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王安石因它們而失敗:皇帝權謀、用人不當、收買文人

王安石變法失敗的根本原因在於皇帝只是將其作為工具。皇帝並沒有真心實意地推行變法以及真心實意地信任王安石。

(1)做臣子變法成功的第一條件是得到皇帝的絕對支持

中國變法特別是具備一定創新性的變法,如果沒有皇帝地支持,不可能成功。皇帝支持就是使其有了鏟除反對者的能力。任何人都會害怕,久而久之,變法成果出來後,支持的人越來越多。

比如商鞅,在商鞅變法中,不管你是誰、不管法律是否合理,法律就必須嚴格執行,沒有商量余地。因此,大家就只能忍著,時間長了,雖然殺了商鞅,但是,秦王和許多人都覺得變法挺好,也就是大臣和百姓們習慣了這種約束,所以也就沒有推翻商鞅的變法。

王安石則不成,宋神宗對其更像是用以製衡群臣的工具。宋神宗更多的是站在群臣之上,拿臣子們當作棋耍。

(2)臣子變法成功第二點就是用人得當

用人是執行變法,使之能盡快出現效果、最大化地降低變法不足的保障。君臣在齊心變法的情況下,能否找到得力的人去執行,就是關鍵。

如果找到的人貪贓枉法、看人執法、為了權力才去變法等等那就完了。不幸的是,王安石變法的過程中,用人不當就是一大軟肋,宋徽宗手下眾多的大臣如蔡京、高俅等人都聲稱是其信徒,正是因為用多了這樣的人,使得變法一開始就出現了問題。

惹得天下百姓怨聲載道,甚至交趾入侵宋朝都是以:解救中國老百姓出王安石魔爪,共享堯舜天下為借口。

最後一點,我們簡要地說一下。每項變法都是對固有思想的破壞,那麽,王安石時期則是儒家治國成為“真正一股獨大”的時期,他無法對舊思想進行徹底破壞。商鞅時期則是沒有固定的一股獨大時期,因此很容易創立新的思想。

(3)儒家既得利益階層,捆綁宋朝全民思想:宋統治者用金錢、複雜官製吸引更多的人才進入“官場”,防止因“放棄千年歷史責任”而導致的思想不滿,用物質收買靈魂

趙匡胤有感於“武將治國”特別是“藩鎮割據”下的災難,有意識地抑製武將發展。但因為宋朝正處於“擴張”階段,太祖太宗兩朝雖然抑製武將發展,但也並非向後世皇帝那般“輕武甚至辱武”。

由此,宋朝統治者用“金錢”收買文武,以雜亂的官製來吸引更多的人進入政府,由此,造成“三冗”問題沉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