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古訓:人生減省一分,便超脫一分

`喜歡我們的文章,不妨按照以下方式“置頂”吧!

來源|國館讀書

人們經常給自己做加法,這也要有,那也要有。

什麽時候考慮一下做做減法,也許獲得的比減掉的還要多。

現代人生活忙碌,目的無非是為自己、為家庭爭取更多的利益。隨著人年齡增長,獲得的東西多了,有時候反而覺得沉重,不及以前生活不好時來得輕鬆愉快。

因此,現在提倡給自己做減法,減掉不必要的負累,使生活重歸灑脫自在。然而在哪些方面做減法,現代人卻覺得莫衷一是。其實古人早已給我們提供了智慧。《四本堂座右編》有言:“人生減省一分,便超脫一分。如交遊減便免紛擾,言語減便寡愆尤,思慮減則精神不耗,聰明減則混沌可完。”

交遊減則免紛憂

現代社會的標誌是發達的通信網絡。閑暇時候,人們喜歡跟朋友閑聊,刷微信、刷微博催生出低頭一族。然而,當真正出現困難的時候,朋友圈裡的人有多少個是真正幫得上手的呢?

古人雲:“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說明了交友之難。知己並不是在手機裡閑談幾句就能得來的,兩人需要長時間的交心、碰撞,才知道對方的脾性。朋友多的人,多出眾多紛擾:誰家的貓打了誰家的狗,今天誰又被欺騙了……知道這些雞零狗碎的事情,難道就是交朋友的意義?

得一兩知心朋友,有閑的時候敘敘家常,危急的時候伸伸援手,各自忙亂,互相牽掛,足矣。

言語減便寡愆尤

文明社會講究動口不動手。看見不順己意的事,人們忍不住會出口糾正,有時甚至語帶諷刺,這都是人的本性。然而容易禍從口出,容易傷及對方的感情,輕則令對方心生不忿,重則出口還擊,挑起風波。

這說明,言語過多,也是罪過之源(“愆尤”即是罪過之意)。看到不好的事,不是不說,而是精要地說、客觀地說,盡量避免加進自己的主觀意見,更不能被情緒所控制,瘋狂發飆。如果兩人起爭執了,一方主動少說,以沉默化解戾氣,也是一種消除矛盾的大智慧。

思慮減則精神不耗

人在社會打拚久了,容易失眠、焦慮,產生種種精神問題。其根源,其實都在於思慮過多,尤其是思考不必要的事情,那些還沒到來的事:明年會不會升職加薪,兒女會不會考不上大學,老了會不會百病纏身。諸如此類,都引致自己的精神渙散,無法集中。

人所能把握的只是現在的事情,昨日之日不可留,未來之日不可追,何不只是專注於當下,集中心神解決手上的問題呢?把眼前的繁花掃乾淨,才能看清未來要走的路。

聰明減則混沌可完

有時候事情做不好,人們會覺得是自己不聰明,沒方法。其實很多時候出現問題,並不是因為不聰明,恰恰是因為太聰明。面對利益,人們用盡方法爭搶,甚至於頭破血流,最後搶回來的比自己失去的還要多。

莊子講過一個故事:有一個神叫混沌,雖然沒有五官,但正因此他免去了許多凡塵滋擾,待人謙厚,生活愉快。但有一天他兩個朋友自作聰明,在他身體上鑿出了五官七竅,希望他多感受外界的熱鬧。可是七竅鑿完以後,混沌也死了。

現代人所說的混沌,並不是渾渾噩噩度日子,而是減少自以為是的小聰明,凡事看開一點,畢竟生活已經如此艱難,有些事情該看開的還是看開。

人的生命和生活本來可以很簡單,只是由於追求的東西過多,才使得我們的身心如掙扎在泥濘中,想拔都拔不出來。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把一些多餘的追求簡省一點,這也未嘗不是一種生命的豐盈。

本文轉載自“國館讀書”,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EN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