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如此有能力的周培公,為什麽結局卻非常淒慘?身份決定了命運

雖然,周培公是清中期最有能力的棟梁之材,但他的境遇卻讓人不由得想到文種、韓信等被君主“兔死狗烹”的功臣。

當時,吳三桂與察哈爾部的叛亂對於滿清來說,無疑是內憂外患接踵而至。此時,康熙將絕大多數兵力都調集到了西南地區與吳三桂決戰,留守京城的兵力十分有限。值此之際,周培公給康熙出了一個主意,那就是:重用漢人將領。

畢竟,此時的八旗軍已與入關前的鐵軍不可同日而語,唯有啟用漢人軍隊才能扭轉敗局。於是,康熙采納了周培公的主意,並委任他為撫遠大將軍,派他前往北方迎戰察哈爾部。可以說,康熙雖然賦予周培公重任,但卻並沒有抱有太大的希望。這一點,從康熙撥給周培公的一眾散兵遊勇這件事上,便可見一斑。

不過,令康熙沒有想到的是,周培公竟能將這支烏合之眾打造成了一支王牌軍,僅用了三個月的時間便擊潰了察哈爾部。之後,在後續的戰爭中,周培公的勢力逐漸坐大,靠著兼並王輔臣所獲得的兵力,輕鬆戰勝了雄踞西南的吳三桂。

本來,周培公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臣,但他卻像天生的名將一樣完成了這一奇跡。因此,周培公的境遇,讓康熙不由得一陣膽寒。最終,忌憚周培公才能的康熙將其調往盛京軟禁,直到周培公病死都未將其調回京城。

那麽,為何康熙會對此人如此忌憚呢?

筆者認為,完全是因為周培公的軍事能力太過出色。

首先,周培公麾下將士紀律嚴明,能夠令行禁止;

周培公所率的這支軍隊原本是孝莊太后麾下的親兵,身為滿人的他們對漢人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抵觸感。如今,率領他們的將軍周培公是根紅苗正的漢人,顯然,他們這些士兵是不會對其心服口服的。更何況,當時前線戰況吃緊,朝廷僅給每名士兵撥付一兩銀子的月餉。

每個月一兩銀子的“賣命錢”,根本不會讓這些士兵有鬥志。然而,周培公對軍隊的狀況卻有較為清醒的認識,他明白想要掌握這支軍隊,必須得樹立嚴明的軍紀,讓士兵受到約束。所以,周培公在獲得了軍隊指揮權後,第一時間殺掉了幾名敢與他唱反調的滿人。

原本,這些滿八旗認為自己是貴族之後,身為漢人的周培公不敢拿他們怎麽樣,但沒想到,周培公竟真敢對這些舊貴族痛下殺手。

此外,在解決了這些“挑剔”後,周培公趁熱打鐵,當即頒布了十二道法令,士兵膽敢僭越雷池一步便定斬不饒。

至於軍餉方面的問題,周培公也做了充足的考慮。

此時的朝廷政治多事之秋,根本拿不出銀兩補充軍費。所以,周培公便縱容部下劫掠敵人的財物,以戰養戰。這樣,從戰利品中嘗到甜頭計程車兵自然提高了鬥志。

其次,周培公的戰略思想是超越時代的,他比任何朝臣都勇於接受新生事物;

當時,康熙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調配給周培公的軍隊三十門紅衣大炮。周培公雖然是一名讀書人,但他卻並不迂腐,他了解這些舶來品的威力。所以,在與王輔臣一戰中,周培公表現得談笑自若,反觀滿族大臣圖海卻急的跳腳。

結果證明,周培公的確有遠見卓識。靠紅衣大炮之力,清軍輕而易舉地解決了王輔臣。

最後,周培公不但膽識過人,還十分擅長故弄玄虛,且能精準拿捏敵人的心理;

在王輔臣一戰中,周培公在戰前獨自一人面見王輔臣,與其進行交涉。從這裡我們就能看出,周培公頗有膽色,且他十分聰明。當時,在交涉過程中,周培公故意誇大了紅衣大炮的數量,將原本的三十門大炮誇大成二百門,一舉粉碎了敵軍計程車氣。

從這裡就能看出,周培公簡直是天生的將才。他文武雙全的才能,或許能與古代名將韓信比肩。之所以周培公能打贏這場戰爭,就是因為他以嚴明的軍紀培養出了一支戰無不勝的強軍,且能與圖海珠聯璧合。

其實,這樣的能臣,在亂世中是可遇不可求的寶貝,康熙自然明白這一點。然而,當戰事結束以後,周培公的身份便變得非常敏感。畢竟,他是一名漢人,若論功行賞將其任命為大將軍,必會對既定的滿族高層產生威脅。

最終,康熙勢必會飛鳥盡良弓藏,將這位有功之臣調往偏遠的盛京,防止他對滿族集權造成乾預。所以,對於周培公的境遇,我們只能以一句生不逢時概而括之。

然而,歷史中生不逢時的人有很多,他們都或多或少感到了命運的不公平,但他們卻在歷史上留下了足跡,並被世人知曉,也算是一種補償。此外,東北雖然屬於苦寒之地,但卻是清朝的大後方和龍興之地。要知道,盛京是清朝邊疆最重要的地方。

可見,康熙將盛京留給周培公,是將自己的命脈起源放到了周培公的手中。因此,關於罷黜、流放一說到底是怎麽回事,大家一看便知。

參考資料:

【《清聖祖實錄》、《清史稿·列傳三十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