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推薦給你好用的補血方|歸脾湯

歸脾湯《濟生方》

組成:白朮ー兩(30g)茯神去木,一兩(30g)黃芪去蘆,一兩(30g)龍眼肉一兩(30g)酸棗仁炒,去殼一兩(30g)人蔘半兩(15g)木香不見火,半兩(15g)甘草炙,二錢半(8g)當歸一錢(3g)遠志蜜炙,一錢(3g)(當歸、遠志兩味,是從《校注婦人良方》補入)

用法上?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棗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現代用法:加生薑6g、紅棗3~5枚,水煎服。或按上述調整劑量比例放大,作蜜丸,每丸約重15g,空腹時,每次服一丸,開水送下,日服三次)。

功用:益氣補血,健牌養心。

主治:

1、心脾兩虛。思慮過度,勞傷心脾,氣血不足。心悸怔仲,健忘不眠,盜汗虛熱,食少體倦,面色萎黃,舌質淡,苔薄白,脈細緩。

2、脾不統血。症見便血,以及婦女崩漏,月經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或帶下。

方解:本方主治心脾兩虛證。

心藏神而主血,脾主思而統血。思慮過度,勞傷心脾,脾氣虧虛,因而體倦、食少、虛熱;心血暗耗,心失所養,則見驚悸、怔仲、健忘、不寐、盜汗;面色萎黃,舌質淡,苔薄白,脈細緩,均屬氣血不足之象。

治當益氣補血,健脾養心。

方中以參、芪、術、草、薑、棗甘溫補脾益氣;當歸甘辛溫養肝而生心血;茯神、棗仁、龍眼肉甘平養心安神;遠志交通心腎而定志寧心;木香理氣醒脾,以防益氣補血藥滋膩滯氣,有礙脾胃運化功能。

故本方為養心與益脾並進之方,亦即益氣與養血相融之劑。

脾司統血攝血,若脾氣虛,統攝無權,則便血;在婦女則血海不固,而崩中漏下,或經期超前,量多色淡;脾虛而不運濕,則濕濁下注而為白帶。

本方能益脾氣,扶脾陽,養肝血,故有上述病機所見之便血、崩漏、滯下諸證可治。

現代將本方用於神經衰弱、心臟病、貧血、子宮功能性出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只要證屬心脾兩虛,隨證加減,均有顯效。

歸脾湯,始載於宋代嚴用和《濟生方》,用治思慮過度,勞傷心脾,健忘,征忡。

降及元代,危亦林《世醫得效方》對本方有所發揮,它既載明了原方所治諸證,又增補了治療脾不統血而妄行之吐血、下血。

明代薛立齋《校注婦人良方》,在原方中又增加了當歸、遠志兩味。從此一直沿用至今。

清代汪訒庵《醫方集解》更擴充其適應範圍,先後將它用於驚悸、盜汗、食少、婦人經帶、腸風崩漏等症。這些都是後世醫家通過臨證實踐而將它逐步完善起來的。

本方與補中益氣湯同具補氣之功,其不同點表現在:

一是配伍不同,本方是補氣補脾與養心安神、交通心腎並用,意在健脾養心,復其統血、生血之職;補中益氣湯是補氣補脾與升提下陷陽氣並用,意在補氣升提,復其升清降濁之功。

二是主治不同,本方主治心脾兩虛和脾不統血的心悸怔忡、食少體倦和便血、下血等;補中益氣湯主治脾胃氣虛的發熱、體倦、少氣懶言以及氣虛下陷的下脫、下垂等。

掃描海報二維碼,即可免費收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