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破10億!但數千給差評的豆瓣用戶,理由又是什麽?

由餃子執導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從放出預告片時的不被看好,到點映後的口碑大爆,直至正式上映後的全民熱議盛讚“國漫之光”。即使有著“十月文化”這塊招牌打底,《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依然是超出預期。

“新哪吒”中,導演給觀眾演繹了一個不同於老版的故事。這一次,哪吒要反抗的不是強權、父權,而是世俗偏見。因為是魔丸投胎,從一出生就被判了死刑。百姓怕他、恨他,他卻在父母、師父的愛護引導中,打破了“魔”的既定命運,拯救了陳塘關的民眾,也改變了他們的看法。

在似火如荼的好評讚譽中,《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披靡。截至目前,總票房已超過10億,今日實時票房超9900多萬,“跑贏”了當初的《大聖歸來》,並將在創造國產動畫票房高度的路上繼續狂奔。

影片在豆瓣的打分人數超過33萬,評分高達8.7分。不過,還是有數千觀眾給“新哪吒”打了一星、二星差評。

那他們對這部影片的不滿之處究竟是什麽呢?

1、 台詞:

比如這位網友指出,《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對白“由段子堆成”。

這一點倒是無法反駁,《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台詞確實非常“現代”甚至“網絡化”。究其原因,可能跟背後團隊的年輕化有關。導演餃子出生於1980年,算是個“80後”。而導演在創作一部作品時,往往會將自己的人生閱歷、積累沉澱融進去,並給作品定位、找閱聽人群體。

這一次的“哪吒”已經跟傳統神話中大不相同,用現代化、網絡化來與他的“新”結合,其實並沒有什麽問題。若是帶著以往對哪吒的感受去看,覺得不舒服也就不奇怪。

2、 笑點低俗、主題陳舊

對於有觀眾抱怨笑點低俗、尷尬,有媒體曾就此問過導演餃子。對此,餃子的說法是:

“要做就做自己最喜歡的東西,這是第一要素,如果我都笑不起來,怎麽有信心讓觀眾有娛樂感呢?”

也就是說,片中的笑點是導演自己覺得好笑的,雖然導致了一部分觀眾對此不滿,但從他的角度出發,其實是將自己喜歡的推薦給觀眾罷了。

而“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主題,與孫悟空的“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我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是共同的。

但是對於熟悉傳統哪吒故事的觀眾來說,不讓哪吒反抗父權而讓他改命,其實是丟掉了這個故事的精髓,拾了別人的牙慧。

但將“反父權”改為“逆天抗命”,是導演看了《封神演義》後有意為之。他不願意將封建時代的那種父子狀態搬到現在,因為他覺得每個時代的文化都應該符合當代精神。

3、 哪吒形象毀童年

《哪吒之魔童降世》預告剛出時,網絡上對於這個“黑眼圈”壞孩子版也是接受不能。

哪吒該是什麽樣?

79版中,他是個白白淨淨、粉雕玉鐲般的美少年,鋤強扶弱、一身正氣;《哪吒傳奇》中,他天真可愛、俏皮有趣;就算是到了真人版中,扮演哪吒的演員也大多是俊俏、可愛型(個別版本請忽視)。

但細追的話,無論是早期佛教的“那吒”還是《封神演義》中,前者跟俊美無關,後者跟乖巧背離。那個隨意打殺他人,在太乙的支持下一路橫行的“官二代”,怎麽看都帶著幾分反派的味道。

所以,這個“醜”哪吒其實才更符合哪吒的原形象。

雖然用黑眼圈代表“魔”的做法確實不出新,但團隊之前曾設計了100多版哪吒,帥、萌、乖都有,最終採用“黑眼圈”版,不過是覺得這一版更符合。

而很多觀眾在看了之前的設計圖後,也覺得對現在這個版本接受度更高。

4、 不過是同類型模仿

提出這點不滿意見的觀眾,參考的是當年的《大鬧天宮》和《哪吒鬧海》。

《大鬧天宮》和《哪吒鬧海》的經典無人可以質疑,當年的老藝術家們為此付出的心血,都值得我們奉上最誠摯的敬意。

從我個人來說,我很喜歡《哪吒之魔童降世》,但更喜歡當年的老動畫。《哪吒之魔童降世》和當年的《大聖歸來》,確實不是純粹的“國風”,而是更貼近現今社會。

但《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幕後團隊,為這部影片的付出也不該被忽視。一個片段鏡頭做兩個多月,耗時5個月的“靈珠合體”因為設想版本沒達到預期,導演就選擇了放棄……

所以,就算這一版真不盡如人意,但為此否定團隊,給出低分差評,反而有點偏頗。

5、 不滿敖丙被美化

這個就有點“粉絲心”了。

這位網友認為“一個被哪吒隨手打死的富二代有什麽資格和他組cp?”

若說前面幾位還是有角度、有立點,這位朋友的憤怒打低分,就讓我有點無語。

與79版中被妖化、惡化的龍族不同,《封神演義》中的敖丙是個受害者。若是因為他弱就該被欺辱打殺,還被譏諷沒有資格跟哪吒相提並論,恐怕所有三觀正常的人都不會接受。

雖然導演餃子說最初故事設定中,結尾時敖丙確實被哪吒所殺,但顯然目前的改動,不僅比傳統更有新意,在人物成長設定上也更有弧光。

哪吒、敖丙兩人一體,是靈珠子的善與惡。而這世間,哪裡又有純粹的黑白?導演若是讓哪吒贏了敖丙,雖然打破了善惡之分,但“善非善,惡非惡”何嘗不是另一種偏見?

所以,兩人聯手對抗天雷的設定,其實是人對自身的容納與接受——黑與白,善與惡,都是自己。只有認清了這一點,才能接受最真實的自己,與天抗、與命爭。

電影是遺憾的異術,再經典的作品也都有它的不足。

《哪吒之魔童降世》不是傳統的“國漫”,但它能夠有現在的熱度,並不僅僅是被“無腦吹”出的效果。

從技術層面來說,影片比之曾經的《大聖歸來》有成長;從故事來說,影片的完整度很高;從人物來說,雖然創新度不夠,但基本每個人物都有空間,不算單薄更不算空洞。

1600多人參與製作,1318個特效鏡頭,幾年的付出拚搏,才有了如今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它固然有其不足,但更有值得肯定的長處。國產動畫的今不如昨確實讓人痛心,但不該因此全盤否定現有動畫。

不足的,合理提出;出彩的,不吝鼓勵。

這才是對一部作品該有的態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