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四個葯枕配方,緩解頭部疾病

葯枕療法,臨床多應用在頭部及五官疾病上,在慢性疾病的長期治療上,有一定的優勢。本文列舉了數則醫案,都是臨床上需要持續治療的疑難病和常見病,作者治療時,只是單用藥枕治療,也取得了很好的療效。足以證明葯枕的臨床療效,是經得起臨床驗證的。

1

高血壓病

陳某,男,56歲,縣城某公司職工。曾在當地醫院檢查確診為原發性高血壓病,病發5年,並患有十二指腸球部潰瘍、風濕性關節炎。血壓常波動在24kpa/14.7~16kpa(180mmHg/110.25-120mmHg),經中西藥治療,療效欠佳。於1991年9月6日前來求治。

症見頭昏,耳鳴,視物模糊,手足不時地蠕動。面部黧黑,唇微青紫,舌紅、苔薄黃,脈弦數,飲食尚可,唯食飽後氣逆,上腹部隱痛,夜夢紛雲。BP24.3kpa/15.7kpa(180.25mmHg/117.75mmHg)。證屬肝腎不足,肝陽偏亢,夾痰夾瘀,因患者久病脾虛,恐長期服藥影響胃病複發,投清肝熄風,活血散瘀之法組成的藥物治療。

處方:菊花、川芎、丹皮、白芷、丹參、桑葉、鉤藤、懷牛膝各100g,夏枯草150g,將葯加工切碎裝成藥枕(以下用法相同)。

用藥1周後BP降至20.7kpa/12.3~12.5kpa(155.25mmHg/92.25~93.75mmHg),用藥2周後血壓降至正常,諸症明顯好轉,用藥1月,停葯觀察,3月後隨訪未見血壓上升。

2

神經性頭痛

王某,36歲,於1992年4月6日初診,陣發性頭痛3年。以左側前為甚,常在夜間發作,寐差,舌紅、苔薄黃,脈弦數。曾在某醫院診治,診為血管神經性頭痛,證屬氣血瘀滯,瘀阻經脈,投祛瘀通絡、解痙止痛藥枕。

處方:細辛30g,鬼箭羽、鉤藤、白芷、丹參各150g,川芎、菊花、夜交藤各200g,茶葉、桑葉各100g,裝成藥枕。

葯後3天,症見好轉,1周後諸症皆除,連用40天以善後,隨訪未見複發。

3

神經衰弱

韓某,39歲,教師,於1992年6月3日初診。患者2年前開始失眠頭暈,近1月癥狀加重,每晚僅睡臥3~4小時,伴多夢。晨起床後感覺疲倦,小便短黃,口苦,舌苔黃,脈弦數。西醫診為神經衰弱,中醫辨證乃肝鬱氣滯,熱擾心神。治當清肝解鬱,寧心安神。

處方:夜交藤200g,浮小麥、合歡花、丹參、夏枯草各100g,柏子仁、酸棗仁、五味子各50g,裝成藥枕。

用藥5天,入夜睡眠時間延長,晝間精神轉佳,唯多夢。囑其繼續使用,諸症皆除,眠安神爽。

4

過敏性鼻炎

黃某,男,33歲,1991年8月10日初診,間歇性鼻塞、鼻癢、打噴嚏、流清水樣鼻涕,反覆纏綿2年,到冬季寒風刺激後尤甚。近月來反覆發作,嚴重時伴頭痛,全身不適,舌脈如常,診為過敏性鼻炎,投疏風活血、宣肺通竅中藥。

處方:桂枝、防風、辛夷花、蒼耳子各50g,川芎、白芷各150g,茶葉、菊花各100g。裝成藥枕,使用半月症愈。

摘錄葯枕療法在臨床各種疾病數案,意欲為中醫外治開闢更為廣闊的前途,中醫認為「頭者,精明之府」「腦為髓之海」「上至腦,下至尾骶,皆精髓升降之道路。」葯枕療法即藉助人體頭部與葯枕較長時間的接觸,使藥物緩緩地刺激頭部的穴位,並通過經絡、對人體氣血陰陽、臟腑生理功能產生一定影響,起到芳香通竅、怡神醒腦、安神益智、調養臟腑、養元強身、清肝明目、疏通經路和調整陰陽的功效。

葯枕療法大都選用辛香走竄,活血引經通絡之品,通過頭部肌膚、脈絡發生作用。同時重視藥物「氣」的作用,即「外治乃取諸氣而已,從竅入,以氣相感。人身毫毛皆氣之所由出入,非僅口鼻之謂」。藥物之氣通過皮毛孔竅,入於經絡,入走臟腑,達於病所而發揮其治療作用。

組成藥枕的藥物具有芳香氣味,不斷長時間的刺激,通過頭部皮膚及口、鼻腔粘膜吸收藥物,不斷刺激,通過神經、粘膜下感覺神經的傳導給人一種欣快感,對人體各系統組織的生理功能起到良好的調節作用,藥物的芳香氣味還可刺激神經黏膜上皮細胞分泌免疫抗體,其分泌的免疫球蛋白SIgA能增強支氣管粘液抗細菌與病毒的能力,從而起治療和預防作用,故其療效是不言而喻的。

版權聲明:本文選自中醫書友會,由雲南中醫編校推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責任編輯/王帆排 版/李艷萍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