景之一的“小雷家村”,1:1搭建還原也就算了,關鍵是,作為一部展現40年歷史的年代劇,這座小村落,還從最開始的茅草房、毛坯房,隨著劇情的推進,一點點變成了磚瓦房。

整個場景,都保證了劇情發生時間的時代質感,以反映人物的劇情推進。

大樹還都是提前一年就移植過來的

肉叔印象最深的,是雷東寶家的院子,最開始是木柵欄門和土坯牆頭,後來慢慢變成了板門和磚砌牆頭,窗戶也翻新過——

一丁點變化,就能看出來他們家開始奔小康了。

這手筆不服可還行?知乎用戶@Leo 驚歎:

誠邀大家來看看片尾的置景木工名單,我粗略數了一下大概有240多位,真是服了

小的,見功夫

大場景,考驗的是錢;小細節呢,考驗的就是劇組的心了。

一個細節就足夠證明《大江大河》細節摳得多深:

王凱飾演的宋運輝,頂著大太陽,愣背了一百多遍新聞,汗如雨下。半天過去,被叫進辦公室,褪色的舊紅背心胸口還汗涔涔的,下面已經結了一層層汗鹼。

就衝這賣相,說實話,至少肉叔這兩年是沒見過這麽好的劇了。

再看劇情,更是沒掉過鏈子,肉叔自己追了17集,摸著護心肉給你們打包票:不怕你不追,就怕你追了停不下來。

肉叔總結了一下《大江大河》的劇情,四個字:化大為小

原作是《歡樂頌》作者阿耐的《大江東去》,小說全景式表現了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生活、精神面貌的變遷。

(說個題外八卦:製片人侯鴻亮當年就只是想買《大江東去》版權,捎帶手地買了《歡樂頌》,沒想到《歡樂頌》都播完一年多了,“正主”才上線)。

怎麽拍大時代?

只能把時代背景投射在人的身上,讓人作為時代的縮影

故事起於1978年,十年浩劫結束沒多久,改革開放的決策剛出,誰也吃不準政策。

小雷家生產大隊書記雷東寶,率先帶領社員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大搞村集體經濟,收購水泥鋼筋加工成預製板出售,被“惡人告狀”:倒買倒賣國家緊缺生產資料。

縣裡來人把雷東寶帶走,村裡老人義憤填膺,商量著要去砸斷惡人老猢猻的狗腿。

一群老頭提著鎬把子、馬扎子,聲勢浩大的來到文革時曾經興風造浪的老猢猻家。

眼瞅著到家門了,帶隊的老頭一回首:

嗯,大部分停了腳。

鏡頭再切回屋內,老猢猻根本沒帶怕的:你們敢?

老猢猻有自己的底氣:雷東寶倒了,接下來村裡是誰的天下,各位父老自己心裡沒點數?動我,那不就是把刀子遞到我手裡?

果然,鏡頭再一反打,門口早都散得空空蕩蕩。

通過幾個配角,寥寥數筆,就把大時代“變與不變”的背景勾勒出來:

改革的春風剛剛吹來,但剛從十年走過來的老人還是心存余悸,所有人都在將信將疑地試探著春水的深淺,不敢直接踏進去。

那種遲疑啊,不需要多說,邁與不邁的步子,透著的是刻骨的記憶。

故事背景,是這般化大為小,但故事的內核,是反過來的以小見大

《大江大河》有三位主人公:進入國企的大學生宋運輝(王凱 飾),帶領小雷家集體企業的雷東寶(楊爍 飾),賣饅頭起家的個體商戶楊巡(董子健 飾)。

明顯,他們分別代表著國營企業、集體經濟、個體商戶三種經濟模式,他們也被打上了鮮明的時代烙印

1978年,宋運輝高考成績全縣第一,姐姐宋運萍(童瑤 飾)同樣過了分數線,本以為打倒四人幫了,新政策出了,姐弟倆能攜手上大學了,結果,被卡在政審。

曾經的造反派老猢猻,反反覆複地說:

社會主義的大學,不是給你們家這種人辦的

解放前,宋家姐弟的父親,被國民黨抓了兩個月壯丁,從此戴上了“黑五類”的帽子抬不起頭來。

宋運輝不服,還想跟爭辯,被批鬥怕了的老父親趕到鎮上,二話沒說直接把姐弟扭回家。

還是不服,宋運輝跑去鎮革委會理論,給主任背《人民日報》關於恢復高考的重要評論,主任笑了:

-別說一百遍,你就是背一千遍也沒用!

-那我就背一千遍!

擰來擰去,人家煩了,賞了宋家一個名額,對,只有一個。

誰死誰活,你們家自己商量著辦。

姐弟倆的大學夢,一半是靠自己的奮鬥,一半,卻捏在時代的手裡。

宋運輝的“以小見大”,是透過為時代所傷者的犧牲和不屈,折射時代帶給普通人的磨難和機遇。

還是1978年,男二雷東寶退伍轉業,回到小雷家大隊做副書記。

剛回來,就趕上上面發的,關於“家庭聯產承包製和農村大包乾”的紅頭檔案,這大老粗一下子懵懵懂懂地醒了,但又琢磨不透具體細節。

但好在他有他的“狡黠”——

政策上,不允許分給家庭(私分田地),只允許分產到組,以保證土地的集體性質。

怎麽破?

那好麽,組可大可小,你可沒規定一個組必須幾個人,那我就把夫妻父子分成一組,曲線分田到戶。

誒~我就把兄弟妯娌親戚分到一塊

我看你能把我怎麽著哈哈哈

後來為他招致“罪名”的預製板廠也是。

政策上,不允許私自倒買倒賣國營大廠計劃內的鋼筋水泥。

怎麽破?

那我可以買計劃外的嘛(即國營廠生產完上級指標後,額外生產的部分)~

我買的,就是計劃外的東西

雷東寶的“以小見大”,是以先行者在時代潮流中的順應與變通,折射時代與普通人的互相成全。

男三號楊巡的出場比較晚,在宋運輝考上大學之後。

他的試探也比較謹慎,開始並沒有明目張膽地賣饅頭,而是兜了一個大圈:到村裡叫賣雞蛋換饅頭,再把雞蛋挑到城裡去換糧票,再到糧站換糧食。

三轉五轉,資本主義的“投機倒把”糧食,就倒騰成了社會主義的“交易”。

他也是被逼出來的腦筋。

母親要養活自己和兩個弟弟一個妹妹,一個人賺錢五張嘴吃飯,不用想也知道他家裡要窮爆了。

掮客楊巡的發家史,起源於無奈的不變不行。

我媽一個人把我們四個拉扯大,不容易

楊巡的“以小見大”,是以踐行者在時代夾縫中的掙扎和反抗,折射時代與普通人的左右互搏。

哎?好像說的有點嚴肅?

別跑啊同志,你回來聽我說:《大江大河》真不是那種嚴肅刻板開會喊口號的正劇。

主人翁就這三位普普通通的大學生、村幹部、個體戶,有啥好板著臉的嘛~

相反,它不著痕跡夾雜了很多特定時代背景下普通人的樂趣——

宋運輝惹到老猢猻,宋家老爹提著藥材去給老猢猻道歉,是這麽說的:

您眼袋發青、頂發稀少

我看著您好像是……

脾腎兩虛

哈哈哈哈哈我用你說我腎虛啊朋友!

再有,宋運輝進大學,同宿舍三個老三屆,比他老十歲還不止。

肉叔刷劇時很多人在彈幕問,那肉叔在這做個小科普:1966年取消高考,絕大部分初中、高中生下放農村接受貧下中農改造,直到1977年冬恢復高考、1978年夏恢復正常高考。

1978年的大學宿舍裡,同學之間差十多歲的人多了去了,當年28歲才上大學的張藝謀,就因為年紀大被同學起外號“老謀子”。

所以宋運輝一進宿舍,看著幾位大叔,情不自禁地叫:

二位叔叔!別吵架啦!

甚至這三位叔叔還被網友強行組團209天團,或者相聲團體安雲社哈哈哈。

(劇中還有個更能貧嘴的小雷家光棍團,肉叔先不劇透,你們到時候自己樂叭!)

肉叔現在追到17集,是真的好。

混合著笑聲與淚水,以時代變化中的不屈傷者、潮流中的順應先行者、夾縫中的掙扎踐行者的故事,不疾不徐地為我們展開了一部40年歷史的巨集偉畫卷。

複雜的時代背景下,他們的故事其實挺簡單的——

當你嘗到生活的甘甜時,再回首,

會突然意識到,

所有的辛苦,都很值得。

編輯:火雲鞋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