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醫人,百年的探索,中西醫匯通,中西醫結合理論研究

中醫理論的研究得到中醫界學者與長官的高度重視。一種基本的共識認為,中醫理論發展的滯後,已經成為製約當代中醫學術發展的瓶頸。但對如何開展中醫理論的研究,則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爭鳴不斷。為此,有必要認真梳理現代中醫理論發展與創新的方式,總結經驗教訓,理清下一步研究的目標、路徑和方法。

中醫學

中醫認為,辨病治療是治療無癥狀疾病的又一重要方法,例如許多腫瘤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往往在常規查體時偶然發現,臨證可考慮辨病、辨因治療。腫瘤屬於中醫「積證」的範疇,而積證多由氣滯血瘀痰結而成,正如《濟生方·積聚論治》所言:「憂、思、喜、怒之氣,人之所不能無,過則傷乎五臟……留結而為五積。」《諸病源候論·積聚病諸候》又說:「諸臟受邪,初習成積聚,留滯不去,乃成積聚。」故中醫治療各種腫瘤當以理氣化痰、活血化瘀為主要治療方法。又如《醫宗必讀·積聚》醫治療各種腫瘤當以理氣化痰、活血化瘀為主要治療方法。又如《醫宗必讀·積聚》說:「積之成也,正氣不足,而後邪氣踞之。」故攻邪的同時,還應注意扶正,且應根據臟腑盛衰、病情發展等情況決定攻補的先後和輕重。

任何一種醫學的發展都是一定文化的產物,與特定的思維方式相聯繫。中醫學的產生、發展深深植根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土壤之中,其演進和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之間具有同步的規律。先秦諸子學—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清代樸學,中國傳統文化的連續性發展,無疑是中醫學術不斷發展、壯大的根本保障之一。但是,鴉片戰爭以來,西方文化憑藉著先進的技術與科學(包括西醫學)之勢,給數千年綿延不斷的中國傳統文化以前所未有的衝擊,許多民族精英們也將中國落後的原因簡單歸結於傳統文化而加以指責,造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式微、斷裂。由此對中醫學造成兩方面的衝擊:一是中醫學的發展失去了固有文化發展的支持。誠如李致重在《從國學看中醫》一文中所指出:「當扎在國學之中的研究方法的根系被切斷的時候,中醫的科學理論體系與臨床技術體系將隨之衰落。

中醫學

而當中醫的臨床治療失去原有的科學與技術體系支撐的時候,中醫便淪落為不見文化思想深根的浮萍草——遊離於自身科學與技術體系之外的中醫,所留下的只是原有體系中的經驗部分了。然而經驗是人類認知過程的初階段,它是不能稱之為科學的。」另一方面,患病人群文化、意識形態觀念的更替變化,在就醫選擇中對中醫和其學術的信任與理解,決定了中醫的社會心理地位與真實發展的規模及潛能;同時,伴隨著西醫學的超速發展及佔據科學與技術的高平台,中醫學發展滯後,自然導致中醫療法閱聽人對中醫學理解的困難,以及隨之而來的認可度和公信力的降低,中醫學面臨著話語權的不斷喪失。

中醫學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中醫人歷經了百年的探索,從最早的中西醫匯通,到中西醫結合理論研究及近年提出的中醫現代化研究,都是借用現代科學(包括現代醫學)的理念、方法、知識等,來研究中醫理論,試圖揭示中醫理論的現代科學內涵,取得現代科學背景的閱聽人對中醫學的理解、接受,當然也是為了藉助現代科學及技術以促進中醫學的發展。

以中醫腎的研究為例,沈自尹等從20世紀50年代始,歷經數十年的研究,提出中醫腎與下丘腦-垂體-靶腺(腎上腺、性腺、甲狀腺、胸腺)軸相關的觀點。「973」中醫理論基礎研究專項「基於『腎藏精』的藏象理論基礎研究」也是藉助現代生物學理論與技術,試圖證明「腎精命火」主要體現為乾細胞、微環境和神經-內分泌-免疫(NEI)網路的動態平衡,「腎藏精」主要體現為乾細胞及微環境的調和狀態,補腎填精法主要通過調控乾細胞、微環境和NEI網路發揮作用。課題的理論創新是建立「腎藏精」藏象理論與乾細胞和NEI網路關係研究的新思路。類似的研究無疑都是對中醫固有理論的一種科學詮釋性研究,即借用現代科學技術方法與知識對中醫理論加以解析說明或論證。

中醫學

此類研究的問題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由於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對中醫理論的科學詮釋從器官、組織、細胞到分子、基因等,總是尾隨其後,似乎難以窮盡;二是借用庫恩範式理論的觀點,中醫學與現代科學範式具有不可通約性,對中醫理論的科學詮釋性研究的成果,絕大部分既不能納入中醫學的理論體系,為中醫基礎理論提供新的概念、理論,又無法歸入西醫學的範疇,在西醫學已有的理論基礎上提出新的假說、新的發現或西醫學尚未注意到的新的事實,對西醫學的發展也意義不大。因此,此類研究也受到了一些中醫學者的批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