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畢業季,清華校長邱勇與研究生畢業生談了什麽?

▲邱勇校長與研究生畢業生代表合影留念

編者按

7月5日上午,邱勇校長與來自不同院系的28位研究生畢業生代表,在校史館展開座談。這些畢業生中,有的將赴海外繼續科研學術之路,有的將作為選調生支援祖國基層建設,有的將到中國本土科技公司任職,有的將留在清華深造,有的選擇從軍報國,還有的投身自主創業……畢業之際,大家的選擇也正如邱勇校長在座談會所提及的:這所學校永遠支持學生多樣化展示自己。

邱勇校長與研究生畢業生代表們具體聊了什麽?讓研讀間為你獨家揭秘!

畢業學子心聲

化工系博士生唐城畢業後將赴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做博士後。他談到了在博士期間收獲的高境界學術的價值塑造:能否在已有的基礎和成果上跳出來,獨立發現、提出、研究,繼而引領一個對學科或者產業有重大意義的方向。唐城說,這種思考和鍛煉是清華給予的重要收獲,同時也是一種清華人的擔當。談起未來的規劃,唐城希望今後有機會回到清華,從學生變成老師,回報母校和國家。最後,唐城表示感謝清華的培養,也感謝在清華收獲了一份甜蜜的愛情。

經濟管理學院博士生喬丹丹將赴新加坡國立大學擔任助理教授一職,繼續從事科研工作,傳播與弘揚在清華園積累的知識與感悟。喬丹丹除了分享自己求職海外高校的經歷,還表達了畢業之際對這個園子的留戀:「每天騎車路過經管學院都會拿出手機拍那一側的梧桐,畢業腳步匆匆,一物一景都有特殊的含義。」

▲經管學院博士生喬丹丹分享求職海外高校的經歷

醫學院博士生鄢曉君是一名來自新加坡的國際學生,畢業後作為聯合創始人在北京成立生物技術公司。鄢曉君分享了選擇創業的初衷。她認為科研的東西不應僅僅停留在實驗室階段,而是需要投入社會,轉化為生產力,創造價值。同時鄢曉君也感謝學校的培養,讓她有機會看著自己的創業夢想一步步實現。

軟體學院博士生郭雨晨研究領域為影像檢索,將留在清華自動化系做博士後。他研發的人工智能產品已應用於全國十餘個省市,服務數百萬用戶。在座談會上,郭雨晨與大家分享了從他2009年入學念本科到博士畢業這9年裡學校的變化。他切身體會到學校正在變得越來越好,同學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國際頂尖會議交流。

工程物理系博士生胡慶東將作為選調生赴石家莊市委辦公廳工作,扎根基層、奉獻國家。胡慶東在讀期間,先後擔任校研會學術部部長、校研會副主席、校研團副書記,獲林楓輔導員獎。胡慶東說,在校研團研會的工作經歷讓他從喜歡這種工作氛圍上升到了一種情懷。無論是學術研究還是學生工作,都讓他收獲很大。在他看來,科研教人求真,情懷使人從善,兩者的結合讓他在選調之路上走得更加堅定。

人文學院的戈雅(Gaia Perini)是一名來自意大利的國際學生,畢業後將回意大利擔任博洛尼亞大學中國文學老師。戈雅談到了自己幾年前來清學交換的經歷:「儘管只有短短一個學期,卻在自己心中埋下了來清華的種子——必須學好中文,我想跟中國知識分子談話。」戈雅還表達了對清華的感激之情,讓自己有機會可以與眾多優秀的中國學者對話,讓自己能夠有機會「從中國的角度去看待中國問題,將西方理論和中國的方法結合起來拓展自己的視野」。

▲座談會現場

法學院碩士生王偉忠畢業後將赴西部基層政府工作。在清華求學期間,王偉忠多次參與甘肅秦安、廣西都安的扶貧實踐。實踐期間,王偉忠深入到基層一線,認識到了基層工作的複雜性和重要性,也意識到基層工作對人才的迫切需求,漸漸樹立了到基層工作的信念。王偉忠提起了一位師姐曾說過的話:「回到相對落後的家鄉,因為接受了清華的教育,不是為了擺脫貧困的家鄉,而是希望家鄉能擺脫貧困。」

建築學院博士生孫昊德將赴英國劍橋大學馬丁中心進行博士後研究。他分享了他學術志趣的養成和作為「雙肩挑」輔導員的鍛煉,表示「雙肩挑」一直是清華的傳統,輔導員的身份讓自己能夠「與同學一起成長,勇於擔起集體的責任和榮譽」。他希望學成歸來後能夠投身到中國的建築科研工作之中,以專業知識報效祖國。

能動系博士生於海童將進入深圳大疆創新有限公司任相機系統工程師。除了專業科研外,於海童愛好攝影,個人作品《時光機:清華園的延時攝影》曾在歷年開學典禮、畢業典禮、校慶晚會播放。於海童講述了他在清華大學藝術團攝影隊的經歷,以天文攝影為例,向大家展示了理工科和藝術相融合產生的獨特魅力。

蘇世民書院碩士生魏子易(Joseph Wilson)是一名來自美國的國際學生,畢業後計劃前往劍橋大學從事腫瘤學方面的研究。他說,他希望通過自己對生物工程、商業及政治的熱情構建一個可以將三者聯結在一起的橋梁,彌合三者之間的缺口,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臨別之際,他對清華充滿了感激:「或許有一天你會離開清華,但是清華永遠不會離開你。」

▲蘇世民書院碩士生魏子易分享在清華的收獲

數學系碩士生鮑敏應征入伍,自主選擇去部隊工作。她向大家介紹了專業訓練對自己學習能力、鑽研精神的培養,以及擔任大學生帶班輔導員的經歷對自己的心性和辦事能力的鍛煉。她還分享了自己選擇去部隊工作的感想,認為在軍隊的大熔爐裡鍛煉,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並且能夠投身國防事業,將所學應用到科技強軍的戰略上,是一件很有價值感的事情。

法學院碩士生買爾旦·米吉提是一名新疆少數民族骨乾計劃的學生,將於畢業後回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擔任法官助理。買爾旦·米吉提將「回到家鄉」形容為一個受恩與報恩的過程。他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響應祖國的號召,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這是清華人應該有的擔當。」

核研院博士生張笑寒將任職能源基金會北京辦事處。多才多藝的她在校期間曾擔任學生藝術團國標隊業務隊長。座談會上,張笑寒也談起了與清華深厚的感情:她的爸爸畢業於清華留校任教,爺爺畢業於西南聯大電機系,奶奶曾工作於清華大學校長辦公室。生於斯長於斯學於斯的她,自小便與清華結下了不解的緣分,希望清華這個「家」能越來越好。

校長寄語

▲邱勇校長在座談會上講話

首先,邱勇校長認真聽取、記錄下大家的發言,結合學校發展規劃,一一回應了同學們對母校發展的建議和意見。

在清華未來的校園建設和規劃方面,邱校長表示我們要建設「人文校園、綠色校園、開放校園、智慧校園」。清華雖然目前已經局部實現了無障礙通行,但是還需要在全校範圍內推廣。要繼續加強校園安全建設,始終把大學校園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在教學方面,邱校長提出,課程設計上,總學分要減少,課程量要減少,但是課程的挑戰度要增加,學生自修的課程數要增加;教師的一言一行必然會影響學生,要挑選一流的教師、爭取聘用學科內的頂尖人才來清華任教。

▲座談會現場

隨後,邱校長對同學們即將畢業表示祝賀。他說,作為校長、教師,最重視也最引以為豪的就是培養出優秀的學生,看到同學們在鍛煉中成長、在經歷中收獲,深感欣慰。「每一個選擇,只要是經過認真的思考,適合自身的發展,都是好的,作為母校都會支持。」

對於清華傳統文化精神和校訓中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邱校長解釋說:「不息,即沒有停止,這是終生的事情。」作為清華人,無論何時何地,積極向上、主動擔當的「自強」精神是永不停歇的。面對未來的無限可能,學校支持每一位同學經過深入思考作出的獨立抉擇,鼓勵每一位同學堅定決心,矢志追尋,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面對開放創新的時代,邱勇對即將走出校門的各位同學提出兩點期望。一是希望大家「人文日新」,更加積極主動地順應時代、擁抱時代,在尊重他人意見的同時,堅持獨立思考與自主判斷,提升創新意識與能力。二是希望大家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收獲思想的成熟和內在的強大,始終牢記對意義的追尋和價值的追求,在學習與提升中實現自己的不可限量。

最後,邱校長親切地告訴大家:「有校友的地方,就是清華。不論大家身在何方,距離母校有多遠,我們永遠是一家人。」

文字 | 圈圈 正月

攝影 | 石加東

編輯 | 王C

責編 | 國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