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特斯拉敲定上海建廠:將面臨本土對手圍堵

  特斯拉敲定上海建廠: 將面臨本土對手圍堵

  本報記者 王欣 上海報導

  導讀

  特斯拉國產後能否適應中國市場和兩年後的汽車市場形勢,現在都很難判斷。

  在Model 3遇到產能之困和大幅裁員後,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來到中國,奔走京滬,匆匆三日,確定了工廠選址和北京研發中心。

  7月10日,特斯拉上海建廠的消息終於塵埃落定,規劃年產50萬輛純電動整車的特斯拉超級工廠正式落戶上海臨港地區,將成為特斯拉美國之外的首個超級工廠。

  根據協定內容,特斯拉將以獨資的形式,在臨港地區建設研發、製造、銷售等功能於一體的特斯拉超級工廠,其中涵蓋了電動車研發創新中心、特斯拉超級工廠、特斯拉銷售中國分公司等。

  “特斯拉經過這麽多年發展,品牌技術的積澱已經相當深厚,獨資進入中國市場,毫無疑問,對我們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都是巨大的挑戰。中國的市場容量在一段時間內會呈現階梯性的上升,所以在有限的市場中出現了特斯拉這樣的獨角獸,挾品牌和技術的優勢,會對我國正在進步中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帶來挑戰。”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榮譽理事長付於武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

  獨資建廠

  6月28日,國家發改委發布的《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8年版)》,正式提出自7月28日起,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整車製造外資股比限制。這意味著,國家正式允許外企獨資在華建設新能源汽車工廠,特斯拉獲得入華建廠資格。

  據統計,2017年,特斯拉在華銷售電動車近1.5萬輛,銷售總額超過20億美元,在華營收佔到其全球總營收的17%左右,對於中國的汽車市場依賴度很高。所以,特斯拉方面一直希望在中國建立工廠:一方面可以降低生產和運營成本;另一方面能夠帶來產能的提升。

  在今年6月的特斯拉全球股東大會上,特斯拉全球銷售主管Robin Ren公開表示,特斯拉將在上海設立首座海外工廠,命名“Dreadnought”(無畏艦),既生產電池,也組裝汽車。

  而埃隆·馬斯克對此表示,新工廠的設立,每年能給中國和亞洲其他地區帶來“成千上萬”輛汽車,同時還將使特斯拉的售價減少三分之一。

  不過,質疑聲仍沒有停歇。特斯拉在美國遭遇的產能問題兩年多時間都未能解決,在上海建設的工廠就能保證不會出現類似的問題?另外,無論Model 3還是Model Y,特斯拉都還不具備大規模生產的能力和經驗。

  在 6月的最後一周,特斯拉奇跡般地將Model 3的產能提升到了5000台以上,再加上Model S和Model X不到2000台的產能,特斯拉在6月最後一周的產能居然達到了7000台最高峰值水準。

  這是加州超級工廠All in的結果,這種量產節奏能否持續,也有待觀察。

  而且,特斯拉獨資建廠依然存在不確定性。目前而言,特斯拉和上海政府只是達成協定的簽約儀式,工廠最快也要明年春節後才能開始動工,而特斯拉麵臨的另一個難題是生產資質。據了解,工廠審批周期、建設周期加上生產資質審批過程,疊加起來,需要2-3年的建設周期。

  “中國是特斯拉最大的市場,如果不國產只賣進口產品,就會承擔過高的關稅。特斯拉是成熟的高技術企業,掌握核心技術。現在PPT造車的狀況並不樂觀,特斯拉進入肯定會加大競爭,但我也並不十分看好特斯拉進入中國。”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工業發展室主任趙英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對於近期頻傳上海臨港政府出資建廠的傳聞,趙英認為:“首先,特斯拉本身能否適應中國市場和兩年後的市場形勢現在很難說,現在沒有盈利,建廠資金也有很大的挑戰。而且我相信地方政府資金不會投入到競爭性行業中,況且還是投給外資,這不太可能。”

  也有很多人將特斯拉比喻為蘋果公司,因為蘋果在推出iPhone後並沒有做到一家獨大,反而引爆了智能手機市場,催生出小米、華為等智能手機巨頭。

  “目前電動汽車市場仍有非常大的太空可以去施展,奇點汽車就是要在與特斯拉的差異化競爭中尋求生存與發展。” 7月12日,在 2018未來汽車展上,奇點汽車聯合創始人沈海寅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

  沈海寅認為,電動汽車行業也會像手機行業那樣,“特斯拉進入中國以後,在促進高端用戶購買其產品的同時,也能夠讓更多的普通用戶接觸到特斯拉,對於智能電動汽車的普及起到非常好的宣傳作用。”

  在華建廠為時已晚?

  “特斯拉進入中國並不佔優勢。現在來中國建廠,為時已晚。”7月16日,汽車行業分析師鍾師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2014年,特斯拉首款汽車交付中國車主,儘管頻繁傳出建廠緋聞,經過四年之後,當其他產品開始站穩腳跟,紛紛量產時,才選定廠址,而產品最快也要兩年後才能量產。

  再過兩年,自主品牌如北汽新能源、知豆、江淮、比亞迪、奇瑞、吉利、長安已經牢牢鞏固20萬元以下的大眾市場,而合資公司、國際車企巨頭的電動化戰略也在加速推行,2018年已經大舉進入中國市場。

  根據英國PA谘詢集團的一份研究表示,目前,德國三大汽車製造商戴姆勒公司、寶馬以及大眾汽車正在逼近特斯拉,並且非常有可能在2021年的時候超越特斯拉公司。到那時,特斯拉的光芒可能會被其他品牌所掩蓋。

  圍繞企業戰略、電池技術、文化、供應商網絡、合作夥伴關係以及財務業績的分析,PA谘詢集團認為,兩年內電動汽車市場特斯拉依然會“獨領風騷”,在2019年仍然會排在第一名,雷諾-日產-三菱其次,寶馬、現代-起亞、戴姆勒分列第三名、第四名和第五名,沃爾沃和大眾汽車排行第六名和第七名。

  但2020年,BBA就將開啟國產計劃。按照規劃,奔馳首款純電動SUV EQ-C,巡續航能力達到500km,2019年就要實現國產,將會是BBA三家中最早在華量產的純電動SUV產品。後起發力的奧迪,還要陸續往中國市場投放10款純電動車型。其中奧迪Q2L e-tron有望在2019年底國產銷售,奧迪e-tron可能在2020年國產化。

  PA谘詢公司預測,奔馳將成為全球第一,接著是寶馬、雷諾-日產-三菱、大眾、沃爾沃、豐田,特斯拉降至第七名。

  針對特斯拉在華建廠的問題,蔚來汽車創始人、董事長李斌表示:“很難想象,‘加州溫室裡的花朵’能不能適應中國激烈、充分、複雜的市場競爭。我歡迎特斯拉這樣的公司來中國建廠,這說明中國市場非常重要,也為中國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但最終勝利一定屬於中國汽車品牌。也許是蔚來,也許是其它企業,特別是在新造車勢力中,創新成功的企業會代表中國汽車企業取得勝利。”

  (編輯:周開平)

責任編輯:李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